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现象分析
常常听到大学生说这样一句话:“若我们把高中时学习劲头的一半用在大学学习上就好了”。
与初高中时相比,大部分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付诸于实践。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可见,大学生学习活动不积极必然与学习动机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通过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浅析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成因并利用自我价值理论探索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控制策略。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
(一)不愿学习
不愿意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课后很少继续学习,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游戏、下棋、上网聊天、逛街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经常旷课和睡懒觉。
(二)学习注意力分散
学习动机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上课时听课不专心,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作业不认真,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
(三)学习缺乏成就感
学习动机缺乏导致对学习的冷漠、厌倦情绪,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很少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没有适宜的方法
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不会去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能力弱、效率低、效果差,最终造成学习动机的进一步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习充满动力。
考上大学,目标实现,许多学生就产生了松懈心理,希望先在大学里好好
放松一下,没有意识到新的学习阶段需要新的学习目标的问题,由此导致学习随波逐流,生活空虚无聊。
(二)不喜欢所学专业。
大学生都有自己主攻的专业,但是很多同学却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有的同学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往往到校开始学习后才发现对所选的专业并不喜欢;有的同学是家长从就业目的出发为其填报了所谓好找工作又挣钱多的专业,但是学生本人并无兴趣。
(三)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
大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中学阶段,因此要求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自控力。
而有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便失去自控能力,兴趣和行动再也无法转到学习上来。
有的同学则是受到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知识无用论”的影响,觉得读书无用,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四)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三、从“自我价值理论”探究学习动机不足的控制策略
(一)自我价值理论
卡文顿提出,根据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1.高趋低避者:这类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又被称做成功定向者。
他们往往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
2.低趋高避者:又称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有很多保护自己胜任感的策略,使用各种自我防御术,从外部寻找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来解释失败。
3.高趋高避者,又称过度努力者。
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
一方面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较高,另一方面这一评价又不稳定,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
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处在持续恐惧之中。
4.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
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
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地反应。
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
也不感到羞耻。
自我价值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而“有的学生为什么要掩饰其努力或拒绝承认其努力”等问题。
这些实质上都源于将成败归因于能力的一种自我价值保护的效应。
表面看起来是学习动机的降低,实质上却是自我价值保护这一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加强。
或许可以说对学业的漠视、逃脱和倦怠,不是由于缺乏动机,而是因为动机过强。
这种过强的动机不是正常的积极的动机,而是与胜任感的联系过于密切,从而采用一些自欺欺人的策略保护自我价值。
(二)控制策略分析
按照自我价值的观点,只有高趋低避的学生才有可能免受失败因素的影响,其他三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消极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1.对于低趋高避的学生
这类学生不是缺少学习动机,而是动机过强从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会通过各种不可避免的因素解释失败。
对于这类学生,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其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透过借口看本质;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其学习动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其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人无完人,不可能从不失败。
2.对于高趋高避的学生
这类学生极其希望成功又极怕失败,外在表现是考试时会出现过度的焦虑,反而影响成绩。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引导其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学习新知、提升视野、塑造人格,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同时,这类学生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应使其认识到失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失败不是代表着能力不强,这只是一种人人都会经历的现象。
3.对于低趋低避的学生
这类学生对学习表现出的是一种冷漠的态度,他们不对成功感到骄傲,也不为失败感到羞耻。
这类学生并不仅仅是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没有得到健全的发展,对于这类学生,应首先了解其家庭状况与成长经历,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必要时,应对其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自我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缺乏学习
动机现象”分析
姓名:王悦
学号:1303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