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报废汽车拆解处理(一期)项目

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报废汽车拆解处理(一期)项目

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报废汽车拆解处理(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9月目录目录 (2)第一章项目概况 (3)第二章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 (5)2.1 声环境质量现状 (5)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5)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5)2.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6)第三章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7)3.1 项目污染物负荷 (7)3.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7)3.3 环境监测制度 (9)第四章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0)4.1 产业政策符合性 (10)4.2 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0)第五章清洁生产 (11)第六章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投资 (12)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2)6.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3)6.3 项目环保投资 (15)第七章总量控制 (16)第八章结论 (17)第一章项目概况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是我国的一个有特别限制管理的产业,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要求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防止报废汽车流失的相关组件被用于汽车拼装,保障交通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一个汽车消费大发展的时期,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量也同样进入了快速的增长期。

因此,有效地监管抑制个别报废汽车被非法回收和拼装后,倒卖至农村和偏远地区,扼制报废、拼装汽车继续上路行驶,以保障交通安全。

北京市原具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的企业共九家,其中八家为国有企业,九家企业注册资本为3655.7万元;现有从业人员308人;占地面积共32.35万平方米,库房面积1.8万平方米;总资产为77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1441.7万元,流动资产为6343.2万元;投资规模近年来仅有三家先后投资300~500万元左右。

主营业务是以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为主,销售一些可利用的旧零部件,业务比较单一。

报废机动车拆解厂区占地按要求应不低于50亩,但大多数企业只有30亩左右,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周边五环和六环之间。

2011年,北京市通达解体厂与北京市联合汽车解体厂进行了合并。

同时,原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被华新绿源收购并更名为华新凯业。

目前北京市现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共有八家。

华新凯业(原北京华桑谷物物资再生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北京市目前具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八家企业之一,由于经营不善,于2010年12月被华新绿源全面收购,并于2011年4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

华新凯业位于顺义区高丽营镇前渠河村,南临北六环200米,北靠顺沙路,西距京承高速4公里,东至顺义城区10公里。

目前,北京现有的拆解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回收形式单一,缺乏制度规范,设施设备落后、拆解手段原始,有害物质处理不完善,在拆解过程中仍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在上述背景下,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启动报废汽车拆解处理(一期)项目,该项目通过与顺义车管所联合共建报废汽车回收业务系统,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拆解设备,积极提高报废汽车利用率,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将给北京报废汽车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推动报废汽车行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通过购置先进拆解设备,实施业务信息系统,大幅提升汽车拆解自动作业能力,提高拆解效率。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拆解报废汽车20000吨,并实现破碎块状精铁、废旧塑料、轮胎、废旧有色金属(铜、铝)等再利用。

本项目总投资为3470.0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80.62万元,流动资金389.39万元。

项目拟申请政府投资补助1040万元,其余资金由华新绿源拨款解决。

本项目工艺流程见图1.1-1。

图1.1-1 项目工艺流程图本项目技术改造是公司历经一年多在日本,台湾,美国,欧洲等多家同行业企业考察之后慎重选定的技术方案。

拆解线及设备方案主要是数量达80%以上的轿车、多功能乘用车及摩托车等小尺寸报废机动车能够直接一次性进入选定的预破碎机(带磁选滚筒),经过破碎机破碎磁选,物料自动分为钢铁和非铁金属及铜铝,出料尺寸为150-300mm,并且油漆可减少60%-70%。

把经预破碎的物料再次放进预破碎机内进行第二次破碎,出料会变的更小一些,并且可以减少80%-90%的油漆。

最后物料通过传送带进入涡流筛分机中进行筛分,将铜铝与泡沫塑料筛分开来。

第二章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项目东侧为一些村办小企业的厂房;南侧隔绿化带为六环路;西侧为一加油站,加油站南侧为一些村办小企业;北侧紧邻顺沙路,路北为一些商业门脸、村民住宅、幼儿园等。

据调查,项目周边未发现重点文物及珍贵动、植物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

项目周边以农田林地为主,项目北侧距离前渠河村约60m,顺沙路北侧有一幼儿园,距离本项目约50m,因此,将前渠河村和幼儿园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排水经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温榆河,因此,温榆河水体是本评价的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见表2.1-1。

表2.1-1 拟建项目与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关系2.1 声环境质量现状在拟建项目建设用地厂界布设的4个噪声现状监测点中,南、北厂界由于距离交通干线较近,受其影响,噪声监测值较高,但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类区的限值;东、西厂界处的两个监测点噪声值较低,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的限值。

由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周边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来说较好。

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大气中SO2、NO2、TSP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顺义区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年9月20日针对温榆河上段泗上桥断面的监测数据数据表明,温榆河上段的水质已受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监测平均值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限值。

2.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顺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2010年10月对高丽营镇河津营村的水源井、高丽营五村的村北井的地下水进行了监测。

两个监测点的氨氮浓度均远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除此之外,2个监测点的各污染物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1,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当地地下水已受到一定污染,地下水质量较差。

2.5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范围见表2.5-1。

表2.5-1 现状调查及评价范围表第三章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项目污染物负荷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见3.1-1。

表3.1-1 项目污染物排放一览表3.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地表水环境拟建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污水全部为生活污水,年污水产生量为480 t/a。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沉淀处理后进入厂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处理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二级排放标准后再经方氏渠排入温榆河上段,对环境无明显影响。

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来自生产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生产污染源为报废汽车的残余废液挥发废气,如燃油(废机油、废柴油、废汽油等)挥发废气、破碎粉尘等,废油挥发气体、粉尘等废气经过各自的处理净化设备处理后再高空排放,废油挥发气体的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非甲烷总烃”的标准限值,破碎粉尘的排放执行该标准中的“其他颗粒物”的标准限值。

经预测对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生活污染源主要食堂餐饮废气,项目将建造餐饮废气专用管道,将油烟废气引至楼顶经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中型规模”的排放标准,即油烟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净化设施去除效率应不低于75%,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甚微。

声环境项目高噪声设备均位于室内,在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后对厂界的贡献值很小。

从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南、北厂界噪声预测值均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类区的限值;东、西厂界处的两个监测点噪声值均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的限值。

固体废物影响拟建项目将执行严格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制度,确保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

废旧汽车拆解项目固废种类较多,厂方拟根据《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以及《固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相关要求,进行分选分类,按规范在厂内暂存,然后分别处置,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协作实现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实现无害化处置。

根据厂区平面布置规划,本项目所建厂房南侧为北京华新凯业物资再生有限公司目前的危险废物储存场所。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放置于该储存场所储存,危险废物分隔放置,库房符合《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

危险废物应全部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进行跟踪管理记录,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或转嫁污染。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

地下水环境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所有非清洁区均进行硬化及防渗处理,在正常情况下,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中的相关地面建设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运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

环境风险影响本项目环境风险源为报废汽车废液泄露和轻柴油存储库的泄露,但危险源的源强较低,在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加强教育的前提下,发生环境风险的概率较低。

一旦环境风险发生,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群,迅速组织人员救援,事故发生对厂区和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3 环境监测制度为检查落实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环保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

应设立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全厂废水、废气和噪声污染情况以及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结果随时与生产情况作出对照分析,为污染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建议监测机构按表3.3-1执行环境监测计划。

表3.3-1 环境监测计划第四章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4.1 产业政策符合性对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关于印发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京发改[2004]2423号),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应属鼓励建设类的产业,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产业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