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初一学期作文教学计划石中初一学期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计划统一格式如东县石甸初中学校初一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执教者:陈杨陆建胜计划执笔:陈杨陆建胜)一、学期教学目标(1)写作时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二、学生写作情况分析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假话、空话、套话多,作文水平低。
很多中学生都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苦不堪言。
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可有的学生把作文仅仅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空话和套话。
对于纯真的中学生来说,是绝不情愿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对写作产生厌烦的心理。
学生怕作文,可又不得不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无话可说,于是把华丽的词句堆砌起来,采用别人用过的、或老套的、老掉牙的事例。
语言、内容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文章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三、教学措施1、激发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2、规范作文指导备课的内容;3、积极探索有效的作文指导课模式;4、作文讲评课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
四、逐周计划(大作和小作)主备人周次时间训练目标训练题目指导讲评备注(主要为后续训练及面批计划)1第一周23351、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学期感受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1、交代记叙的要素,继续描写相结合2、结构完整、书写工整1、说真话、抒真情2、结构完整、语言通畅1、从生活中找米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1、扣住题目写人的行为美心灵美2、进行细节描写1、记叙描写相结合2、进行细节描写,首尾呼应1、抓住特点写景抒情2、语言通顺、书写认真1、说真话、抒真情2、结构完整、语言通顺1、学习赵丽宏的写法,写出对文学的感受1、学习通知的写法2、格式正确内容具体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2、语言通畅书写认真1、说真话、抒真情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走进石中陈杨陆建胜第一组面批暑假中的一件事陆建胜陈杨第二组面批那一次我()陈杨陆建胜第三组面批47我爱我家陆建胜陈杨第四组面批59美的瞬间陈杨陆建胜第一组面批611带着微笑出发陆建胜陈杨第二组面批713我们的校园陈杨陆建胜第三组面批815我们一起走过陆建胜陈杨第四组面批91致文学陈杨陆建胜102通知陆建胜陈杨113妈妈生日那天陈杨陆建胜124为你喝彩陆建胜陈杨1351、学写请假条2、格式正确、内容明确1、叙述完整,描写生动2、结构完整语言通顺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1、注意写作对象2、叙述条理分明请假条陈杨陆建胜146我的故事陆建胜陈杨157一道风景线陈杨陆建胜168让我悄悄的告诉你陆建胜陈杨1791、以小见大抓住事物特征1、记叙与描写相结合2、细节描写首尾点题1、写出小河特点2、写出观察思考1、采用倒叙写法2、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秋景陈杨陆建胜1810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陆建胜陈杨1911家乡的小河陈杨陆建胜20xx那一次,我不再()陆建胜陈杨21 扩展阅读:初一作文教学计划六年级作文教学计划以课文顺序为主线,训练体裁为记叙文,结合课堂上对课文写作重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
本学期训练重点如下:一:训练体裁------记叙文二:训练内容1、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情描写2、3、4、5、环境描写,注重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和主旨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多个事件间的详略关系使中心更加突出。
写作顺序训练:顺叙、倒叙、插叙的运用,熟练掌握前二者,认识后一种。
正确处理事与情、事与理、事与志的关系,明确写事为了抒情、说理和言志,切忌泛泛记事,主旨散乱漫无目的。
三:基本思路。
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周三次练笔,每次练笔都有侧重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范例分析。
练笔可以是片段训练,也可以是全文训练。
练笔都要为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服务。
从立意、结构、语句锤炼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指导,以写促积累,以批促提高。
四:总体目标:(1)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流程:主旨确立----素材选择----结构编排-----语言锤炼。
(2)能较贴切地进行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正确处理描写与主旨间的关系。
人物描写符合身份,环境描写烘托主题。
(3)正确处理多件事情间的关系,做到详略得当。
(4)掌握三种记叙顺序,熟练运用其中两种记叙顺序进行写作。
五:计划安排:1、1---3周,夯实基础,训练题目《最难忘的一件事》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以“生命”为主题,意在唤起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善用生命”的强烈感情。
以第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范文,学习课文的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以心理描写为主,其它描写为辅,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提示人生哲理。
写作指导:首先使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待清楚,其次,在写作顺序上,要讲明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基本写法;第三,人物描写要符合当时的情境和心情,体现出人物内心的细微情感,环境描写要为事件的发展做烘托和铺垫。
