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 开普勒B. 牛顿C. 卡文迪许D. 爱因斯坦2.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物体的惯性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以下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 力B. 质量C. 米D. 米每秒4.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6m/s,则在含有这时刻的1s内物体一定走6mB. 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在这1s内物体位移一定为6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6m/s,这段时间内的任意1s位移都为6mD. 物体在t1时刻的速度为3m/s,在t2时刻的速度为7m/s,则在t1~t2的平均速度为5m/s5.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s内由0增加到100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0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m/sB. 2.5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m/s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6.一辆公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站出发运动至B站停止,经历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过程,设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匀速过程的速度大小为ν0,则()A. 增大a1,保持a2、ν0不变,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不变B. 减小a1,保持a2、ν0不变,匀速运动过程的时间将变长C. 增大ν0,保持a1、a2不变,全程时间变长D. 只要ν0不变,不论a1、a2如何变化,全程平均速度不变7.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物体不论什么地点g相等B. 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相比较,在同一地点总是重的物体g较大C. g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D. 长沙地区的g值小于北京地区的g值8.如图所示,一小球被限制在x=0与x=x1之间运动,设开始时小球从x=0处以速度v0向右运动,假定小球在区间内运动时能保持恒定速率,且每次在x=0或x=x1处碰撞返回后,其速率减为原来速率的一半.则下列图中描述小球自运动开始后至第二次回到x=0处的位移−时间图正确的是()A.B.C.D.9.一只蜗牛沿着弧形菜叶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菜叶对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一定不变B. 菜叶对蜗牛的弹力大小一定不变C. 菜叶对蜗牛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断减小D. 菜叶对蜗牛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变10.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 40NB. 10√2NC. 20√2ND. 10√3N11.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1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 B:v C:v D:v E=1:√2:√3:2t DB.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E=2t B=√2t C=2√3C.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 B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v A=v C−v B=v D−v C=v E−v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13.电梯内有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在竖直运动过程中,发现弹簧伸长了5cm,判断电梯的运动是()A. 加速上升B. 加速下降C. 减速下降D. 减速上升14.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s,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A. t=2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B. 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的方向与地面成θ角斜向下.则地面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A. μmgB. FcosθC. FsinθD. μ(mg+Fsinθ)16.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三角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一水平力F经过物体的重心向右推物体时,物体恰好以一较大的速度匀速运动,当某一时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立即使推力反向变成拉力,则推力反向的瞬间()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m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F,方向水平向左mC. 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D. 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2+F217.如图所示,半径为3R的半圆柱体P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于P上的光滑小圆柱体Q,质量为m,半径为R,此时竖直挡板MN恰好与P、Q相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Q受到P的弹力为2√3mg3B. Q受到挡板MN的弹力为√3mg3C. 若挡板水平向右缓慢移动一小段,P受到地面摩擦力不变D. 若挡板水平向右缓慢移动一小段,Q受到P的弹力变大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18.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让橡皮条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共同作用下拉长;另一次是让橡皮条在一个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拉长.对两次拉长橡皮条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B.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为90∘C.弹簧测力计、细绳和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2)图乙所画的四个力中不是通过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的是______(选填F1、F2、F或F′),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19.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某同学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额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用m表示:(1)当M和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时,可以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相等.(2)该同学在保持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mg求出M(3)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v=______m/s,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20.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某一水平面上,已知物体A重80N,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AB均处于静止状态,绳AC水平,绳CD与水平方向成37°角,CD绳上的拉力为25N.求:(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2)物体B重力为多大?21.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长为l的匀质板放在很长的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面边缘的定滑轮并与桌面平行,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向下拉绳,物块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且此时板的右端距离桌边定滑轮足够远.求:(1)若板与桌面间光滑,物块与板的动摩擦因数及物块刚到达板的中点时板的位移.(2)若板与桌面间有摩擦,为使物块能到达板右端,板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的范围.(3)若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2)问中的最小值,在物块从板的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其他阻力均不计).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2.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2.5m,质量M=2.0kg的B物体放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通过轻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物体相连接,连接B的细绳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m=0.25kg,绳拉直时用手托住A物体使其在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A、B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sin37°=0.6,cos37°=0.8.(1)求A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及绳子拉力F的大小;(2)求当A物体从多高处静止释放,B物体恰好运动至斜面最高点;m处静止释放,要使B物体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求A物体质量(3)若A物体从ℎ=53m的取值范围.(设B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推论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规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了100多年后,卡文迪许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选: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解释了(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之一)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2.答案:C解析:根据惯性的概念(即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对四个选项的物理情景进行逐个分析,然后与题目的要求进行对应,从而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惯性的概念;通过不同的事例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会分辨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

②中打开降落伞是为了增大运动员受到的阻力,③中轮胎制成不平整的花纹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故C正确。

3.答案:C解析:解:A、力是物理量,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A错误;B、质量是物理量,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B错误;C、米是长度的单位,是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C正确;D、米每秒是速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故D错误.故选:C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4.答案:B解析:解: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6m/s,下一时刻速度多大不清楚,所以物体在1s内不一定走6m,故A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