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诗歌赏析
1. 选出对诗歌《关雎》欣赏不正确的一项()
A、诗的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心目中美女的向往之情。
B、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心中的女子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不管是“寤”——睡着,还是“寐”——醒着,始终都在追求着她。
C、第三节直接抒写男子对心中爱慕的姑娘追求不到的苦恼。
D、第四、五节还是用起兴的手法,表达了男子要用琴瑟和钟鼓来亲近和取悦心爱的女子,实际上是想象着把心中的姑娘娶回家门的情景。
2. 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来寻找伊人,却始终没有得到。
B、全诗共三节,均采用起兴的手法,用芦苇和露水引出对歌咏对象“伊人”的寻找。
C、诗中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这个形象感人至深。
D、全诗的这三节只把伊人所在的地点变换了一下,其他方面并没有丝毫改变,因此意境显得隽永醇厚。
3. 对《关雎》《蒹葭》分析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都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前者诚挚而热烈,后者凄迷又朦胧。
B.两首诗歌都充分体现了《诗经》创作手法上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特点,每一小节内容基本相同,这样的吟唱便于记忆和传播。
C.《关雎》中的君子“求之”“友之”“乐之”,《蒹葭》中的伊人“溯洄从之”“溯洄游之”,历尽艰辛,终于实现理想,获得了佳人的青睐。
D.《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这两首诗都是“风”中的精华。
4. 下面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B. 颔联是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千百年之久,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 “历历”是清晰的样子,这里指在晴朗的日子里,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可见。
D. 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凄婉哀怨,令人不忍卒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下面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崔颢的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成起承转合之势,深得格律诗的要领。
B. “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意思,这里指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茂盛,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C.日暮思归乃是人之常情,此时诗人远望家乡的方向,茫茫千里哪里看得到家乡呢?幸好江水上烟雾笼罩能够化解作者的浓浓乡愁。
D.据说李白登上黄鹤楼时也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虽是一种传说,但却说明崔颢的这首诗的确是难得的好诗。
6.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前两联先交代观景处所,再写所见之景;后两联与之相反,形成一种结构美。
B. “乱花渐欲迷人眼”既写出了春花色彩艳丽,也写出了落花繁多而纷乱的景象。
C. 本诗语言浅近平易,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一贯的语言风格。
D. 诗人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美的画卷,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7. 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
B. 颔联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颈联以对偶的手法描绘了春花盛开,春草初长的景象,令人想起马踏春草的场面。
D. 尾联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绿树成阴的白沙堤含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8. 对诗歌《相见欢》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见欢”是词牌名,作者李煜,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B. “月如钩”指弯曲如钩的新月,既点明了时间,又抒发了离愁别绪。
C. “锁”意思是锁住、笼罩,这里指作者试图将清秋锁住,从而挽留住流逝的光阴。
D.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采用倒装的手法,突出了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
9. 对《相见欢》与《江城子》分析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相见欢》一词的上阕写景,全是李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
“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更是寂寞。
B、《江城子》一词上阕写出猎场面,“左牵黄,右擎苍”俨然是猎人形象,“锦帽貂裘”写打猎装束,而“倾城随太守”更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出猎图!
C、《相见欢》整首词就像脱口而出一半,极其自然,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
D、创作《江城子》时,苏轼仅仅四十岁,可他却自称为“老夫”,这表现了苏轼非凡的自信和气概,他并不把孙权、魏尚等人放在眼里,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10.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 “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 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放气概。
1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B. “孙郎”是古人对孙权的昵称,词人以孙权自喻,表明了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C. “持节”这两句运用典故,词人以冯唐自喻,表示能够担当重任,报效朝廷的决心。
D. 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12.对诗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八百里”借指牛;“的卢”借指战马;“天下事”指统一祖国的大业。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
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和敌人厮杀。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D、这是一首寄赠之作,意境开阔,踌躇满志,热情洋溢,自信乐观,相信自己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是典型的豪放派之作。
13. 对诗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意愤焦灼的形象跃然纸上。
B. “沙场秋点兵”五个字渲染出战争的浓烈气氛,一个“秋”字更增添了肃杀之气。
C. “可怜”一句深深地表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极大愤慨,也是对南宋朝廷的有力批评。
D. 全词以“壮”字贯穿始终,运用现实主义写法,慷慨纵横、自由奔放,尽显大家手笔。
14. 下面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金樽”与“玉盘”两句运用夸张、互文及先抑后扬的写法,极言宴席的华美。
B. 停、投、拔、顾等动词的运用,刻画了诗人竭力从苦闷悲愤中挣脱出来的形象。
C. “闲来”两句通过吕尚、伊尹两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
D . 全诗紧紧围绕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开,写得波澜起伏,灵活洒脱,极具浪漫特色。
15. 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冰塞黄河”“雪满太行”,通过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人生之路的艰难。
B. “行路难!行路难!”反复咏叹,语气急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
C. “长风破浪”句作者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展现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
D.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以苦闷与愤慨为基调,揭示了人生的变幻和感情的复杂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