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1.诚挚地面对自身的灵魂疑难,进而对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作出富有洞见的揭示。吴文光《笔记:一个人的纪录片》、贾平 凹《一块土地》、王小妮《2009上课记》等
2.书写生与死、有与无、自由与终极意义等大问题,面向人 类普遍的精神难题。史铁生《扶轮问路》、刘瑜《送你一颗子 弹》、王蒙《庄子的快活》、李长声《枕日闲谈》。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命题意图推理分析: 1.命题老师这里所说的“都江堰”不是指都江堰水利工程, 因为这个点在第12题考已经考过 2.命题老师这里不可能要你解释词语“上善若水”的含义
前面3题分别考了结构、内容分析概括、艺术表现,没 有考过情感主旨;再从考点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题 考点有三,看高考说明第4页,很容易排除第三点,因题目 问法不针对“自己的见解”。所以,这道题是考情感主旨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招:结构分析是终结武器
例5、 2007《麦天》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 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 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 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转型期中国文艺作品的思想内 容主要是三个方面:
人性的解剖与反思 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社会的转型与矛盾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结论一:选文内容体现时代风 貌和时代精神是中等概率事件。
选文内容涉及人性解剖、文化 碰撞是中等概率事件,选文内容涉 及社会转型与矛盾的概率为零。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招:结构分析是终结武器
结构分析:“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 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下文(6—9段) 4—都江堰原始但生态环保 5—防洪灌溉,滋养至今,暗合“上善若水” 6、7对比现今的长江、黄河 8、9—科学治水使青春永驻,继任者与都江堰 同辉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一招:命题意图是最高逻辑
例4、2011《这是你的战争》 1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 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1)学生形象:同时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同学处 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 格高尚。(2分) (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 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4分) 评分建议:学生形象与对话情境的表述一定要体现“对比”的要 求。
方法指导:速览提要
例2、2009《上善若水》 : 第1、2小节 —— 上善是最高的善。(总领) 第3小节 ——都江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第4、5小节 —— 都江堰不危及生态防洪灌溉(上善 之作) 第6、7小节 —— 伫立水边,我的心与之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长江、我快要窒息。(对比现实) 第8、9、10小节 —— 都江堰干净、持久,成为生命 甘露。后任疏浚、修缮,与都江堰同辉。(上善之人)
体制转形:党内民主、差额选举、民营企业家担 任高层领导(梁稳根)、财政省管县、取消道办……
文化转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温总理表示要在任期最后时间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 义;中央确立文化产业化目标;孔子学院;限娱令; 少林寺的商业化发展;小悦悦案(转型社会的信仰崩 塌与重建)……
2010—2011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
方法指导:速览提要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方法指导:速览提要
例1、 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 : 第1小节 —— 环境描写。 第2小节 —— 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 。 第3、4小节 —— 几个学生问条件,愿意参加。 第5小节 —— 四年级学生蒋想逃避。 第6小节 —— 三年级学生玮决定参加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答案修正:
第三点:通过对比,是小说 的的情节更加丰富,人物形象 鲜明突出,主题更加深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一招:命题意图是最高逻辑
例3、2009《上善若水》 ⒕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 作;(2分)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 善之人;(2分)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 要做上善之事。(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江苏省盐城中学 孙利群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首先要强调的话:
提高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终生受益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理论依据: 一、批判性思维 二、文学类文本内在逻辑三项原则
向心原则 主体原则 稳定原则
批判性思维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2009《上善若水》 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 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 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 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 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 哲学思想。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命题意图推理分析: 1.命题老师认为两处对话场景运用了对比手法 2.命题老师要求从人物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分析对比
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处 境状况)
文本分析: (1)对话环境不同,前者路上,雪越下越大,后者房间里。 (2)对话气氛不同,前者紧张对峙,后者心平气和。(3) 对话内容不同,前者学生想逃避责任,老师不同意,后者学 生志愿入伍,老师尊重学生。(4)对话情感不同,前者学 生愤恨,老师愤怒,后者师生志同道合、尊重理解。
《侯银匠》
中国人传统的人情美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文化道统
《溜索》
西南地区马帮文化
《这是你的战争》 匹夫有责的文化道统
传统的、怀旧的内容是主流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江苏除了2005年外,文学类文本的思想内容是基本 一致的,即“文化怀旧”,包括三个方面:
忧思工业文明,缅怀农业文明 坚守文化道统和文化人格 地域文化生态和国人传统的人情美、人 性美
第二个问题:2012年文学类 文本阅读考什么体裁?
结论三:2012考散文是大概 率事件,内容和形式体现时 代风貌、时代精神是中等概 率事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个问题:2012年文学类 文本阅读考什么体裁?
结论四:2012考外国小说是 大概率事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三个问题:如何快速读懂 文本?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命题意图推理分析: 1.命题老师认为手帕是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活动的 2.命题老师认为手帕表现了2—3种不同的人物情感活动
条件分析: 1.手帕细节有2处:叠得方正 递、接、还 2.人物有2类:一个教授 几个大学生 3.人物关系3种:教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 教授
再推理: 1.命题老师很有可能认为手帕细节表现了教授对学生、 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授等不同的人物情感活动。 参考答案:(1)老师的嘉许关爱学生。(2)学生间 志同道合。(3)学生敬仰老师。
结论二:2012年文学类文本的思想内 容仍旧是文化怀旧是大概率事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个问题:2012年文学类 文本阅读考什么体裁?
先要看看过去几年考了什么?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草堂诗魂》
怀人怀古散文
《波兹曼的诅咒》 批判议论性散文
小结:题干和考点是分析命题意图的工 具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招:结构分析是终结武器
例4、 2009《上善若水》 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 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 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 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 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 哲学思想。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刚才我们研究了文学类文本应当 考什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江苏 过去考什么?明年考什么?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草堂诗魂》
缅怀先圣的文化人格
《波兹曼的诅咒》 批判电视文化
《一幅烟雨牛鹭图》 缅怀农耕文明
《麦天》
关中地区农耕文化
小说: 1.以宏大的规模建构“中国故事”,张炜的《你在高原》 2.力图构筑当代社会的心灵变迁史。迟子建的《白雪乌鸦》 3.探索中国人民在当下巨大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生活和精
神世界。张宇《足球门》、何顿《黑道》、六六《心术》、刘亮 程《凿空》等。
4.以独特视角透视纷繁的社会现象,探究复杂的精神境遇。 林白《长江为何如此远》、范小青《接头地点》等。 散文:
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问题: 出汗最多的民族出天才最多吗?
真相: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
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百分之 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 要得多。 ——爱迪生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最重要的问题:2012年文学 类文本阅读考什么内容?
先要思考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 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 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家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和重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最重要的话题:2012年文学 类文本阅读考什么内容?
还要思考当前时期、当下中国 的主要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