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大布匹批发市场——实地考察(讲义)

中大布匹批发市场——实地考察(讲义)

中大布匹批发市场——实地考察(讲义)目录实地调研实地走访调查部分商家简介包括了对广州中大布匹市场的简单介绍、市场地位介绍以及位置交通介绍历程包含了自1988年到至今的五个阶段性时段的介绍分析对广州中大布匹市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包括了对其各市场组成、市场商铺以及租金的分析,并形成结论实地调研纪实(照片)广州长江国际纺织城中大瑞成商贸城广州国际轻纺城中大瑞纺商贸城走访一隅中大九洲轻纺城大合照简介简单介绍广州中大布匹市场位于海珠区瑞康路,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共有14个场,4000多个档口。

主要经营国内外布料、毛线、成衣服装辅料,是高、中、低档次俱全,面料具有时尚性的专业性批发零售市场。

主要经营国内外的布料、毛线、成衣服装配料,是高、中、低档次俱全的专业性批发零售市场,价格全市最便宜,销量最多,花色齐全,款式新颖,紧跟国际新潮流,深受商界人士、服装厂家及消费者的欢迎。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场地位介绍广州作为服装贸易的中转站,在中国面料批发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伴随着珠三角的黄金商业圈不同类型的纺织批发市场的形成,广州的布料市场也成为了珠三角乃至国内市场的“领头羊”。

现在广州中大布匹市场、海印布料总汇、光复南布料市场和天雄纺织城几大市场在广州布匹市场尽领风骚,在竞争中不断成为具有商业聚散功能的面料批发市场。

位置交通介绍广州毗邻港澳,辐射内陆,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南北朝时已有罗马棉织品运抵广州;明朝葡萄牙人到广州进行棉织品通商,十三行、长堤石公祠成为纺织品的集散地,故而历史上流传着“苏州手艺巧,广州式样新”的赞誉。

而眼下,广州利用地理优势,中西交融,博采众长,使广州服装逐步成为南派服装的代表,而广州作为中心城市,也成为南海内衣、中山休闲服、东莞时装等珠江三角地区品牌服装的集散地。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服装业积极引进国外和港澳地区的先进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机制,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不同所有制服装企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年产服装达10亿多件。

目前,广州已培育出像流花地区“白马”、“黑马”、“天马”“沙东”等配套齐全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近30多家,全市服装年总销售额达千亿元。

同时,广州拥有十分完善的服装流通体系:以流花地区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市场;以各大百货公司为代表的服装零售市场;以北京路、农林路、天河城、中华广场、环友谊商店地区为代表的品牌专卖,都证明广州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流通基地。

历程中大布匹市场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由海印桥桥底摆地摊卖毛线的“走鬼”,自发迁到中山大学南门对面,渐渐地形成了气候。

由于地处中山大学校园附近,买卖的商品主要是布料,久而久之被周边居民职员叫中大布匹市场。

它的成长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88年至1996年:摆地摊渡过最困难时期。

1987年,广州市政府全面整顿市容环境,海印桥底不允许摆地摊,几十户摊主只好搬迁,当时有人建议搬到江南西路,有人建议去中大附近,但由于江南西路在当时属于郊区,因此大家还是决定搬到中大校园附近。

这里一片荒芜,周边是山地和渔塘,过往人员不多,生意很冷清。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生意有所好转,开始有北方商人到这里采购毛线,而且采购量也是逐年增大,经营环境也从地摊搬到了瑞康路两边的铁皮棚,还有一个铁床当货架,每个摊位每月工商收费100元。

虽然生意还好,但做得很辛苦。

1996年至2001年:入室经营后面临“内忧外患”。

由于发展初期布市档口密集,而且规划很不规范,消防隐患比较严重。

1996年5月,海珠区政府开始对中大布匹市场进行整治、重建,并明确表示:只有对它进行改造、重建才是根本出路。

政府把布市原来的地摊、铁棚铺等初步改成砖结构的简易商铺,商户也开始入室经营。

当时中大布市面临着“内忧外患”。

一方面,布市管理混乱。

场内道路狭窄,人车混行,交通条件恶劣,与城中村相互交错,治安问题凸显,盗窃猖獗,还被列进“广东省治安重点整治名单”和“广州十大火灾隐患”。

另一方面,布市受各方面的挑战,位于广州大道南的天雄纺织城正好建成开业,政府要求商户全部搬到那里去经营。

同时,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逐年增长,广东与浙江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在外部竞争对手发力追赶的时候,早年通过民间自发成长、以临时建筑为主的中大布匹市场渐渐显露疲态,直至2001年后,这一势态才有所好转。

200l至2004年:快速扩容商圈态势逐渐明朗。

进入2001年,中大布匹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海珠区政府对布匹市场的升级改造取得实效,在初步解决交通、消防隐患的同时,也摘除了“广州十大火灾隐患”的帽子。

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0)》、海珠区政府也编制了《中大布匹市场整治规划方案》,把中大纺织商圈列入升级改造的“重头戏”。

在2004年,海珠区政府将布市的管理权正式交由凤阳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区政府办公室、公安、工商、税务、城管、公安、规划、交通、环卫等十几个职能部门组成的“中大布匹市场管理委员会”。

