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考试鱼类生态学试卷(课程代码 322075)一、名称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 年轮年轮(nián lún,annual ring)指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
鱼类中鳞片年轮指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2. 瞬时生长率就是当时间间隔趋于零时,为单位时间内某一生长指标的变化量3. 繁殖力鱼类的繁殖力一般是指怀卵量,即雌鱼在产卵前卵巢内的成熟卵粒数。
在统计怀卵数量时,通常只统计成熟的卵粒,不计算较小的卵母细胞。
但也有认为凡是开始积累卵黄的小型和中型卵都应计入。
4. 日粮是指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5. 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6. 丰满度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7. 成熟系数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8. 临界期在高潮期与低潮期相互转换的时期称为临界期.9. 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
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10.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二、填空题 ( 每空0.5分,共15分 )1. 鉴定鱼类的年龄多采用鳞片,此外还有脊椎骨、腮盖骨、匙骨、鳍条和耳石等硬组织作鉴定材料。
2. 根据各种鱼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的性质,可以将鱼类的摄食类型分为以下三类:_肉食性_____,___草食性______,____杂食性__ 。
3. 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常用的测定鱼类饵料成份的方法。
4. 分析初次性成熟的年龄是划分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重要依据。
5. 研究鱼类洄游的基本方法是_标志放流法__。
6. 根据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划分为热水性、温水性和凉水性三类,鲤、鲫鱼属于温水性。
7. 鱼类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8. 取得鱼类生长速度资料的途径有饲养法、年龄鉴定统计法、生长退算法等。
9.解剖一尾体重 5kg 的雌草鱼,内脏重 1000g ,卵巢净重 800g ,每 4g 卵巢经计数为2660粒卵,其性腺成熟系数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分别为、。
10.11.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胚胎期、仔鱼期和三个发育期。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只能用来划分特定区域中某指定鱼类的生长阶段的指标是 A 。
A: 生长指标 B: 生长常数 C: 生长速度 D: 生长方程2. 我国鲢鳙的幼苗在保持含氧充足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超过100mg/l时,便出现 C 现象。
A: 呼吸困难 B: 立即死亡 C: 引起死亡 D: 昏迷仰卧3. 生活于静水湖泊或池塘中的几种鲤科鱼类溶氧的要求夏季在 B 时已足够。
A: 2--0.5mg/l B: 4mg/l C: 5--6mg/l D: 0.5--3mg/l4. 下列鱼中 A 为热带鱼类。
A:大麻哈鱼 B:革胡子鲶 C:大黄鱼 D:鲈鲤5. 下列鱼中 C 是第一次产卵后即绝大部分死亡。
A:鳗鲡 B:中华鲟 C:石斑鱼 D:大黄鱼6. 卵巢体积增大,卵母细胞直径不断扩大,卵膜变厚,属于 C 特征。
A:Ⅱ期卵巢 B:Ⅲ期卵巢 C:Ⅳ期卵巢 D:Ⅴ期卵巢7. 泥鳅是用B 作为辅助器官。
A:口咽腔 B:鳃上器官 C:皮肤 D:肠8. 当水中溶氧缺乏时,下列鱼类最先浮头的是 D 。
A.麦穗鱼 B.鲢 C.鳙 D.鲤9.解剖100尾草鱼,其中80尾肠内有食物,72尾肠中出现苦草,则苦草出现频率为B 。
A.100% B.90% C.80% D.72%10.某一尾鱼的肠管(前、中、后)充塞度为1、0、0,说明此鱼 C 。
A.刚开始摄食 B.已摄食很久 C.刚停食 D.停食很久11.下列鱼类中性成熟早的是 D 。
A.罗非鱼 B.鲤 C.草鱼 D.团头鲂12.下列鱼类中 A 是卵胎生。
A.麦穗鱼 B.鰕虎鱼 C.青鱂 D.食蚊鱼13.下列鱼类中 A 的雌鱼明显多于雄鱼。
A.鲢 B.草鱼 C.鲤 D.鲫14.齐口裂腹鱼属 B 。
A.水层产卵鱼类B.草上产卵鱼类C.水底部产卵鱼类D.其它基质产卵鱼类15.下列鱼类具有护幼、护卵习性的是 C 。
A.乌鳢 B.银鲴 C.赤眼鳟 D.钝吻棒花鱼四、问答题(每小题分,共25分)1.副轮、幼轮的形成原因及其鉴别特征。
幼草鱼鳞片环纹,以孵出后第二个月生长最快,往后生长减慢,冬季停止生长。
幼鱼体长一般在47—70毫米形成幼轮。
鳞片的“切割相”是区别年轮和幼轮的标志。
幼鱼在饥饿时,环片不仅不增长,反而出现环片被吸收的现象。
鳞片上各种副轮标记的形成与摄食条件的变化有关。
计算了体长与鳞径、环纹数以及鳞径与环纹数的迴归方程,它们之间都呈直线正相关,相关显著性均在99%以上。
2.鱼类的生长有何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何实践意义?补偿生长是鱼类营养生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在补偿生长过程中的特点、规律和生理机制,为鱼类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养殖鱼类的饲料效率和养殖生产服务,降低生产和劳动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本试验以黑鲷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循环饥饿处理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效率、鱼体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消化道消化酶活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以确定循环饥饿过程中黑鲷幼鱼的补偿生长类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试验选取同一放养批次、体质健康的黑鲷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平均初始体重为9.56±0.12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
其中的一组作为对照组(持续饱食,S0),另外四组为试验组,分别对其每周饥饿1d (S1)、2d (S2)、3d (S3)和4d(S4)后,恢复喂食满一周,进行循环饥饿实验。
