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财政收入概述
一、基本概念
1.财政收入
答: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从经济主体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的概念有三个要点:①财政收入是用于财政支出充当其经费来源,因此由政府征收但并非用于财政支出的货币收入不能算作财政收入;②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来源的,但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③财政收入是一个历史范畴。
2.公有财产收入
答:公有财产收入是国家直接占有财产获得的收入,一般来自公有财产的租金、孳息及其转让溢价收入。
公有财产分为动产与不动产。
一般来说,各国公有财产的范围、种类、数量、价值、保管使用和处理方法及其收益大小都各不相同,但各国政府都在收益的基础上积极地对其加以经营或开发,以取得营业利润。
3.公有企业收入
答:公有企业收入包括公有企业利润收入和价格收入,对于收支独立核算只需向政府上缴利润的公有企业,则这类收入仅包括其利润收入。
如果国家对企业的经营完全不干预,也可将其视为公有财产收入。
公有企业按其经营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由竞争的企业和垄断经营的企业。
4.规费
答:规费是各种公共机关为个人或者企业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所取得的报偿。
规费数额的确定通常有两个标准:①填补主义,即根据公共机关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而定规费的数额;
②报偿主义,即以个人或企业从公共机关服务中得到的利益为准。
各种规费又可分为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两类。
5.特别课征
答:特别课征是政府为公共目的新增设施或改良旧有营建,根据受益区域内受益人所受利益的大小按比例进行的课征,以充工程费用的全部或部分。
如修建沟渠、公园等可增加附近房地产价值的设施,其费用由房地产所有者分摊负担。
6.特许金
答:特许金是指政府公共机关给与个人或企业某种行为或营业活动的特别权利而收取的一定金额。
7.通货膨胀税
答: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收取决于货币收入,而适用税率的等级是按货币收入水平确定的。
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受通货膨胀,纳税人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的所得级距,形成档次爬升,从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
这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也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8.使用费
答:使用费是指对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
费用,使用费通常低于提供该种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所需的平均成本,差额就是对使用者的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补贴。
政府收取使用费的作用在于增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效率。
9.税收
答: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取出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与其他各种财政收入不同的是税收的三个显著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决定着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和要求着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三性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10.纳税人
答: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亦称课税主体,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也称法定直接纳税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即指公民个人,也可以是法人,即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1.课税对象
答:课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即对什么进行征税。
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不同的课税对象,决定着税收的不同种类以及各种税收的征税特点。
12.比例税率
答: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在课税对象既定的条件下,税额和税负的
大小就决定于税率的高低。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比例税率是不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比例税率一般运用于课征流转税,如营业税。
13.累进税率
答: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又分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全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一个税率征税,课税对象数额越大所适用的税率越高。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14.全额累进税率
答:全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一个税率征税,课税对象数额越大,所适用的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计算比较简单并且取得税收多,但全额累进税负担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累进分界点上下负担相差悬殊。
15.超额累进税率
答: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在超额累进的情况下采用平均税率的概念来反映纳税人的真实负担。
平均税率等于实际缴纳税款与应税所得额的比率。
超额累进的平均税率往往要低予全额累进的平均税率。
16.累退税率
答:累退税是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与累进税相反的税率。
类退税特点是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低。
严格符合定义的累退税是比较少的,所以累退税通常也指一些具有累退性质的税。
如某些比例税,与纳税人的净收入相比,则为累退税。
17.定额税率
答:定额税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实际上是比例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
定额税率同价格没有直接联系,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
此外,对于定额税征收的计量单位一般也不一致,一般是建立在课税对象的核算对象上。
18.纳税环节
答: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商品一般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
同一税种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一次课征制;在两个环节征税的,称两次课征制;在每个环节都征税的,称为多次课征制。
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便于管理有重要意义。
19.公债
答:公债亦称国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一种手段。
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②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
公债与税收同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与税收并无本质区别,公债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总是来源于税收,公债只不过是延期的税收,变相的税收。
20.自由公债
答:自由公债是公债的一种基本形式,自由公债也是由政府发行的公债,自由公债可以根据购买者的自身条件选择决定是否购买或者是否转让,不加任何限制。
由于自由公债的诸多优点,现在世界各国的公债一般都采取自由公债的形式。
21.强制公债
答:强制公债是指当政府财政状况异常困难时,凭借政府权力向人民强行推销的公债。
强制公债的推销方法有根据公民的财产或所得按比例分摊,以公债的形式支付薪金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曾在所得税外加征一定金额作为纳税人贷给政府的贷款,并承诺战后分期偿还,随所得税附征的金额也是强制公债的一种形式。
22.可转让公债
答:可转让公债是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大多数的公债属这种形式。
对于可转让公债的持有者来说,重要的往往不是期限和利息率的规定,而是债券的行市。
因为他可以随时出售债券,所以期限长短对他关系不大;而债券的行市可高于或低于票面额,所以法定利息率对他也无关紧要。
23.公募法
答:公债的发行方法有公募法、公卖法和承购包销三种方法。
公募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国家财政部向社会直接公开发行国债,取得资金,其发行费用与损失皆由国家承担,这种发行方式的好处是发行面比较广,能普遍地吸收社会上的闲置资金,缺点是推销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