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第16卷第7B期护理学报JournalofNursing(China)July.2009V01.16No.7B19【综述】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胡瑞综述;李晓春审校(安庆市立医院儿科,安徽安庆246001)【关键词】JLt;单纯性肥胖;健康促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09)07B-0019-03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指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趋势【11。
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慢性损害,迟滞儿童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身体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育,压抑潜能的发育。
还可造成心理行为损伤,挫伤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对儿童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有破坏性影响【:1。
是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诱因,应引起社会和家庭重视…。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通常认为与出生体质量、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睡眠、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需要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
现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干预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及儿童早期干预1.1从母孕期重视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巨大儿在生后各年龄期肥胖发生率高…。
胎儿后期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是一生中最快的,为肥胖奠定基础。
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对孕妇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检测,控制孕妇体质量增加程度,降低巨大儿和高体质量儿出生率。
1.2及早有效干预防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和发展轻度单纯性肥胖治愈率最高,是控制最佳时期。
幼儿治愈率高于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中、重度肥胖比例增高,治疗难度加大【41。
1岁以内婴儿干预效果最好,1岁以上儿童纠正起来难度较大…。
要从出生开始,定期接受系统营养检测和指导,观察儿童体质量变化趋势,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2饮食调整与控制2.1推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保护性因素。
母乳喂养通过瘦素等细胞因子对【收稿日期】2009--02--09【作者简介】胡瑞(1972-)。
女,安徽安庆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审校人简介】李晓春(1959一),女.安徽安庆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副院长,儿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婴儿脂肪代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到儿童期,有助于预防儿童时期单纯性肥胖发生【61。
哺乳行为对婴儿能量摄入有调控作用。
母乳喂养婴儿能够按照自己需要控制食物摄人量,乳母也能对哺喂婴儿频率和量作出更好生理反应。
人工喂养儿童能量摄人易受父母行为控制,母亲可能让已经吃饱的婴儿继续进食,使婴儿摄入过多食物。
家长控制会极大地减弱d,JL根据饥饿和饱足的内部信号调节能量摄入能力,这种能力减弱或丧失,将对儿童饮食行为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6l。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辅食添加期间,能更好适应辅食所添加各种食物,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对其未来的膳食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2.2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和不良饮食行为过度饮食和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闻。
食物提供能量只需保证儿童完成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和生长发育需要。
教育儿童不要过快进食,控制迸食量,限制零食、夜食。
限制儿童对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高糖食物摄入。
鼓励儿童进食体积大、热量低食物,以粗粮、含纤维多的水果、蔬菜为宜。
儿童饮食控制遵循无害原则,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需要。
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家庭是实施饮食方案主要场所阳q。
提高家长有关饮食结构知识水平,改变家庭不良生活模式。
3运动疗法减肥采用运动,以动力型有氧运动为佳,如行走、跑步、游泳等。
运动促进脂肪代谢,使能量消耗增加。
达到减肥目的必须是中等量,较长时间运动。
根据儿童爱好、体质、年龄等采取安全性、趣味性、可长期操作性运动方式。
制定合适运动处方,以孩子不感到过度疲劳,每日能坚持为原则,循序渐进111一。
有研究显示:从降低体质量结果看极低热量饮食只能维持6-10个月,加上心理矫正可持续1—2年,再加上有氧运动可持续1-6年。
采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10个月后,降低肥胖儿童体内血瘦素水平、改变了血脂成分【IlJ。
万方数据护理学报4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4.1心理因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重要因素单纯性肥胖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和个性特征改变,产生严重后果。
表现为自卑、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行为问题发生率高。
面对压力常用过度饮食满足自己,这又会成为肥胖因素,进一步造成心理损伤,形成不易打破的恶性循环【14】。
气质类型上属难养类型的儿童发生率较高,行为因子异常发生率也较高1151。
一些单纯性肥胖儿童有过多次减肥经历,因缺乏有效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不易持久。
造成“肥胖_减肥有效叶体质量恢复一再次减肥”的恶性循环。
4.2心理治疗重点让单纯性肥胖儿童认识到肥胖原因和危害性,认识到控制体质量必要性,使其内心产生减轻体质量愿望和动机。
给予有效心理支持,创建良好减肥环境。
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措施,防止他们形成异常性格和行为【161。
儿童自制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较差[10,131,家长对减肥方案执行、督促是儿童体质量控制成功重要因素。
对家庭护理干预较大程度矫正单纯性肥胖儿童不良心理适应行为Il刀。
在综合治疗中,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其父母心理治疗作用不可忽视。
5健康教育5.1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双亲认知程度、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关系密切中国家长和社会普遍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后果认识不足。
