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在满足我们大众需要的同时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路边摊食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路边摊食品在满足我们的同时,也衍生出来许多问题,而且长久以来都被我们忽视。
在社会实践公司附近的小巷中就有许多流动小吃摊,每当你走过总能被阵阵香味吸引驻足,然而这美食背后的隐患又有多少人注意呢?在我看来,仓管员在某一方面与食品检测监管存在着联系,实质上都是一种监管行为。
作为一名食品专业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关注是我们的基本职业要求。
路边摊的许多食物多以煎烤炸食品为主,浓郁的香气诱惑是这类食品的武器,然而其毒害程度也是致命的。
就以烧烤为例,查阅资料可发现,吃烧烤的危害与吸烟危害等同。
烧烤很容易引发致癌物质的生成,烧烤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随着香味的散发,维生素遭到破坏,蛋白质发生变性,氨基酸也同样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三者的摄入,因此,吃烧烤会影响上述物质的利用度,在肉类中的核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中,与大多数氨基酸在加热分解时产生基因突变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另外,在烧烤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也会有一些致癌物质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而诱发癌症。
据了解,由于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产生热聚合反应与肉里的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苯并芘这类高度致癌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
曾有实验表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的耳朵上,40天后此位置上便长出了肿瘤。
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
而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油炸、烧烤类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
烤串油烟污染,一些杂质吸入人体以后会引起哮喘、气管炎的发作,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肿瘤,烤焦了的肉变质致癌,烤的不熟就会传播急性肠道传染病,造成食物中毒。
而且在烤食过程中,如果食品烤得太嫩,外熟内生,吃后可能得寄生虫病,如果将食品放在明火上直接烧烤,木炭燃烧不安全,所产生的致癌物质都会留在烧烤食品上,吃多了危害无穷。
另外,有些烧烤摊贩为了增加食品风味,会选择碳烤前对食品进行煎炸,或加入许多调味品等,但为了节省成本其用于煎炸的油通常是经过反复使用的且其调味品来源难以得到保障。
然而反复使用的油,其营养物质遭到彻底破坏,脂肪酸发生热裂解、热氧化、热聚合,会产生正烷烃、单烯烃、酚类、酮类及其它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致癌几率高。
此外,火焰还会使蛋白质产生化学变化,转变成剧毒的致癌物质叫异环胺,常常吃进这些物质,自然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再者,其盛装食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也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
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他们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可想而知,将热腾腾的食物放入这类塑料盛器中,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有多大。
而且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些一次性的发泡塑料餐具在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将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和一些致癌物二噁英,二噁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氧化合物,它是世界上已知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致癌性极强,能够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还有可能男性雌化。
一吨一次性发泡塑料垃圾的直接、间接处理费用是其原产值的10倍以上,因此,这些“白色污染”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增加了无端的经济压力,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大堆难题。
而且泡沫饭盒在生产中运用氟利昂作为发泡剂,制作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大家都知道,氟利昂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它使大气产生的臭氧层空洞,而聚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物质。
周边食品经营店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国家、省、市工商局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形势下,总结当前周边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仓管员在某一方面与食品检测监管存在着联系,实质上都是一种监管行为。
(一)商店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观念淡薄。
一些袋装零食的外包装上只是很模糊地印上一个食品名和厂名,却没有标注具体的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更是空白。
(二)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屡禁不绝。
在一些学校附近,很多流动摊贩的餐饮工具就是一辆手推车加上几个碗碟。
这些流动摊贩一般都无证经营,没有办过任何手续,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进货渠道混乱。
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货渠道主要有自购和配送两种形式。
从食品来源看,有的是从小食品市场批发的,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
经营者在进货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卖,食品质量难保证。
(四)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五)食品经营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部分食品经营者为追求经济效益,唯利是图,漠视相关制度。
超市经营者在采购和销售环节中不按规定履行查验制度,不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对不合格食品不建立退市制度和下架周转箱,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制度,造成食品经营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劣质食品趁机流入。
