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必修三)

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必修三)

襄阳四中2013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必修三)命题人:施红军限时90分钟 2013.1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2.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A.法、智、信B.仁、义、礼C.法、术、势D.法、智、权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这句话应该出自A.朱熹B.王阳明C.黄宗羲D.顾炎武4.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对弈人对下联为:“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谷雨和清明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②清明既是我国传统节令又是国家法定节日③清明即指节气也寓指明清两朝和士人的气节④下联作者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7.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A.《元曲赏析》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8.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9.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跑龙套的。

“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A.一种角色的行当 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10.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1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1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B.②③C.①② D.①③15.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16.《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B.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C.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确定“和平”“民主”的方针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7.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8.《孙中山选集》下卷所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19.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

此言反映了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20.由15家主流媒体征集的“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白猫黑猫论”、“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⑨和“雄起”。

第⑨个流行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法宝,它是A.南方谈话 B.市场经济 C.入世 D.中国特色21.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剧名曲《十五贯》。

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D.昆曲艺术的高雅2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23.兰州第五中学实行半工半读,师生每周2天学习,4天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学习5门课:毛泽东思想课、工业基础课、农业基础课、革命文艺课、军事体育课、劳动课。

师生下厂、下乡参加劳动,与工厂、农村社队挂钩,在校内办工厂、农场,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实行“开门办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

这种教育改革出现在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期间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初期24.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5.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2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于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27.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28.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29.“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30.“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该论述反映了科学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31.“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理论A.由普朗克创立 B.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C.发展了经典力学 D.改变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32.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

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学作品是A.《唐璜》 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 D.《老人与海》33.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对比来强化和凸显主观情感。

其中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的文学作品是A.《梅杜萨之筏》 B.《唐璜》 C.《巴黎圣母院》D.《西风颂》34.这是科学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事这一领域的艺术家,逐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形态、语言、手段和技巧,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化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