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2第二讲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43页]
02第二讲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43页]
三者有矛盾:引起个体内心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3、自我意识的发展
完善
形成
发展
青春期10年
青春期后
萌芽
1- 3岁
3岁—青 春期前
• 社会自我发展
• 生理自我发展
• 1岁, 区分自己和动作 • 2岁,使用名字——“我”
• 接受社会化
• 形成角色观念,如 性别角色、家庭角 色、伙伴角色、学 生角色等。
活比从前少了几分快乐和轻松,多了几分失落和迷茫。
看看周围的同学,有的无忧无虑地生活, 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有的活跃在学校的 各种社团活动中,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则把注 意力转向了恋爱、兼职、互联网生活等,似乎 大学里的学业并不重要……
面对这些,汪海的脑海里时不时地会冒出 这样的疑问:“我为何与别人不一样?我究竟 该过怎样的生活?我能怎么办?”汪海不知道 自己应该怎么办?
苏格拉底与学生的故事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晚年的时候,曾 想找一位年轻人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在和弟子的长期 接触中,他觉得弟子莫利便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还 是觉得莫利身上似乎还缺少点儿什么,于是便决定再 考验考验他。
有一天,他把莫利叫到面前说:“孩子,我年纪 大了,所剩时日已经不多了。我希望你能帮我找一个 优秀的年轻人来继承我的衣钵。这样,我的研究便能 继续下去了。”
3、自我控制的偏差——自暴自弃与 过分依赖、逆反行为
困难、挫折 ——→ 缺乏信心 ——→ 自甘堕落; 过分的独立意向——→逆反。
案例讨论
某大学女生,身高1.64米,体重50公斤, 总认为自己肥胖,不能接纳自我,自卑心理严 重,常为自己的体重苦恼,因此下决心采取节 食措施进行减肥。由于过度节食,导致内分泌 紊乱,月经严重失调,长达一年之久没有出现, 满脸长疙瘩,肠胃也出现了一些症状。为此, 该生的情绪更加低落,不愿让同学知道,孤独、 焦虑。四处求医问药,没有明显效果,最终对 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想走上绝路。
(3)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投射自我: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理想自我: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
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一致:个体产生加快自我发展的倾向;反之, 个体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试图改变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建立在现实自我基础上,符合社会期望:自我意识获得 快速发展。
1、自我认识的偏差——自我中心与从众心理 看重“自省”——→ 自我中心; 看重“人言”——→ 丧失自我 ——→ 从众(学习、 消费、恋爱、入党、择业……)。
某大学生上中学时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眼里的听话 孩子,成绩优秀,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 他却发觉这里的生活并不仅仅是学习,他感受到了一 个比高中复杂若干倍的大学环境,听到了各种不同的 声音,看到了大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这时 他犯“晕”了。而且,在大学里,他发觉自己的学习 成绩不再像中学时出类拔萃、常常让自己引以为豪, 而自己在其他方面更是缺乏经验,久而久之,他的生
主要学习内容:
“自我意识”知多少?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塑造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涵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和自己周围 世界关系的正确评价与正确认识,以 及对自身行动的支配和控制的能力。 自我意识是衡量一个人个性成熟水平 的标志。
2、自我意识的结构
• 从内容上划分: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 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1)从内容上划分
自我意识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温饱感、饥饿感、 舒适感、病痛感、
对身高、体重、 容貌、性别的认识
对自己的地位、 角色、权利、 义务、责任、 力量等的认识
对自己的感知、记忆、 智慧、兴趣、爱好、 气质、能力、性格、 情绪等的认识和体验
(2)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 自我观念
我比较胖
自我感受、 自爱、自尊、自恃、
自卑、责任感、 义务感、优越感等
自立、自主、 自制、自强、 自卫、自信、
自律等
我不喜欢自己的身材
我少吃甜食
苏格拉底摇了摇头,失望地说:“孩子, 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呀!但因为你对自己缺乏 足够的信心而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想通 过寻找继承人这件事来点拨点拨你,没想 到……唉,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怎么能让别 人信服呢?”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便离开了 人世……
案例讨论
某大学男生,自认为能力出众,瞧不起班 里和宿舍的同学,认为这些人和自己不是一个 层次的人。在与老师交流时,口气经常是“你 知道吗?”。毕业后打算进入央企,并声称一 年后一定要进入领导层。和同学相处不融洽, 不屑与身边的同学交往,但有时又会感到孤独。
第二讲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做最好的自己
视频: 《武林外传》:我是谁?
活动:20个“我是谁”
仔细思考:我是谁?
要求至少写20个相关内容。
苏格拉底:“人啊,认识你自己。”
你了解你自己吗? 你有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吗? 你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吗? 你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
整吗? …………
2、自我体验的偏差——孤独、自负与自卑
自我封闭,感到不被他人理解 ——→ 孤独感; 看待“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 ——→ 自负或 自卑。
自负:骄傲自大、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胆怯、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 见; 自信:对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充满信心,处于积极自 我体验。
•
3岁,出现疑虑感、羞愧感、 占有欲、嫉妒感,有独立 要求
•
关注外界、忽视内 心
• 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外界
• 自我同一性形成
• 心理自我发展
• 主我和客我、理想我和 现实我整合统一
• 丰富的认识内容
• 深刻的情绪体验
• 自觉的自我调控
• 矛盾突出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1、自我认识的偏差; 2、自我体验的偏差; 3、自我调控的偏差。
莫利对自己的老师十分尊敬,对老师交代 的事情也是尽心尽力地去办。他不辞劳苦地四 处寻找,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带到苏格 拉底面前,可苏格拉底总是不满意。
终于有一天,苏格拉底病倒了,他知道自己 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但自己喜爱的弟子却还 没有省悟过来,不禁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莫利见老师如此悲伤,满怀愧疚地说:“真 对不起!我没能找到令您满意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