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平面向量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平面向量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平面向量一、考点透视本章考试内容及要求: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B级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平面向量的积)C级平面向量的数量积C级(老教材为D级)向量的坐标表示C级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C级平行向量及垂直向量的坐标关系C级向量的度量计算C级注:B水平:对所学数学知识有理性的认识,能用自已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据此进行判断;知道它们的由来及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的用途。

对所学技能会进行独立的尝试性操作。

C水平:对所学数学知识有实质性的认识并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掌握其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有关技能已经形成,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有关问题。

二、复习要求1.理解向量、向量的模、相等向量、负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的向量表示形式、几何表示形式和坐标表示形式;3.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的乘积、数量积等运算的向量表示形式、几何表示形式和坐标表示形式;4.能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有关知识求向量的模及两个向量的夹角,并能解决某些与垂直、平行有关简单几何问题。

概括地说,即理解向量有关概念,掌握向量基本形式(3种)及基本运算(4种),关注向量简单应用。

三、复习建议向量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的一种工具。

向量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应用很广,在解析几何里应用更为直接,用向量方法特别便于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

从数学发展史来看,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空间的向量结构并未被数学家所认识。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把空间的性质与向量运算联系起来,使向量成为具有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系。

向量是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也是研究其它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利用向量知识去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垂直、平行关系,计算角度和距离问题将变得简单易行,其特点兼有几何的直观性、表述的简洁性和方法的一般性,因而它也是高考必考内容。

每年的平面向量的高考,除了以小题形式考查一些简单的概念之外,还常与解析几何、三角等内容结合以解答题形式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难度一般在中、低档题水平,复习时应重视向量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要拔高。

四、知识要点1.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1)平面向量:我们把平面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平面向量(以下涉及的“向量”,如不作特别说明就指平面向量)。

用带有箭头的线段AB 表示向量。

以A 为始点,B 为终点的向量,记作,也可用加黑的小写字母a 表示。

向量的大小,也就是的模(或称长度)。

(2)零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它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3)单位向量:模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向量a 的单位向量是指与向量a 方向相同且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记作0a,a0。

(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若向量a 、b 、c 平行,记作a ∥b ∥c 。

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

(6)负向量:与向量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负向量。

2.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法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①加法法则三角形法则(见图6—1); 平行四边形法则(见图6—2)。

②运算性质:a+b=b+a(a+b )+c=a+(b+c ) a+0=0+a=a ③坐标运算: 设a=(x 1,y 1),b=(x 2,y 2),则a+b=(x 1+x 2,y 1+y 2)。

(2)向量的减法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①减法法则三角形法则(见图6—3)②坐标运算: a=(x 1,y 1),b=(x 2,y 2),则a-b=(x 1—x 2,y 1—y 2)。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则AB =(x 1—x 2,y 1—y 2)。

(3)实数与向量的积aa+bb 图6—1 图6—2 ba a-b 图6—3①定义: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当其中0>λ,λa 与a 同向,|λa |=|λ||a |; 当λ<0时,λa 与a 反向,|λa |=|λ||a |;当λ=0时,λa =0。

②运算律:μλ(a )=(λμ)a ,(μλ+)a =λa +μa ,λ(a+b )=λa +λb 。

③坐标运算:设a=(x ,y ),则λa =λ(x ,y )=(λx ,λy )。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定义:a·b=|a||b|coa θ,(a ≠0,b ≠0,)18000≤≤θ。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 0·a =0。

① 重要性质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θ是a 与e 的夹角,则 (1) e ·a =a ·e =|a |cosθ。

