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选择题和填空题

《物理学》选择题和填空题

选择题1-1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x=6+3t-5t 3,则该质点作 (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1-2在一艘大船上进行篮球比赛。

球的质量是m ,球相对船的速率是v ,船相对岸的速度是V 2、V 1和V 2的方向相同。

( )(A )以船为参照系,球的动能是 以岸为参照系,球的动能也是 。

(B )以船为参照系,球的动能是 以岸为参照,球的动能是 。

(C )以船为参照系,球的动能是 ,以岸为参照系,球的动能是 。

(D )一般地,所选参照系不同,同一物体的动能数值会有所差异。

1-3 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x 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示。

设21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为A 1,32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为A 2,43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为A,则下述正确都为: (A )01〉A ,02〈A ,03〈A (B )01〉A ,02〈A , 03〉A (C )01=A ,02〈A ,03〉A (D )01=A ,02〈A ,03〈A1-4 关于静摩擦力作功,指出下述正确者 ( ) (A ) 物体相互作用时,在任何情况下,每个静摩擦力都不作功。

(B )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必定静止。

(C ) 彼此以静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两个静摩擦力作功之和等于零。

1-5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经过时间T 转动一圈,那么在2T 的时间内,其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 ( ) (A ), (B ) 0,(C )0, 0(D )TRπ2, 0 1-6 某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35-=t a x ,那么,下述结论正确者为 ( )(A ) 根据公式t a x x =υ,它的速度是t t x 352-=υ2121υm 2121υm ()22121υυ+m 2121υm T Rπ2TR π2TRπ2t()22121υυ+m ()22121υυ+m(B ) 因为 ,则利用 不定积分关系,可算得这个质点的速度公式为(C ) 因力导数有无穷多个原函数,按题给条件,无法确定此质点的速度公式 填空题1-7已知质点的X 和Y 坐标是)3.0cos(10.0t X ⋅=π,)3.0sin(10.0t y π=。

此质点运动学方程的矢量表示式r= ;它的轨道曲线方程是 从这个方程可知,其运动轨道的形状是 ;它的速度公式是= ,速率=法向加速度n a ,切向加速度τa 总加速度的大小a= ,方向是 。

1-8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其运动学方程是320et ct bt x x +++=(x 0,b ,c ,e 是常量)。

初始时刻质点的坐标是 ;质点的速度公式x = ;初始速度等于;加速度公式a x = ;初始速度等于 ;加速度a x 是时间的 函数,由此可知,作用于质点的合力是随时间的 函数。

1-9已知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是 j t t ti r )9.44(32-+=这个质点的速度公式= ;加速度公式是a= ;无穷小时间内,它的位移dyj dxi dr +== 。

d υ、dx 和dy 构成无穷小三角形,dr 的大小ds=dr = ;它的速率公式 = 。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

在远地点时地球太阳系统的引力势能比近地点时大,则地球公转时的速度是 点比 点大。

选择题4-1真空系统的容积为5.0×10-3m 3,内部压强为1.33×10-3Pa 。

为提高真空度,可将容器加热,使附着在器壁的气体分子放出,然后抽出。

设从室温(200C )加热到2200C ,容器内压强增为1.33Pa 。

则从器壁放出的气体分子的数量级为(A )1016个; (B )1017个; (C )1018个; (D )1019个4-2在一个坟闭容器内,将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提高到原来的2倍,则 (A )温度和压强都提高为原来的2倍; ( ) (B )温度为原来的4倍,压强为原来4倍; ( ) (C )温度为原来的4倍,压强为原来2倍; ( ) (D )温度和压强都是原来的4倍。

( )4-3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

设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分子数密度不相等,dtd a xυ=⎰=dt a x x υ232335t t x -=υdtds=υ则 ( )(A )压强相等,温度相等; (B )压强相等,温度不相等; (C )压强不相等,温度相等; (D )方均根速率相等。

4-4在封闭容器中,一定量的N 2理想气体,温度升到原来的5倍时,气体系统分解为N 原子理想气体。

此时,系统的内能为原来的 ( )(A)61倍 (B )12倍 (C )6倍 (D )15倍4-5 f(υp )表示速率在最概然速率P 附近单位速率间隔区间内的分子数点总分子的百分比。

那么,当气体的温度降低时,下述说法正确者是 ( )(A )p υ变小,而)(p f υ不变; (B )p υ和)(p f υ变小; (C )p υ变小,而)(p f υ变大; (D )p υ不变,而)(p f υ变大。

4-6 三个容器A 、B 、C 中盛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之比为n A :n B :n C =4:2:1,方均根速率之比为4:2:1::222=CB A υυυ则其压强之比为P A :P B :PC 为(A )1:2:4 (B )4:2:1 (C )1:1:1 (D )4:1:41填空题4-7 气体压强是描述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产均效果的宏观物理量。