由公司附近食品问题延伸至当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食品来源及制作过程的完善监制为净化消费环境,确保消费安全,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共建食品安全网。
一.加强消费安全教育,提高守法经营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法规宣传力度。
要充分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等内容,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规范经营主体资格,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
要对食品经营者进行逐户核查,对证照、经营场地等内容进行逐项规范。
对已登记的经营者进一步完善登记档案,认真核对证照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经营场所是否符合食品经营的要求,使其更加规范经营。
对借证无照或无证无照的经营业者,有严重违法的应从严查处,并要求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限期办理注册登记,理顺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把食品经营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三.健全各项制度建设,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完善强化社会监管合力。
要建立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机制,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
国家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体制,在我看来,其实和一个企业是一样的,即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能否贯彻执行,最重要的是最高领导层能否承诺一定支持。
如果最高领导层没有坚决的承诺,下面的工作人员很难执行,因为缺乏后盾力量来支持,包括财力和人力。
从法规政策角度来讲,如今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全面了,比如《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及对28类食品的生产许可细则,以及其他诸多标准,都给了食品制造商很详细的规定。
如果食品制造商能够严格遵守这些,那中国的食品似乎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那为什么现在问题百出呢?这应该是一个管理监督的问题。
政府如何保证监督到位,需要建立更合理的监督管理机构体制来更有效地执行这些法规,而不是让这些法律法规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则上是需要更严密的监督制度,以及设置多重监督,不是只依靠一个机构进行监督,审核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来执行,然而监督可由别的政府部门共同执行,比如消费者保护协会,或者设置新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同时能监督食品制造商和质检局的工作,接受对质检局的投诉。
市场成熟度的主要推动者是消费者,这和上面提到的,其实也是有联系的,消费者了解了更多的食品法规,便能更理性地对食品进行选择购买,对食品制造商有个更合理的优胜劣汰的过程,此外,消费者能对食品制造商实行很有效的监督。
现在真正关注食品安全的有多少呢?答案可能很不乐观,有些食品企业为了出口,在客户的要求下,可能做的比较和国际接轨,而一些做国内市场的大型食品企业,并没有很紧迫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理念,不了解世界的食品工业界正发生着多少的变化,自己只按照老习惯经营,直到真的发生了问题,就采取了最不专业的措施——逃避问题,否认问题,无法对消费者做出合理的解释。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企业内部没有全面的食品管理。
诚然,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海量的数据收集、记录、分析,输出,还有很多的程序文件需要管理等等,如果不花费相当可观的人力、物力投入,很难达到成效,所以现在国外,很多食品制造企业都开始使用软件来进行管理,这确实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很多的工作量,并且使企业提供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那为什么国内的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没有做很多投入呢?可能是不了解,不知道,或者有人会说,是人的良心素质问题,这些可能都是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上面这些,是是人性弱点,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而食品管理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利润,所以自发地进行不断改善管理,并不实际。
食品生产企业投入人力、资金进行食品安全管理,都是需要外界因素来驱使的,而这个就是成熟的市场——消费者。
从国家,到民众,都对食品工业在做着监督,不同层面的监督,当然会更安全。
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促进食品市场的成熟。
四.食品安全调查透明化和大众化。
这一点以上都密切相关,我想也是成熟的食品市场的一部分。
国内有个情况是食品检测不容易获得,就国内食品制造商的数量和实验室的数量比例而言,商业实验室太少,并且检测的价格很昂贵。
所以很多时候,就算人们怀疑食品,但是没有很方便的食品检测服务,也没有方法可以论证,这使得人们对食品监督的能力大大地降低了,很多情况是,对于某些较高难度的食品检测,比如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食品致病菌或者混在食品中的异物等,都得等问题发生后,食品都得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进行,这会导致调查的延误。
此外,当今更为科学的食品管理理念是进行危害风险评估,然后对安全质量问题进行预防,这些更需要及时完善的食品检测服务,来为评估工作提供依据,保障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建造商业实验室,并且提供着及时方便的食物检测服务,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致病菌、不明异物的理化研究等,设定合理价格,如果有样品要分析,只需打个电话,实验室便会来取样品,然后结果会在网上公布,并且调查结果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作为衣服,这就使得食品安全和质量性能的透明度大大地提高了,并且零售商和消费者可以对食品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国家可以支持相关实验室的建立,作为对健康食品市场建立提供的有力支持。
由上述可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还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市场还不够成熟,食品监制制度还不够完善齐全,消费者安全意识还未完全成熟,中国食品安全之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