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记数方法: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 如果调查的是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l0个小 组各调查一个样方,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可能有2个小组结果不真实,最可能是哪两组?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8组 计数或取样方法不正确
3.如果1、8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数量 稳定 。 ③衰退型:种群中 幼年 个体少,而 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 减少 。
(3)研究意义:可预测种群 数量 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
(2)意义:直接影响 出生率 ,间接影响 种群密度 。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 出生率 。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③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 个体少。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出生率<死亡率
(3)年龄组成的意义: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2)性别比例的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 数目大体相等。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 多于雄性个体。多见于人工控 制的种群及蜜蜂、海豹等。
人口数量将如何变化?是否需要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直接调节种群的哪个特征?要达到什么目的?
(2)年龄组成的类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 个体少。种群的个体越来越多
出生率>死亡率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比例适中。种群中个体数保持 相对稳定 出生率=死亡率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不能有较多的出生和死亡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数群量密,度是种反最群映基的了本个种的体群数数在量量一特定征时。期的
但仅靠空这间一大特小征(还面不积能或反体映积种)群数 量的变化趋势。
出生率和死亡率 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性别比例 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能由实例归纳总结出种群及种群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根据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节一、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一、种群的概念
是指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请举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 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增加 稳定 降低
对种群密度起 决定性作用
资性叶料多,二出6:51岁第2减7以五7上万少次的。全老同国龄时人人,口口人普将口查占老显全龄示国化,总进在衰人程0-口不9退降岁的断型低的四加人人分快群之。中一到,。本不男世性需纪比中要女 请你预测到本世纪中出叶生,率中国的年龄口结密构度将是哪种类型?
(1)概念: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 (2)研究意义:是影响种群 大小和密度 变化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
(1)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
(2)类型(先完成教材63页思考与讨论再填空) ①增长型:种群中 幼年 个体多,老年 个体少,种群数量会 增大 。
第2次
第1次
练习: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
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
25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多少条鲫鱼。
N 91 106 = 25
N=386条
N:种群数量
N1:标记个体数 N2:重捕个体数
N=
N0:重捕中被标记数量
N1×N2 N0
条件:不能有较多的迁入和迁出
降低种群 密度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 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2)调查方法 ①逐个计数法:适合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 、个体较大 的种群。
②估算法:适合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 、个体较小 的种群。
A、样方法:适合 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 a.样方形状:一般以 1m2的正方形 为宜。 b.取样关键: 随机 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c.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和 等距取样法。
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 多于雌性个体。较罕见,如家 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 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4)性别比例的意义: 直接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
1. 影响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 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 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性别比例大约保持1:1,如 果人为破坏这种平衡,会出现什么结果?这在农业生产 上有什么应用?
探究活动二、资料分析
资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
年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
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根据资料一,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B、黑光灯法:适合有 趋光性 的昆虫。
C、标记重捕法:适合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
的动物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 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特点:繁殖能力越强种群 出生率 高,种群增长 快 。 (3)研究意义:是决定种群 大小和密度 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2.7株/平方米
探究活动一、
1、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确保所选的样方具代表性,估算值更接近真实情况
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太少,误差可能较大; 样方太多,耗费时间精力越多 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步骤:1、捕捉标记 2、放回后充分混合 3、重捕计数 4、计算种群数量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分布 。 2.类型:①均匀分布 ② 随机分布 ③ 集群分布 。
环节二、重难点知识突破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五点取样法
步骤:(1)随机选取样方
等距取样法 (2)计数样方内个体数
(3)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取平均值
1. 该样方内的圆圈表示个体,应计数的圆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