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
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
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
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扬州慢
四、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1、提问: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人路过扬州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荞麦、江水、城池、月、红药、二十四桥
2、提问:词人听到了什么
明确:号角声
3、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品味语言。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
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
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3)提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好在哪里
明确: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杜牧的原诗。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
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
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
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
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
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提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
明确:词人在这里荡开一笔,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
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
这种情景就更让人伤感。
诗中用物来表达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4、提问:在各个景物前加修饰词,能体现景物的特点,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明确:杂乱的荞麦清寒的江水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凄清的号角
5、上面出现的意象都是冷色调的,渲染凄凉的氛围,但词中分明又有一些暖色调,描写、繁华的词,请找出来。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青楼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