在边长为L 的立方形容器中,推导气体压强公式,先求得一个分子(例如第i 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作用力=i f ;然后求得N 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作用=F ;再进一步求得压强公式P = 。

4-8 室内生起火炉后,此室内由于温度升高到270C 由于窗子敞开,室内压强不变。

那么,此室内由于温度升高,分子数减少的百分数是 。

4-9 有体积相同的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都视为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相同,则(用“是”或“不”填入):(1)两瓶气体的内能 一定比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2)平动平动动能 一定相同;(3)氢分子的平均速率 一定比氧分子的平均速率大。

4-10 图示的曲线分别是氢和氧在相同温度下的速度分布曲线。

从图给数据可判断,氢分子的最概然速率是 ;氧分子的最要然速率是 ;氧分子的方均根速率是 。

4-10题 图4-11 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A )RT 21; (B )RT 23;(C )RT i2 ;(D )RT v 23。

4-12 自由度为i 的一定量的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其体积为V ,压强为P 。

用V 和P表示,其内能E = 。

选择题5-1 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随体积变化的关 系如图中AB 直线,则此过程是(A )等压过程 (B )等体过程 (C )等温过程(D )绝热过程 题5-1图5-2 一理想气体系统起始温度是T ,体积是V ,由如下三个准静态过程构成一个循环:绝热膨胀2V ,经等体过程回到温度T ,再等温地压缩到体积V 。

在些循环中,下述说法正确者是( )。

(A )气体向外放出热量; (B )气体向外正作功; (C )气体的内能增加; (C )气体的内能减少。

5-3两个卡诺循环,一个工作于温度为T 1与T 2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于T 1和T 3的两个热源之间,已知T 1<T 2<T 3,而且这两个循环所包围的面积相等。

由此可知,下述说法正确者是( )(A )两者的效率相等;(B )两者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相等; (C )两者向低温热源入出的热量相等; (D )两者吸取热量和放出热量的差值相等。

5-4判断下述说法(A )功可全部变为热量,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 ( )(B )热量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 (C )热量不能乍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D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特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 )5-5下列四循环中,从理论上看能够实现的循环过程()题5-5图填空题5-6系统在某过程中吸热150J,对外作功900J,那么,在此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是。

5-7绝热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是950J,在此过程中,系统作功。

5-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某状态出发,如果经等压、等温或绝热过程膨胀相同的体积。

在这三个过程中,作功最多的过程是;气体内能减少的减少的过程是;吸收热量最多的过程是。

5-9热机循环的效率是0.21,那么,经一循环吸收1000J热量,它所作的净功是,放出的热量是。

7-11如下状态方程各属理想气体的什么过程?P d V=vR d T.V d p=vR d TP d V+v d p=0P d V+V d p=vR d T(d V、d p、d T均不等于零)5-10在等压条件下,把一定量理想气体升温50K需要161J的热量。

在等体条件下把它的温度降低100K,放出240J的热量,则此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是。

5-1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相同初态开始,分别ad,ac,ab过程到达具有相同温度的终态。

其中ac为绝热过程,如图所示,则ab过程是,ad过程是。

(填吸热或放热)题5-11图选择题7-1 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 ,指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 )(A ) 场强E 的大小与检验电荷0q 的电量成反比;(B ) 对场中某点,检验电荷受力F 与0q 的比值不因0q 而变; (C ) 检验电荷受力F 的方向就是场强E 的方向; (D ) 若场中某点不放检验电荷0q ,则F =0,从而E =0。

7-2 电场强度 这一定义的适用范围是 ( )(A )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 (B )静电场; (C )匀强电场; (D )任何电场。

7-3 在SI 中,电场强度的量纲是 ( ) (A )11--MLT I (B )21--MLT I(C )31--MLT I (D )3-IMLT7-4 判断正误(A ) 静电力与检验电荷有关,也与场点的位置有关;( ) (B ) 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无关,只与场点的位置有关;( ) (C ) 一定要用正电荷才能确定场强的方向; ( ) (D ) 场强的方向就是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 )(E ) 在 和 两式中,q 的含义相同。

( )7-5在带电量为+q 的金属球的电场中,为测量某点的场强E ,在该点放一带电电为 的检验电荷,电荷受力大小为F ,则该点电场强度E 的大小满足 ( )(A ) (B )(D ) (D )E 不确定0q FE =0q F E =qF E =0204r E rq πε=3q +qF E 3=qFE 3〉qF E 3〈7-6 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面,若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与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则通过这个半球面的电通量的大小为( )(A )πR 2E ; (B )2πR 2E ;(C );22E R π (D )E R 221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