我院外科常用止痛药
分类: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塞来昔布、醋氯芬酸胶囊、维尔固、美诺芬等。
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
第二类:中枢性止痛药。
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
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第三类:麻醉性止痛药。
吗啡、杜冷丁等。
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
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病人。
第四类:解痉止痛药。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和其它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比如胃肠、胆道、泌尿道的绞痛,有阿托品、、癫茄片、山莨菪碱等。
第五类:抗焦虑类止痛药:有安定。
常见解热镇痛类止痛药:
1 阿司匹林
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功能, 无成瘾性。
还用于防治冠心病、脑中风。
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不适, 可在饭后服用以减轻不适症状。
2 去痛片
去痛片是一种含有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成分的复方片剂, 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的作用, 对头痛的发作治疗有效。
3 消炎痛
止痛和退热作用较阿司匹林强, 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等均有效。
可应用于感冒、发热、枕大神经炎、血管炎等引起的头痛。
其副作用较阿司匹林为重, 所以只有在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时, 才选用消炎痛。
4 布洛芬
其止痛效果不如阿司匹林, 但对胃壁的刺激小, 较少引起胃出血。
可引起头晕、耳鸣、视力减退等。
布洛芬的缓释剂叫芬必得, 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5 罗痛定
有止痛及催眠作用。
镇痛时可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
6 醋氯芬酸胶囊
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症状治疗。
主要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恶心和腹泻。
最常见的是消化不良和腹痛。
7 维尔固
治疗和预防全身所有部位的骨关节炎,可缓解和消除骨关节炎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不良反应为罕见轻度的胃肠不适,如恶心、便秘、腹胀和腹泻;有些病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和皮肤红斑。
8 美诺芬 (醋氯芬酸片)
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症状治疗,能促进关节软骨再生修复。
还可用于治疗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手术后痛,外伤后疼痛,颈肩痛、腰腿痛,头痛、偏头痛、扭伤、劳损、肌肉痛,牙痛、痛经等。
一般为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和腹泻。
9 塞来昔布胶囊
治疗急性期或慢性期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
在对照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按发生率分类为:> 1%,但等于或少于安慰剂组:中枢神经系统:头痛。
胃肠道:便秘、恶心。
其他:关节痛、腰背痛、失眠、肌痛、外周痛、瘙痒。
常见麻醉性止痛药
麻醉性止痛药是以吗啡为代表的一类止痛药。
这类药的止痛效果最好, 其最大缺点是易成瘾, 用药后可以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
1 吗啡吗啡是阿片(鸦片)中提炼出来的药物, 在现有的止痛药中作用最佳应用后头痛或其它部位的疼痛迅速消失, 疼痛引起的不安、烦躁、呼吸急促、心慌等也随之消失。
常用于其它止痛药都不起作用的顽固性头痛。
但是应注意不可长期使用, 即使是小量应用1~
2 周均可能上瘾, 如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 如烦躁不安, 失眠, 肌肉震颤, 呕吐, 腹痛, 瞳孔散大, 流泪, 流涕, 大量出汗等。
2 杜冷丁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类吗啡药物, 也有止痛、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 但其作用比吗啡弱 8~ 10 倍, 在顽固性头痛中也可应用, 但也有成瘾性,故不能常用。
3 可待因是半合成的药物, 止痛效果远较吗啡为弱, 但止咳作用较强。
常见抗焦虑类止痛药
安定具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 用于紧张性头痛、神经症中的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
副作用有头晕、嗜睡、恶心、手抖等, 有肝病者应慎用(因该药主要是在肝脏代谢)。
安定使用时间过长易产生耐受, 此时需要增加剂量, 因此也要适当控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