练笔计划:第一次(初写):首先想好从哪方面进行立意(即获得的人生感悟),围绕立意选择相应事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想清楚,列出写作提纲。
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能够突出主题的多件事。
然后进行初步写作,本次写作的要求:语句通顺,结构清楚,六要素完整,文末提示主题。
第二次(丰富细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侧重于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配以景物描写。
第三次(丰富细化):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侧重于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要求心理描写符合规律,对话描写符合年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不少于三次,并体现出变化,对话描写不少于五处,要使人物性格鲜明。
第四次(丰富细化):环境描写,事件要有时间和地点上的变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会有变化,写出这种变化,要对事件和人物内心有烘托作用,符合事实,至少有一二句细腻生动的描写。
第五次(全局增删):在全局的立场上,进行改动。
使语句通顺,叙事条理,结构井然,主旨鲜明,人物形象生动,环境真实可感。
结尾画龙点晴。
第六次:形成大作文。
2:4---6周,提高训练,训练题目《妈妈的手》教材分析:第二单元课文内容以亲情、友情、人间情为主旨,唤起学生对人间真情的珍惜,激发学生爱父母、爱亲人、爱一切人的善良的感情。
所以在选材上,写最熟悉的妈妈是再合适不过的。
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写其他人,如爸爸、爷爷等,以《妈妈的手》、《爷爷的烟袋》、《爸爸的肩膀》为题都是可以的。
写作指导:(1)侧重抒情的文章,在事件时间和地点的交待上是可以笼统一些的。
比如《散步》,并没有交待散步的时间和具体地点,只说了在田野,而主要人物却交待的非常清楚。
(2)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为重要,它们更能揭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时候适当的环境烘托也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如《冬夜的灯光》中第一自然段气候的寒冷与人间情温暖形成对比的作用,后面更有对恶劣气候的详细描写,更加反衬出人间真情的可贵。
(3)倒叙之法的运用,立足于现在,回写过去。
如《风筝》一文,先写成年后的作者在北京的冬季见到风筝,引发对过去的回忆,文末又从回忆中走出,引发人们的思索。
(4)继续重视对不同人物描写用词准确性和形象性的训练。
务使所写人物个性鲜明,杜绝千人一面。
练笔计划:第一次:细致地观察你要写的人的外貌、动作、语言、衣着,进行片段描写,如要写妈妈,可以写妈妈包饺子时的样子,在地里劳作时的样子,洗衣服的样子,看电视时的样子。
要求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字数二百字以内。
第二次:回想一件你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或几件事。
想清楚最有表现力最让你动情的是哪件事?把这些事一一写出来,要详写的事情要有六要素和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其余的交待事情的梗概即可,与主题无关的则一字不写。
第三次:立足于现在,回写过去,形成倒叙结构。
要求衔接自然,不显突兀,使对过去的回忆与目前的场景具备一定的关联性。
然后将所要写的材料按先次后主或先主后次的方式进行安排,文末揭示出人间真情(父子情、母子情、同学情、朋友情、师生情、邻里情等)。
第四次:梳理脉络,增删修改。
表现不够的地方再加笔墨,过于罗嗦的地方则力求精简。
第五次:字句润色加工,把词不达意的句子、词语进行润色,小组互阅,提出修改意见,自改,互改两次。
教师再提出修改意见。
第六次:形成大作文。
并利用周末再写一篇有关不同人物的小作文,要求写作方法参照前五次训练过程,班上交流,教师点评。
3:7---9周期中考试,热爱自然之情,练笔三次,题目《秋》教材分析:第三单元主题为对自然之爱,体裁多为散文,充满诗情画意。
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春》,有的运用比喻、排比,如《海滨仲夏夜》,句式长短结合,极富节奏感、韵律感,结合课文,要求学生学习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重视诗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增强文章的美感,为主旨更好服务。
写作指导:(1)拟人化的描写。
(2)抒情化的语言。
(3)多变的句式。
(4)多段落安排错落有致。
(5)色彩、声音、意象在作文中的运用以增强文学性和感染力。
练笔计划:第一次:以目前北方秋景为主要表现内容仿写《春》一至三段。
要求用拟人手法、叠音词、排比句,不要求按原文格式亦步亦趋,只求形象传神,读来富有美感即可。
第二次:观察秋天里动植物、气温的变化,以春第四节为范例,写写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秋天里的样貌,注意拟人、比喻、排比的使用。
第三次: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结合你想表达出的情感在作文中具体使用,使诗与文混然天成,融为一体。
增强文章的美感。
第四次:根据此前的训练和积累,写一篇以《秋》为题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性格,把你对秋天的感受写出来,具体描述自己最喜欢这个季节哪些独特的景色。
4:10----12周说明小品文发挥想象,拓展思维题目:《我在月亮上的一天》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是科普小品,为说明文的范畴,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使人了解所讲叙事物的属性特点分类习性,达到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目的。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既有外貌描写又有动作描写。
写作对象可以是燕子、麻雀、狗、猫、牛、羊等动物,也可以是月亮、植物。
安排四次练笔和一次大作文。
写作指导:(1)从不同方面收集写作对象的资料。
(2)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提炼精练而生动的语言。
(3)学习同一事物的不同特性的描写。
(4)写事物不同方面特性时注意详略,不能不分轻重,泛泛而论,体现出主次。
练笔计划:第一次:深入细致地观察一种动物,搜集有关这种动物的知识,写出他的三个方面的特点。
要求详略得当,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用词准确,适当使用比喻、拟人手法增强语言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