每两周称重一次,试验结束后采样进行相关指标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S1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实验组(P0.05);S2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高于S3、S4组的水平(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的鱼体肥满度、腹脂率和肝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在S0、S1和S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的摄食率逐渐提高(P0.05);S2组黑鲷幼鱼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各个实验组(P0.05)。
S1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组具有超补偿生长效应;S2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3、S4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两组具有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S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S2组以外的其余各组;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呈现下降趋势,S1组的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S3和S4组(P0.05),但与S0和S2组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饥饿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
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的全鱼和肌肉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全鱼水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在S0、S1和S2 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S3、S4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但S0,S1和S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S3、S4组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
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肌肉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但S0、S1、S2和S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显著低于S4组的含量(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但S0、S1和S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血浆中总蛋白、血糖和血脂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前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胆固醇及其甘油三脂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前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血清GH 水平逐渐升高,S2、S3和S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高于S0和S1组(P0.05);而T3水平逐渐降低,S0、S1和S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S2组显著高于S3 和S4组(P0.05)。
黑鲷幼鱼在循环饥饿过程中,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肝脏、胃、前肠和中肠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S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实验组(P0.05)。
同一实验组的胃蛋白酶活性高于其它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性,前肠脂肪酶活性高于其它消化器官中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肝脏、胃、前肠和中肠淀粉酶的活性呈现相似的趋势,在S3组达到最高(P0.05),同一实验组的肝脏淀粉酶的活性高于其它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性。
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电镜法观察了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结果发现,每周饥饿超过2d会引起胃体部的粘膜和腺体萎缩,胃腺细胞的正常排序受到影响,腺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明显减少,肌层变薄,肌纤维排列疏松;在肠道可见肠前段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表现在肠绒毛长度和上皮细胞的高度均明显下降,纹状缘退化,杯状细胞的体积和数目均减少。
每周饥饿不超过2d的实验组黑鲷幼鱼的胃肠组织结构没有显著变化。
综合黑鲷幼鱼的生长效果和饲料效率等指标可以得出:在水温28±1℃,对黑鲷幼鱼进行每周饥饿1d或2d的循环饥饿处理,不会对黑鲷幼鱼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改善养殖过程用工要求,提高养殖效益。
3.举例说明敞水性产卵类群和草上产卵类群的特点及其生态适应性?【背景】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引进的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种群的温度适应性,同时与福州本地种群相比较,可以有效地利用其防治空心莲子草。
【方法】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设置3个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福州本地种群和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泰国热带种群的繁殖力显著高于福州本地种群。
随着温度的升高,泰国热带种群和福州本地种群的产卵量均有显著下降,但泰国热带种群的产卵量均稍高于福州本地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