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齐,相同。
弘毅:强毅。
凋:凋。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3.惟:同“唯”。
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è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战争。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度,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 著:穿。
2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 帖花黄: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 火伴:同“伙伴”。
同伍的上兵。
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3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选自《渊明集》。
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要:通“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具言:详细地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遂:终于。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陋室铭(禹锡)爱莲说(周敦颐)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诸庐,西蜀子云亭:有诸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渊明独爱菊:晋朝渊明只喜爱菊花。
18、染:沾染(污秽)。
19、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2、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7、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三峡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上。
7、沿:顺流而下。
8、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疾:快。
11、素湍:白色的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急流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6、晴初:天刚晴。
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短文两篇答中书书①选自《隐居集》。
②颓:坠落。
③鳞:潜游水中的鱼。
同“沉”。
④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之意。
⑤康乐:灵运。
灵运袭封康乐公,故云。
⑥与:参与其间。
这里指欣赏。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1、相与:共同、一起。
2、中庭:院里。
3、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湖心亭看雪①挐:今作“拿” 牵引②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雾松,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
沆砀,晃漾、晃荡。
③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大白,酒杯名④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八年级下册马说祗(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一食(吃一顿)、或(有时)、食(通“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且(犹,尚且)、策之(鞭打马。
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送东阳马生序致(取得)、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砚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深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肢(通“肢”)、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缨(帽带)、腰(腰佩。
腰,用做动词)、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yùn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小石潭记篁竹: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大约有一百来条。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清:凄清。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楼记1选自《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