(2) a ⊥b a ·b =0。

(3) 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b |。

特别地,a ·a =|a |2或|a (4)cos.a ba b(5)|a ·b |≤|a ||b |。

③运算律 a·b=b·a ,(λa )·b =a·(λb )=λ(a·b ),(a+b )·c =a·c+b·c 。

④坐标运算: 设a=(x 1,y 1),b=(x 2,y 2),则a·b =x 1x 2+y 1y 2。

3.重要定理、公式(1)两个非零向量a ,b 平行的充要条件 a ∥b ⇔a =λb 。

设a=(x 1,y 1),b=(x 2,y 2),则01221=-y x y x 。

(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b ⇔a·b =0设a=(x 1,y 1),b=(x 2,y 2),则a ⊥b ⇔ x 1x 2+y 1y 2=0。

(3)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那么|a(4)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设P (x ,y ),P 1(x 1,y 1),P 2(x 2,y 2),且21PP P P λ=,则⎪⎪⎩⎪⎪⎨⎧++=++=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

中点坐标公式⎪⎪⎩⎪⎪⎨⎧+=+=222121y y y x x x 五、例题解析【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 =b ,则a ·c =b ·c ;(2)若a ·b =c ·d 且x=y ,则(a ·b )x =(c ·d )y ; 【分析】(1)真命题。

∵a =b ,∴|a |=|b |且a 与b 同向,∴a ,b 与c 夹角相等,设夹角为θ, 则a ·c =|a ||c |cosθ=|b ||c | cosθ= bc 。

(2)真命题。

由a ·b =c ·d ∈R ,可设a ·b =c ·d =k ,∵x=y ,∴k x=k y 。

【例2】有四个等式:(1)0·a=0,(2)0a =0,(3)-=,(4)|ab |=|a ||b |,其中成立的个数为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分析】(1)0·a 表示零向量与任意向量a 的数量积,其结果是数0而不是零向量; (2) 0a 表示实数0与向量a 的乘积,其结果应为零向量,而不是数0;(3) 等式0-BA AB =成立;(4)对 a ·b 数量积的定义式两边取绝对值,得|a ·b |=|a ||b ||cosθ|,只有θ=0,π 时,|a ·b |=|a ||b |才成立。

∴应选D 。

【点评】例1、例2考查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乘积及数量积这四种运算及有关概念。

【例3】如图6—4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P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求证:4=+++。

【分析】注意到O 是AC 、BD 的中点,与,BO 与DO 互为负向量。

【证明】∵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 ∴ O 为AC 及BD 的中点。

∴)(21+=,)(21+=, ∴)(212PD PC PB PA PO +++=。

故4=+++。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即几何形式)。

【例4】已知|a |=4,|b |=5,(1)当a ∥b ,(2)a ⊥b ,(3)a 与b 的夹角θ=120°,求a·b 。

【分析】直接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解题。

【解】(1)当a ∥b 时,若a 与b 同向,则θ=00,从而a ·b =|a ||b |cos00=4×5=20; 若a 与b 反向,则θ=1800,从而a ·b =|a ||b |cos1800=4×5×(-1)=-20; (2)当a ⊥b 时,θ=900,a ·b =|a ||b |cos900=0;(3)当a 与b 的夹角θ=120°时,则a ·b =|a ||b |cosθ=5×4×cos120°=5×4×(21-)= -10。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向量夹角及向量数量积等有关概念和知识。

【例5】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均为1,且BC =a ,=c ,CA =b ,求a ·b +b ·c +c ·a 的值。

AP 图6—4【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 、b 、c 两两夹角均为32π。

【解】如图6—5,由题意:|a |=|b |=|c |=1,且a 、b 、c 两两夹角均为32π。

∴a ·b =|a ||b |32cosπ=21-。

同理:b ·c =c ·a =21-,故a ·b + b ·c +c ·a =23-。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向量数量积知识。

【例6】求证: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如图6—6, 已知AC 为⊙O 的一条直径,∠ABC 是圆周角。

求证:∠ABC=900。

【分析】要证∠ABC=900,即要证明⊥BC ,即证明·BC =0,可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知识证明。

【证明】设a AO =,b OB =,则a OC =,∵b a AB +=,b a BC -=,而|a |=|b |,∴·BC =(a +b )·(a -b )=|a |2-|b |2=0,故⊥,即∠ABC=9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