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梁旭高中物理教师的修练——物理教学目的、方法与策略(77张PPT)概要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梁旭高中物理教师的修练——物理教学目的、方法与策略(77张PPT)概要


重力 做负 功 , 重 力势能增加
激活——推理模型
缺少:重力做负 功,重力势能增 加 正功与负功的 定义 电场力做负功,电 势能如何变化? 电场力做负功,电 势能如何变化?
功的定义式
电场力做功与电 势能变化之间的 关系式
电场线情境
电场力做负功, 电势能增加
电场力做负功, 电势能增加
如果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有“电场力做功与电势 能变化关系”的命题,不需要激活许多知识,就可以直 接解决问题,退之,用激活方式解决,再退之,用推 理方式解决。 解决问题方式的选择,对少部分学生来说,与思 维方式有关,但总体上取决于知识结构上的差异。
4.知识结构与问题解决方式的关系
识别模型
功的定义式
正功与负功 的定义
电场力做负功,电 势能如何变化?
电场线情境
电场力做功与重 力做功可类比
电场力做负功, 电势能增加
激活模型
功的计算式 电场线情境 电场力做负功,电 势能如何变化? 电场 力 做 功与 重 力做功可类比
正功与负功的 定义
电场力做功与电 势能变化之间的 关系式 电场 力做 负功 , 电势能增加
二、一个基本理念
思考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能力吗?能力又如何培养? 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是“能为”还是“不能为” ? 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能为”还是“不能为” ?
想)
(硬件与软件的联
学生不会解决问题是基本概念与规律没有掌握吗? “一步到位” 做法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分化层面的 “标高”提高) 修正“一步到位”做法的策略是什么?(必做与选做结合,特别强调 必做)
案例: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的定义E=mgh 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公式) 思考:这样的知识结构完善吗?(缺少重力做功与路径 无关、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的命题——原因, 仅按照教科书的小标题构建知识结构) 案例:功率 教师的板书写了10点(1.功,2.功率,3.平均功率,4. 瞬时功率,5.额定功率---) 思考:说明了教师存在什么问题?
1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 现代认知心 理学的核心观点
(1)知识结构就是能力——知识结构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 2 )知识是动态的 —— 构建知识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 (设计师与工匠的区别,全面思考与局部制作) ( 3 )知识结构是通过建构形成的 —— 学生活动与教师教学 策略的重要性。 ( 4 )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 —— 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 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含丰富的知识,教师水平的差异 表现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蕴含知识的提取。 (5)思考与抽象是成为一名“专家” 的关键,问题是思考 与抽象的发动机——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 6 )思维与感知不可分割 —— 实验与问题情景的重要性, 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超越模式识别,引发思维。
电场强度
试探电荷在场中 某点受的电场力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力做 功与路径 无关
电场力
E = F/ q
知识结构完整了吗?
试探电荷在电场 中某点的电势能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中两点电势 之差叫电势差


φ = Ep /q
UAB=φA-φB
电势能
和重力与重 力势能类比
电势差
高中物理教师的修练
——物理教学目的、方法与策略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Jyslx@
梁 旭
思考
为什么物理听听容易,做做难? 为什么有的课听起来感觉很好,最后效果不好? 学习物理不做题行吗? 学习物理只做题行吗?(特别对中下学生) 教师的教学能否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中学生的智力? 教师的教学能否改变高中学生的能力? 教师的成长常常经历从不会讲——很会讲——精讲,精讲 重点关注的是什么? 为什么平行班在不同教师的教育下,成绩会有明显区别?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是什么? 对应学习的四个层次——懂,会,熟,巧,教师的作用如 何体现?


φ = Ep /q
UAB=φA-φB
电势能
和重力与重 力势能类比
电势差
E数值等于沿 场强方向单位 距离的电势差
WAB=EpA-EpB
U=Ed
电场力的功
电场强度 电场力
试探电荷在场中 某点受的电场力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力做 功与路径 无关
E = F/ q
3.实际教学中的呈现的知识结构
A
O
B
C
AO是橡皮绳,BO为不能伸长的细绳。绳OC穿过定滑轮,其下端 悬吊一个砝码。此时O点到达一定位置。问:如果任意改变定滑轮的 位置,是否还可以找到不在 OC直线上的另一处,也能使结点 O到达 原来的地方?
把表述转化为物理条件:
结点O 到达原来地方 B固定,O到达原位置 合力的大小方向不变 一个分力的方向不变
一、背景
在完成量的扩张后,领导对教师的要求:
(张厅在教研室会议上讲话2007.8.23)
1.学科底蕴 2.高效教学 3.教学行为 思考:何为学科底蕴?(对开展读书活动的反思) 学历?知识面?——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 高效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策略又是什么? 当都不愿做时,谁做谁英雄,当都在做时, 谁做得好,做得科学,谁英雄。
2.教科书编写时对知识结构的考虑
案例:
关于电场的知识结构
试探电荷在电场 中某点的电势能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中两点电势 之差叫电势差


φ = Ep /q
UAB=φA-φB
电势能
和重力与重 力势能类比
电势差
E数值等于沿 场强方向单位 距离的电势差
WAB=EpA-EpB
U=Ed
电场力的功
E数值等于沿 场强方向单位 距离的电势差
WAB=EpA-EpB
U=Ed
电场力的功
电场强度 电场力
试探电荷在场中 某点受的电场力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力做 功与路径 无关
E = F/ q
知识结构完整了吗?
试探电荷在电场 中某点的电势能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中两点电势 之差叫电势差
启示: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的结果使简 单问题转化成了困难问题。
案例: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分析
如图, AO是橡皮绳, BO为不能 伸长的细绳,A、B点固定在木板上, 木板竖直。绳 OC 穿过定滑轮(摩 擦不计),其下端悬吊一个砝码。 此时 O 点到达一定位置。问:如果 任意改变定滑轮的位置,是否还可 以找到不在 OC 直线上的另一处, 也能使结点 O 到达原来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