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阅读知识点拨
第一讲多件事的概括
方法点拨:
1.多件事的记叙文,指运用一个线索贯穿几件能够体现主题的事件来表现人物某种或几种品质的记叙文。
2.概括主要内容的方式:
①抓住每个事件的核心细节(谁干了什么),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
②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共同点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二讲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点拨:
1.标题的含义:
①表层和深层。
表层:联系文章内容;关键词语的本义、字面义。
深层:联系文章主旨;关键词语的象征义、比喻义。
②含修辞手法。
从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表达情感,结合文章主旨。
2.标题的作用。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是文章的线索。
③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情感基调。
④语带双关。
⑤揭示文章中心。
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第三讲记叙文的线索
方法点拨:
1.线索: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形式:(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 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
线(7)以题目为线(8) 明暗两线
3.找寻方法:
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
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③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
④有时,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
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
第四讲开头段的作用
1.开头点题:总括全文,点明主旨。
2.开头没点题: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3.修辞开头: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
4.悬念或问题开头:设置悬念或问题,吸引读者。
5.感叹开头:强烈的抒情。
第五讲中间段、结尾段作用
方法点拨:
1.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
答题要点:文章上承/照应...... (内容),下启/呼应...... (内容) +作用(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2.结尾段作用:
(1)从结构上看:
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全文/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2)从内容上看:
内容直白:结尾段写了... (内容),表达了(有修辞手法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突出了..... (主旨)。
内容含蓄:①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②意在言外、意犹未尽。
③突出情感、暗示主题。
第六讲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照应(首尾呼应)、铺垫、伏笔、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悬念。
要点:铺垫和伏笔的区别----铺垫为“显性”,伏笔为“隐形”;铺垫笔墨较多,伏笔点到为止;铺垫是为了衬托。
第七讲记叙文的顺序
插叙、倒叙、顺序
1.插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了……的内容;补充背景材料,或交代细节。
(2)解释了……的原因。
(3)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4)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6)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7)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8)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答题方法:把......(内容)放在中间➕作用
2.倒叙的主要作用
①开篇点题
②增强文章生动性,制造悬念,技法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留下深刻印象
③引出下文
④使行文结构更加紧凑
⑤增强文章生动性,避免平铺直叙。
答题方法:把......(内容)放在前面➕作用
3.顺序的主要作用
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第八讲侧面描写
方法点拨:
1.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2.描写方法: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对面写正面,如以写看到的景象、事件来写看的人;以反面写正面,如通过写敌人的愚蠢写出革命者的机智。
3.答题模式:这是一处侧面描写,通过写(),突出了/反衬出了()。
第九讲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方法点拨:
1.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句式)
(1渲染……气氛
(2)烘托了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
(3)表现出人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