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外部因素 1. 宏观经济环境 企业能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环 境的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国家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结构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 不但会影响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确定今后 的资本结构提供指导。企业必须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实 际,正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宏观 环境以及该行业为的相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结合实际,正确 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选准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适应市 场变化。这也是企业经营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 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 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经济周期 即为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 期循环。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阶段,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 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陷入窘境,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 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市 场供求趋旺,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企 业应增加负债,以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迅速发展。 3. 行业因素 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主要地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 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经济规模要求 的投入资本起点就较高;反之则相反。不同资产结构的企业利 用财务杠杆的能力不同,房地产公司的抵押贷款较多,而以技 术开发为主的公司则较少。例如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 较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 70% 左右;而医药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则一般在 40% 左右。 4. 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 竞争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参照行业相关 的资产负债比之后,针对本企业进行合理安排。在市场竞争中 处于垄断性行业的企业,销售一般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 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利用债务资金, 提高生产能力, 巩固其垄断地位。 低于一般竞争力较强的企业, 其经营风险明显较大,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较大,应该 根据行业格局以及企业的成长性做合理的安排。 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内部因素 1. 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获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为负关系。具有较高获利 能力的企业可通过追加内部投资的方式解决筹资问题,其使用 的外债资本相对较少。企业融资的顺序是:保留盈余、长期借 贷、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企业获利能力高,企业就有可能保 留较多的盈余,保留盈余可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部分需求,从 而减少负债;相反,若企业获利能力低,资金利润率低,使企 业难有留存收益,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负债筹集资金,从而刺 激负债增加。 2. 企业所处生命周期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筹资策略也有所不同。在其他因 素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慢的企业可能会通过内部积累补 充资本,而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必须依赖于外部资本,特别是 负债资本。 一般而言,在创立期,企业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声 誉,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 到了生长期企业规模需要扩大,此时,企业除了靠靠留存 收益之外,还需要利用商业信用和对外贷款。成熟期的企业生 产水平以及销售水平成熟,一般已经达到较高水准,市场需求
经济管理|ECONOMIC MANAGEMENT
浅谈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袁卓君 杨 洋 王萌芽
摘 要:一个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在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中长期逐渐形成的,要实现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必须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内部和 外部环境。从而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可分为宏观外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资本;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也达到最大,这时的筹资策略有可能是大量地向银行贷款。至 衰退期,销售额下降,企业开 始缩减生产规模。因此,企业资本的来源取决于企业的发 展和成熟情况。 3. 企业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体现了负债经 营的效率对资本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偿债能力越 强,资本结构就越合理。因此,在用偿债能力来评价资本结构 时,应以资本成本为前提,当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超出了合理 的范围时,说明此时的资本结构已不是最佳,就应及时考虑改 善资本结构。 4. 股东的投资比例,即企业控制权因素 股权结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公司的股份由哪些股 东持有,是股权结构质的体现;二是指各股东持有的股份占公 司总股份的比重有多大,是股权结构量的体现。 公司的股东一般分为个人股东和法人股东。个人股东的持 股动机是追求短期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缺乏对企业的经营者进 行监督与约束的激励,通常采取“搭便车”的行为,采用“用 脚投票” 的方式来参与公司治理。 法人股东则与个人股东不同, 他们一般是公司股份的长期持有者,注重公司业绩的长期稳定 与发展,通常采用“用手投票”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 的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不仅体现在股权结构的质上,还体现在股权结构的量上。即股 权集中或分散的程度。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能较好地解决 传统的代理问题。但这种类型的公司易产生大小股东之间的利 益冲突和代理问题。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经营者和股东之 间的代理问题较为严重,此外。分散的股东的“搭便车”动机 不利于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 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的情况下,有利于公司治理机 制的发挥。公司的资本结构优于其他两种,同时业绩也比其他 两种股权集中度情况下的公司业绩要好。 5. 管理人员持有的态度 管理者的态度包括对企业控制权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企 业增加权益资本,有可能稀释原有所有者权益和分散经营权, 从而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控制造成影响 ; 但过多使用负债, 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对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其所有者是国 家,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论是负债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不会 影响管理者对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因此管理者的态度一般 不会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而其他的非国有企业,激进型的管 理者倾向于冒风险,权益性资本和负债都可能较多,使得企业 有较高的负债率;稳健型的管理者在负债以及权益性较为充足 时一般倾向于维持现状;而悲观型的管理者顾及借债产生的不 利于企业的形象及一定数额的财务费用,会选择少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