他们重视孩子学习时间,忽略孩子运动时间。
重视孩子营养,忽略孩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培养。
不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有益健康的有氧运动。
电视、电脑、游戏机等低能量消耗娱乐活动成为儿童主要休闲方式。
我国学龄儿童对形体认知大部分来源于父母'/J、学组超重、肥胖儿童自我评价及其父母评价体质量正常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旧。
当单纯性肥胖影响到儿童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制约儿童全面发展时,往往错过最佳纠正时期。
5.2对学校和家长的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和家长建立“儿童的身体是将来一切的基础”的理念l阍。
研究者把健康教育作为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综合干预处方中第一条,取得良好成效【11I。
针对家庭、学校健康教育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成效,单纯性肥胖儿童容易坚持,不良行为逐步纠正,并巩固成习惯行为【191。
文化程度低的父母提倡将子女喂饱,忽略子女生活习惯培养【4I。
健康教育应针对家庭,面向文化程度低的家长。
和家长共同探讨引起肥胖的原因阎,促使家长进行反思,改变家庭不良生活习惯。
5.3群体干预形成以学校为场所,动员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广泛参与和支持的群体干预氛围。
单纯性肥胖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营养性疾病,儿童生活方式形成与家庭环境、学校周边环境、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学校和社会认知态度是分不开的。
个体化干预虽然效果较好,对人力、物力要求太高,相比较而言,群体干预覆盖面广、经济实惠,更适合我国国情【12】。
以学校为场所,动员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广泛参与和支持的群体干预措施,覆盖人群广泛,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体质量氛围,有利于体质量长期保持,这是尤为重要的。
在“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基金项目中,干预后参与该项目研究的学校学生在知识、态度、行为上,在正确意识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上高于对照学校12ll。
这是控制肥胖、保证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参与干预的学校学生肥胖率从28.觎下降至12.4%,超重率从18.5%下降至17.1%,干预学生家长、教职工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正确态度、健康行为形成率有显著提高[221。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使儿童体质综合指标达标率由67.65%上升至94.12%tz3l。
由此可见,群体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对学生的集体管理也使得干预方案易于取得成效。
6展望综上所述,儿童单纯型肥胖干预措施时间跨度大,从母孕期直到儿童期结束,贯穿儿童整个生长发育时期。
干预措施较复杂,以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为前提,以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为基本内容,以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为重要形式的综合性干预处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中儿童父母健康知识水平和家庭生活方式对干预措施取得成效尤为重要。
儿童单纯型肥胖干预首先是认识问题,其次是行为问题。
护士应利用自身知识优势和家长信任在工作中传播健康新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与家长一起制定适合家庭的干预方案,提供必要的干预支持。
通过综合干预管理,使儿童在行为习惯形成敏感时期养成有益于体质量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12,t]。
【参考文献】…崔焱.,j、儿单纯性肥胖【M】.//JL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9—141.【2】张静,曲文君,张焕丽,等.2000~2004年大连市集居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5—77.【3】徐秀,郭志平,王卫平.不同出生体质量儿0—6岁体格生长水平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1):725—727.【4】容红,曾萍,周艳萍,等.武钢2~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6):36—38.万方数据第7B期胡瑞.等.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21【5】高亚萍,夏青,裴新研,等.健康教育在社会肥胖儿童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51—852.【6】郑东旖,齐可民,刘兆秋,等.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与早期喂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564—566.【7】王洁,徐济达,莫宝庆,等.南通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46—747.【8】赵颖新.233名小儿肥胖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140—1141.[9】牛爱荣.单纯肥胖儿童生活方式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16,12(18):1712—1713.【10】尹志勤.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减肥干预和自我护理能力【J】.护理研究,2005,5,19(5):8tM-806.【11】许胜利.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对肥胖儿童血瘦素和血脂成分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35—2937.[12l刘素芹,张清华,岳亿玲,等√L童单纯性肥胖症群体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校医,2005,19(2):115-117.【13】陆碧梅,梁海华,陈敏华.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6,5(5):2-3.【14】李瑞珍,马新瑜,林汉华,等.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和个性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3):397—399.[15】赵颖新,王平,刘建字,等.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特征及心理行为问题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6):670-672.【16】熊光练,田本淳,钱玲,等.影响儿童肥胖的行为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79-81.[17l王春生.家庭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93-594.【18】程红,米杰,段佳丽,等.北京市∞18岁儿童青少年形体认知现状分析【Jl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471-473.【19】刘付国红,陈英女,叶耀群.,j、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护理【J】.现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