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与教育矫正ppt课件

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与教育矫正ppt课件

• 《实施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对于人 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 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 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 知人民检察院。 • 对违反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依法收集 有效证据材料,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提 请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提请原判 人民法院撤销缓刑。
• 《实施办法》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 人员的监管作出了特殊规定,主要有: • 一是在交付接收环节,强调现场交付接收。 • 二是在日常监管环节,除了遵守报告自己 遵纪守法情况等一般性监督管理规定外, 保外就医罪犯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 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 情复查情况。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的特别监管规定
主要内容
• • • •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的衔接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 目前,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对被 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裁定假释的 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事诉讼 法修正案(草案)将暂予监外执行罪 犯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禁止令
• 禁止令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创 新。依法正确适用禁止令,切实保障和强 化管制、缓刑的适用效果,对于进一步切 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一步充分发 挥非监禁性刑罚在避免交叉感染、节约司 法资源等方面的积极、重要、独特功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禁止令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的具体规定
• 未成年人在个性特征、认识特征、情感特 征、意志特征等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方面 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 罪犯的教育改造历来贯彻教育、感化、挽 救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的工作理念。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 的教育改造、帮困扶助,促使其顺利融入 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得到了 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 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实施办法》对于 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罪犯的刑罚执行方式作 出了特别规定,明确由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 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 关信息。同时,这类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 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 这样规定,目的在于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形 成监管合力,帮助这类人员尽快改造成为守法公 民,也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继续深化社区矫 正试行工作的客观需要。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的特别监管规定
• 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是因为出现了法律规定 的情形,暂时改变监禁执行方式,置于社 区内以非监禁的方式执行刑罚。与管制、 缓刑、假释罪犯相比,《实施办法》对暂 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更加 严格。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的特别监管规定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 《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 监管要求: • 一是报告义务。 • 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其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 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 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 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 •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定期报告身体情 况和病情复查情况。 • 二是外出需审批。 • 社区矫正人员一般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 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正当原因,确需离开的,应 当经过批准,且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 三是进入特定场所需审批。 • 社区矫正人员进入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 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的,应当经县级司法 行政机关批准。 • 四是变更居住地需审批。 • 社区矫正人员一般不得变更居住地。因居所变化 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 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 居住地变更涉及到具体执行机关的变更,县级司法 行政机关应当在征求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的意见后作出决定,并做好衔接工作。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的具体规定
• 《实施办法》在总结试点、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设专条规 定了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的内容:(1)对未成年人 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2)对未成年社区 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 档案应当保密;(3)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 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4)针对未成年 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 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5)采用易为未 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 导;(6)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 业等提供帮助;(7)督促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 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8)采取其他 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的必要措施。
• 三是在处罚环节,除其他适用警告的 情形外,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 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或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县级司法行政机 关应当及时给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的特别监管规定
• 四是在收监执行环节,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 人员收监情形设专门条款作出了规定:(1)发现 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2)未经司法行政 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 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3) 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 正的;(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 正的;(5)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 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6)暂予监外执行的 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7)保证人丧失保证 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 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8)其他违 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 重的。
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与教育矫 正
• “两院两部”制定出台《社区矫正实施办 法》,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 度的重要成果; • 它体现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突出了刑罚 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的基本功能; • 明确了社区矫正的管理体制、执行机关、 执法权限、执法责任等主要问题,规范了 矫正措施和执行程序; • 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是统一、规范社 区矫正工作的客观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