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准确定位活学活用《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案例与反思硚口区星火小学刘艳红《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案例与反思【设计说明】认识时间的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三课时,关于时间的解决问题,是在5分5分的认识时间之后学习的有关时间的解决问题,又与以往的解决问题有所不同,这是让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情发生的大致范围进行了一个推理,考查学生对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应时间的判断。

对于图中所提供了小朋友的对话,就不仅仅是只让学生知道,而是要在知道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理清楚事情发生顺序,相对应的时间,从而确定事情发生的大致时间范围。

这里不难看出,对信息的加工综合运用非常的重要了。

所以在“你知道了什么”这一环节,我分成了两个步骤进行,力求达到学生对信息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也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决提供正确的解题方式。

【教学预设】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1、在解决问题中加强对“几时几分”的认识,建立时间概念。

2、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3、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难点: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1、复习认钟。

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时间,你都有哪些收获呀!哎呀,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呀!2、那你们一定能帮帮她!课件出示:9:30 5:25 10:05原来她是要我们帮她一下时间,你们会认吗?学生认时间,说一个方法。

那我们来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她都在干什么?9:30在看书5:25在看电视10:05在睡觉3、你们对休息日的时间也一定有你们的安排,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要带上时间哟!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明明和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安排好了他们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第一环节:你知道了什么?1、收集信息:明明和芳芳在早上7:15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

芳芳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明明在9点做完作业。

2、理解信息。

(1)教师:他们有这么多的安排呀,可以我都听糊涂了,你听清楚了吗?谁来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明明要写完作业再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9:00做完了作业。

(学生边说,边将对话框贴在黑板上。

)师:明明在星期天的早上安排了哪几件事?顺序是怎么样,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同桌互说。

汇报。

师:你能带上时间再说一说吗?生:……师:我们知道了9:00做完作业,10:30看木偶剧,踢球的时间知道吗?想知道吗?(3)出示: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这三个时间你认识吗?师:现在谁能看着图把信息完整的说一说。

(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联起来说一说。

)师:明明可能在什么时间去踢球,你会解答吗?(板书:怎么样解答)第二环节:怎么样解答?1、学生回答:9:15师:大家都认为是9:15,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是9:15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每个人都要说到哦!2、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想的?学生的说法的可能各种各样,但基本不会错,都会选择9:15这个时间。

3、学生汇报。

(1)生1:明明是9:15去踢球的,因为他在9时做完的作业。

(板书:做完作业9:00,踢球9:15)师:哦,你的意思是9时做完作业后的时间就可以,那10:50分,可以吗?生1:不行,因为10:30要去看木偶剧。

师:那你能把你的想法说得完整一点吗?(2)生2:明明是在9:15去踢球,因为10:30要去看木偶剧。

(板书:看木偶剧10:30踢球9:15)师:哦,那你的意思是10:30去看木偶剧,只要在这个时间的前面就行了,那7:45可以吗?生2:不行,7:45还没有做完作业。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那你能把你想法说得完整一点吗?(3)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可是总是不太完整,想想是为什么呢?第1个同学,说了因为是9时做完的作业才9:15去踢球,把10:30这个时间掉了;第2个同学说是因为10:30要看木偶剧,所以9:15去踢球,把9:00做完作业这个时间掉了。

那踢球的时间应该在哪两个时间之间呢?生:应该在9:00~10:30之间。

因为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

(4)两种出现在方法合并成一种写法。

师:那我知道了,踢球的时间,应该在做完作业,和看木偶剧之间,是这样吗?(板书:做完作业9:00 看木偶剧10:30 踢球9:15)师:比较一下,这几种写法,哪种更好呢?生:我觉得第三种好,因为更完整,我一看就明白了。

(5)探讨排除法。

师:刚才呀,同学们顺着时间的顺序找到了踢球的时间,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出现排除法。

(边说边板书)(注意:在这几个方法出现有时候,出现哪个说哪个,老师的顺序最好是按照以上的顺序进行,因为排除法,学生会想到,但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到。

从学生的思维层面来想,应该是先出现顺着想,再出现排除法。

)3、归纳推理思路。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关键是什么?生:踢球是发生在9:00~10:30之间的一个时间。

4、发散思维。

明明踢球的时间还可能有哪些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出现接近10:30的时间,要做一定的解释。

