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测试题完整版

初一语文测试题完整版

初一语文测试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瘦骨línxún()()()qíng 天()hàn 地啜.泣()踱.步()小憩.()凹.()者为h è()一sh ùn 间() 2、改正错别字明查秋毫小心翼翼拙壮成长搔扰头晕目眩篷乱见贤思奇荫郁 错别字 3、造句(1)庞然大物: (2)肃然起敬: 4.仿写:(1)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荫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如果,就。

(2)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句的横线上。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乙:,春香(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5、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清晨,我走在校园中,一阵阵的鸟鸣声,让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

②刑警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

③在这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中,市工商局清查并了一批伪劣音像制品。

④招聘会上,面对考官们略带挑剔的提问,王虹,对答如流。

A .清晰水落石出烧毁滔滔不绝 B .清脆山穷水尽烧毁胸有成竹 C .清晰山穷水尽销毁滔滔不绝 D .清脆水落石出销毁胸有成竹 二.按课文填空.`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故时有物外之趣。

2.子曰:“,可以为师矣。

”3.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4、《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5、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 三、文言文《童趣》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故.时有物外之趣()(2)、方.出神()(3)、项为之强.()(4)鞭.数十,驱.之别院()()(5)蹲其.身() 2、翻译(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3、文章紧紧围绕着哪个字来写围绕着这个字作者记述了哪件事4、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富有情趣的人你还能把哪些事物想象成有趣的东西(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20分)⑴星期日。

百货大楼。

熙熙攘攘。

⑵从楼上并排走下三个人。

中间是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子,约莫有八九岁。

他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

⑶爸爸和妈妈是两个盲人。

⑷很小心很慢地踩着一阶一阶的楼梯。

所有目睹的人立刻停止了脚步,闪开了一条路。

喧闹声像绷断了弦的琴。

⑸一步、二步、三步……那男孩的眸子多明亮啊,漆黑漆黑的。

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还有笑在三张脸上流.。

⑹渐渐地,远了。

⑺三个人一双眼睛。

⑻而我,两只脚却像生了根,纹丝不动了许久。

思绪的羽翼却飞向了辽远。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像从酣睡中惊醒,身躯抖动了一下,呼吸也振颤了。

⑼三个人一双眼睛。

还有笑在脸上流。

⑽我不知为了什么,竟跑下楼,去追赶他们。

我想更准确地看清他们的长相。

我想望望小男孩的眼睛,摸摸他的头,再捧起他的闪着炽炽光彩的小脸,还想和他的爸爸妈妈握握手。

我要寻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⑾三个人一双眼睛。

还有笑在脸上流。

⑿我跑到街中央,车流和人流淹没了那三个人。

我惘然若失。

⒀我突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

新鲜的阳光在这个世界上流着,正如新鲜的笑在三张脸上流着。

⒁哦,我为什么竟哭了!15.第⑷节划线句“喧闹声像绷断了弦的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16.文中多次写到“还有笑在脸上流.”,一个“流”字,富有表现力,请你说说这“流”字好在哪里?(4分)17.第(10)节中说,“我要寻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问呢( 4分)18.为什么我会觉得“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4分)19.试着给本文加一个题目,并说说这样加的理由。

(5分) 题目: 理由:(二)15.比喻。

意思是喧闹声因盲人一家三口的出现而突然中止....。

(3分,修辞1分,意思2分)16.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家三口亲情洋溢....,温暖幸福....的感觉。

(4分,意思接近即可)17.答案举例:“你们一家人这么不幸,为什么感到如此幸福?”或者“你们是怎样克服生活中的各种不便的?”(4分,答案可多样化,合符情理,用语得体即可。

)18.“心中有爱,生活就美”,我从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克服生活困难的勇气,看到了亲情的力量,明白了幸福的根源在于亲人间相互关爱,因而就有了这样一种感觉。

(4分,意思对即可)19.(3分)三个人一双眼睛(原题);因为文中反复提到这句话,它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文中一家三口人最能感动人的原因所在。

(题目1,理由4分)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1)[旖旎(y ǐn ǐ)]柔和美丽。

(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2分)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3分)3.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

(2分)4.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

(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

字数在150字以内。

)(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