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2013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1(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C.设三公九卿D.实行三省六部制2.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有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提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5.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A.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B.管理全国军事事务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D.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6.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者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维护自然经济D.巩固封建统治8.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危害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D.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根据这种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定位应是()A.同治中兴B.同光新政C.自强新政D.地主阶级自救运动10.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11.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

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12.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①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②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③雅典的奥运精神④罗马古城的建筑风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15.16从上述材料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开始介绍西方科学知识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6.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变革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A.棉纺织业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冶金部门使用机器生产C.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D.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17.“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

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末期18.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19.“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材料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当时()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20.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材料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李鸿章B.冯桂芬C.康有为D.陈独秀2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

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这表明他认为()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B.人是无理性的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D.人是伟大的22.牛顿力学体系的诞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爱因斯坦C.爱迪生D.瓦特23.《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结束语: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

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以数学方法构建了力学体系C.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D.使学者争当社会领域的牛顿24.1988年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

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解释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25.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0分)26.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

(4分)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

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

……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3分)材料三中国民族多,而又互相杂居,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就不可能设想采取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我们这种内部.外部的关系,使我们不需要采取十月革命时俄国所强调的实行民族自决.允许民族分立的政策。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3)据材料一.三分析我国没有实行“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的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27.关注民生,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效果各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根据吴于廑主编的《世界近代史》(高教版历史系列教材)改编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材料三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的什么社会问题?(6分)(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6分)28.人类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