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第三章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对人信赖 有安全感
能自我控制 行动有信心
与人交往 焦虑不安
自我怀疑行动畏首 畏尾
有目的方向 能独立进取
具有求学做人、待人 的基本能力
自我概念明确 追寻方向肯定
成功的感情生活 奠定事业基础
热爱家庭 培养后代
随心所欲安享晚年
畏惧退缩无自我价 值感
缺乏生活能力充满 失败感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 彷徨迷失
孤独寂寞无法与人 亲密相处
“我”)
社会我:4岁-青春期(他人评价为标准) 心理我:青春期始,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变化
自我分化-自我矛盾-自我统一
1、对自我的确认(生理自我):8个月—3岁
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体对自己身 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但这个 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 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 在,以他为中心,所有这一时期又称为“自我中心 期”。
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适 合做什么。只有清醒客观地评 价自己,才能选择可最大限度 发挥自己所长的目标,做自己 最适合做的事,从而达到成功 的彼岸。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素质的“资源总量”有一个客观估价, 使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能力素质相一致。
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一个诗人,并为此努力奋斗过,但他发现任凭自己搜肠 刮肚也想不出什么优美诗句,相反,对社会问题却思如泉涌,见解深刻,于 是毅然转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上。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 的人格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就是在完成任务时的熟练 技能和智慧的自如运用,它不受儿童的自卑感所削弱。”反 之,若此发展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将在儿童的人格中形成 “无能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 乱
n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 n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 n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 分(自我意识的萌芽) n3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产生自尊感、羞耻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
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受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 也有人称之为客观化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 意识一改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 烈的社会认同意识。具有较强的“他律性”的特 点。
自我恣纵 不顾未来
后悔遗憾失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婴儿期(0~1.5岁):信任对不信任
在这一阶段,在母亲对婴儿给予照顾和婴儿接受照 顾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信任和不 信任的心理冲突。如果母亲对婴儿给予爱抚和悉心的照 顾,婴儿将产生信任感;反之,如果母亲的爱抚和照顾 有欠缺、反复无常,婴儿将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自主性对害羞和怀疑的危机成功得以解决,在儿童 的人格中就会形成“意志品质”。但是,倘若危机没有得到 成功解决,则会在人格中形成“自我怀疑”。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这一阶段的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和 使自己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如果他们能顺利 地完成所要学的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种感情将使 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如果儿 童不能发展出勤奋感,就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 —— 内在的关注 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
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
埃里克森的心理成长理论:
埃里克森生于1902年,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 展理论家。
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 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 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 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 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 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 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他因此认为,一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
对自己的心理、行 为和态度等方面的 调节,主要包括自 主、自立、自律、 自我教育、自我控 制等方面。
(2)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 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18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 评价,包括外貌、体能、健康状况等方面。
这些事情可以包括你的个性背景、生理特征、 爱好、属于你的东西、你亲近的人等等,总之, 就是任何能够帮助这个人了解你真实情况的东西。 你会告诉他什么?
漂亮的、谨慎的、聪明的、肯合作的、有创造 力的、好奇的、大胆的、坚毅的 、果断的、宽容的、
引人注意的、冲动的、瘦弱的、独立的、孤僻的、 懒惰的、乐观的、消极的、能言善道的、有耐心的、 强壮的、实际的、机智的、不合群的、自信的、苗 条的、敏感的、顽固的、猜忌的、温和的、顺从的、 善良的、爱运动的、体贴的、诚实的、大方的、受 欢迎的、斤斤计较的、粗鲁的、友好的……
在这一阶段,婴儿既产生信任感也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信任感的比例多于不信任感,就成功解决了发展危 机,进而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不能 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2.儿童期(1.5~3岁):自主性对害羞和怀疑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 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 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父 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儿童第一次逆反期的出现。 儿童的自主感开始觉醒,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而 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否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 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 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 并感到害羞。
客体我(me)
以“客体我”的身份被 认识、被改造——此时 的我处于被观察地位。
每个人都是“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体
分类:(1)从结构来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自我认识是认知
的一种形式,主要 包括个体的自我感 觉、自我观察、自 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等方面内容。
自我体验属于情
绪、情感的范畴, 主要包括自尊、自 信、自卑、自负、 自责、自豪感等方 面内容。
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来自于对这些危机的积极解决。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期(人生发展阶段)(Erikson,1963)

年龄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1 1岁 2 2-3岁
对人信赖-不信赖 活泼自动-羞愧怀疑
3 3-6岁 自动自发-退缩内疚 4 6-青春期 勤奋进取-自贬自卑 5 青年期 自我统合-角色混乱 6 成年期 友爱亲密-孤独疏离 7 中年期 精力充沛-颓废迟滞 8 老年期 完美无憾-悲观绝望
例: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
社会自我
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地位、 角色、作用的认识。
例:我是一名教师。
——社会自我——社会角色
一个慈善家
一个软件工程 师
一个丈夫
一个爸爸
一个管理者 一个商人
心理自我
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能力、 性格、气质、兴趣等)的认识和评价。
例:我是个活泼的人,我爱好文 学。
(一) 操 作 方 法
卢梭:
“在人类一切知识中,对 我们最有用而知之最少的 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
本章要点
要点一:自我意识 要点二:认识自我 要点三:完善自我
一、自我意识
定义 分类 作用 发展
自我是自我觉知的,一贯的, 一致的内心体验。它包括一个 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 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不是简单的,不是静止 不变的。它是多面性的、多重 性的,多态性的,但又是同一 个自我,即多面一体的自我。
第三讲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人类常常困惑于一些千百年以来哲人思想家尝试为 人类寻求答案的大问题,其中包括:
◆我是谁? ◆我是否有价值? ◆我为什么要活着? ◆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一) 操 作 方 法
“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 人类亘古至今都在思考的问题。 人的一生,最难了解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 智者探索世界,先探索自己。
3.内省和归因作用:个体成长中所进行的监督和自我 教育。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慢慢发展的, 青少年阶段是最重要的时期。自我形象得到 良好建立,人会生活的有信心及有动力,了 解和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进一步达向
成熟的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生理我:0-3岁(1.5岁萌芽、2岁左右用
在你的“我是谁”的20项回答中,属于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方面的各占多少项?
算出各部分的比例,比较一下,看看你 对哪一个自我关注更多?
3.从存在方式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 意识
镜 中 自 我
现实自我
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 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镜中自我
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 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 法。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 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 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 (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 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
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
主体我(I)
以“主体我” 的身份 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事 物——此时的“我”处 于观察地位。
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 如“我会唱歌”、“我会……”,关注他人评价,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