第三环节解答正确吗?师: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我们应该干什么呀?那9:15这个解答正确吗?(板书:解答正确吗?)我们要怎样检验呢?(我是将发生的事情和时间对应起来,9:00做完作业,9:15去踢球,10:30去看木偶剧,我发现很合理,所以是正确的。

)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明明和芳芳的对话,你知道了……(学生说),师:要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我们要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找到事情发生的大致范围,(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时间的知识去解决,看来,认识时间对我们来说很有用处,我们也要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拓展运用。

1、教师:明明在休息日安排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有一些小朋友也安排了他们的节目,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红是怎样安排她的休息日的吧!(课件出示第4题。

)师:看谁看得认真仔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来说一说。

当学生只说了信息没有说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说出问题,问题也是知道的一部分。

师:这四个时间你都认识吗?谁来认一认。

请你们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

在4个时间中,有两个时间都在8:30和12:30之间,它们是8:35和10:10,但是8:35是在8:30开始做大扫除5分钟后,因为此是不可能的时间,正确时间只有10:10去摘西红柿。

教师:10:10这个答案正确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再把事情的过程说一遍)2、同学们真棒,根据信息也找到了小红摘西红柿的时间。

亮亮的生活也安排得非常的丰富多彩,我们也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第5题)教师:这个表格你看懂了吗?练琴是什么时候?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先不动笔,告诉我你准备怎么做?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陪明明,小红、亮亮过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还解决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你们过得开心吗?什么地方让你最开心呢?(解题方法、时间顺序、合理性。

)你们开心,我也很开心,数学是非常的趣的,我相信你们会更热爱数学的。

【片断与反思】一、一、将思路变成孩子的语言,培养思维能力。

【片断一】第一环节:你知道了什么?1、收集信息:明明和芳芳在早上7:15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

芳芳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明明在9点做完作业。

2、理解信息。

(1)教师:他们有这么多的安排呀,可以我都听糊涂了,你听清楚了吗?谁来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明明要写完作业再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9:00做完了作业。

(学生边说,边将对话框贴在黑板上。

)师:明明在星期天的早上安排了哪几件事?顺序是怎么样,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同桌互说。

汇报。

师:你能带上时间再说一说吗?生:……师:我们知道了9:00做完作业,10:30看木偶剧,踢球的时间知道吗?想知道吗?(3)出示: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这三个时间你认识吗?师:现在谁能看着图把信息完整的说一说。

(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联起来说一说。

)师:明明可能在什么时间去踢球,你会解答吗?(板书:怎么样解答)【反思】在这一版教材中,解决问题有三个步骤:你知道了什么;怎么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其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环节就是收集信息,只不过比以前的收集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光要收集具体情境中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了一个个人的加工,内化为学生理解以后自己的语言。

正如情境图中的信息,我分成了两层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只是收集之间的对话内容。

这幅情境图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话,而对话中包涵了大量有时间信息,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显然不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于是我缓一缓,先让学生收集图中的对话,以明确发生了哪几件事,以及这三件事情的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和学生一起来梳理对话的内容,达到信息的第一次加工。

第二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梳理,将发生的三件事情中,已知的两件事情的时间对应上,这样,复杂的对话情境就变成了,清楚的一一对应的事件与时间的信息。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完整、准确有序的语言可以映学生思考的层资助和水平。

因此,这两个环节,我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语言。

无论是在收集信息时,还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时,都让学生说完整的话,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一个个零散的信息,内化为完整的学生自己的语言,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服务。

二、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会有意相不到的收获。

【片断二】第二环节:怎么样解答?1、学生回答:9:15师:大家都认为是9:15,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是9:15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每个人都要说到哦!2、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想的?3、学生汇报。

(1)生1:明明是9:15去踢球的,因为他在9时做完的作业。

(2)生2:明明是在9:15去踢球,因为10:30要去看木偶剧。

(3)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可是总是不太完整,想想是为什么呢?第1个同学,说了因为是9时做完的作业才9:15去踢球,把10:30这个时间掉了;第2个同学说是因为10:30要看木偶剧,所以9:15去踢球,把9:00做完作业这个时间掉了。

那踢球的时间应该在哪两个时间之间呢?生:应该在9:00~10:30之间。

因为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