此时开始,经营环境较为稳定,呈现一个以瑞康路为轴心、向东晓南路周边发展的趋势。

2004年至2009年:“全球交易中心”浮出水面。

2005年1月1日起,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终止,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全面取消。

后配额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不论规模大小,都拥有外贸出口权,广州纺织业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

针对市场快速扩容带来交通、消防、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海珠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在规划、整治、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市场升级。

广州国际轻纺城在这天时地利的良好机遇中迅速崛起,为周边的商铺带来更多商机和繁荣,成为中大纺织商业的旗舰。

2009年至今“中国轻纺总部经济区”逐步建立中大布市业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阻碍,但是经营结构的调整使得市场的恢复期大大缩短,再加上内需的进一步扩大,布市交易已经呈现了良性发展,对于品牌企业谋求的总部战略也对现在有布市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总部经济区的出现就是中大布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的正式开业,“中国轻纺总部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就逐步成熟。

定位为“中国轻纺总部经济区”的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以4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使得中大纺织商圈的容量再扩大了一倍,是集采购交易、国际商贸、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综合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面料、辅料一站式采购交易中心,其超前的设计和规划领先国内同类市场20年。

加上将于明年开业的“珠江纺织城”,中大布市的规模将接近于浙江柯桥纺织圈,将出现真正意义上旗鼓相当的“北柯桥、南中大”的中国轻纺业格局。

分析中大布市规模分析小结:广州中大布市规模达到了70万平方米,但国际轻纺城占了总规模的一半,达到30万平方米。

其他各市场建筑面积普遍偏小,大部分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下。

与此同时,各布市的建筑面积与其所实际承载的商铺数量有着一定的程度关系。

中大各布市商铺租金分析瑞纺和长江由于开业时间较久,积累了很多客户,租金较高,国际轻纺则由于刚开业,虽然硬件配套各方面最好,但以低租金吸引商户进场,以达到“放水养鱼”的目的。

各市场最低租金在200-400元/㎡的较多,最高租金集中在1500-3000元/㎡之间。

各布市商铺面积分析Table 3小结:中大布市商铺面积主要集中在8-15㎡之间,早期建立的批发市场里的商铺面积多样,但一般情况下一、二楼的商铺面积较小,三楼以上的商铺面积较大,一些商户也会选择租三楼以上的商铺为写字楼或仓库之用。

无序五类车整治难破题每天12时-18时,中大布匹市场迎来一天的有效经营时间。

这个时间段内,与布匹市场不相关的汽车和出租车,几乎没有一辆愿意开进市场内的瑞康路。

瑞康路是中大布匹市场内的主要交通动脉,不到1公里长的路面上,繁忙时段里有超过5万辆电动车、三轮车等“五类车”在路上“天马行空”般地奔跑。

繁忙时段里,瑞康路和康乐、鹭江一带堵得寸步难行。

在市场当了3年交通管理员的蒋先生天天汗流浃背,每天下午他和他的队员们每人要喝掉5-6瓶矿泉水,衣服没有一刻不是湿漉漉的。

指挥这多达5万多辆电动车分流的,目前依靠的不是市场的交通规则,而是大量的指挥人手的努力。

五类车没有礼让概念“瑞康路上的五类车没有礼让概念。

”这是在瑞康路上疏导交通管理员的心声。

记者走在瑞康路上,最大的感受是瑞康路上另类的交通规则,一些电动车逆行、横穿马路,只为争分夺秒把布匹送到目的地。

出租车司机说,下午不敢开进瑞康路,路上交通堵得寸步难行。

小四轮的货车司机说,行驶时要打起万分精神,不能碰到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如果车身被电动车刮蹭,只能自认倒霉找保险公司赔偿,“路上不允许有一点交通事故,一停车交通便瘫痪”。

“每天瑞康路都在颤抖。

”所有的商户都这么形容,繁忙的瑞康路要到20时才开始安静下来“舔舐颤抖的伤口”。

表面上,电动车运输队是中大布匹市场繁荣的象征,可是很多商户认为这种繁忙的背后是无序。

道路不规则,交通瓶颈多中大布匹市场可以定义为在新港西路、瑞康路、逸景路以及东晓南路四大市政道路环抱下的方块市场,市场内的道路不是原来的村社机耕路,就是商家开发市场后自然形成的道路,道路不规则,交通瓶颈多。

超过5万辆电动车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经营方式,商户自己配备的电动车,用于商铺和仓库之间交通;物流公司的电动车,用于布匹物流点到商户仓库或商铺的交通;以拉货为生的电动车,经营的范围最为广泛。

2010年,瑞康路、逸景路连通广州大道南,“路通则财通”,从开通以来便成为广州最有名的交通“黑点”,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采取了多种疏导办法,瑞康路一直未变成规范的道路。

运输市场无序“天马行空”的交通让外人看到中大布匹市场里存在一种不安的现象:一种永不休止的无序竞争。

来中大布匹市场经营16年的温州商人夏念禹将这个无序的运输市场形容为“菜园”,“没有规则可言,像是一个公共的菜园子,谁都可以进来摘一根菜”。

重建瑞康路交通规划的努力一直与不服管理的运输车队进行拉锯战,所有人把改变这种交通混乱寄托于规划经营,但是至今没有合适的方法可供借鉴。

谢谢观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