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ppt课件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 干燥甚则皲裂,毛发干枯,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2)燥易伤肺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 痰中带血;大便干燥不畅)
11
(五)热(火)邪
1. 热(火)邪的基本概念 •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 有内火和外火之分;
20
3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 有利于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 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 愈。
病因病机
1
学习目标
• 1.陈述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 2.简述病因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 3.举例阐述几种主要的病机。
2
病因学说概述
• 病因学说: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 •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 导致发病。另外,病理产物、医源因素、药物因素等,皆可 成为病因。
(三)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阻胸膈:胸闷。湿困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
小便短涩。损伤脾阳:泄泻,小便短少,水肿)。 (2)湿性重浊。 (袭表: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湿滞关节:疼痛重着, 着痹;秽浊:在上则面垢,眵(chi)多,在下则小便混浊不清,大 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在肌表则见湿疹,滋水 秽浊)。
16
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7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 七情:七情,是指怒、喜、思、悲、恐、惊、忧七种正常的 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 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 疾病。
• 七情内伤:只有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 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脏腑气血紊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 而导致疾病发生,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7
(二)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影响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 (2)寒性凝滞。凝滞不通则痛(如痛痹)。寒客太阳经脉:
一身尽痛。寒侵中焦、下焦:脘腹冷痛,甚或绞痛。(疼痛 性质: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3)寒性收引 。侵袭肌表:恶寒发热,无汗。侵袭经络关 节:收缩拘急,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
8
3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
统称。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生存的必要条件。
4
气候 变化
(六气)
异常 变化
人体 正气
发病
六淫
5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六淫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
14
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的致病特点: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 而发病。
15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 预防隔离不当 社会因素
18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发病 不病
七情 内伤
七情
19
七情致病特点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 恐伤肾等。 2 影响脏腑气机 • 怒则气上: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猝倒。 •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则失神狂乱。 • 悲则气消: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 恐则气下:二便失禁,甚则昏厥、遗精。 • 惊则气乱:神无所归,惊慌失措。 • 思则气结:纳呆,腹胀,便溏。
9
(3)湿性黏滞。 (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舌苔
粘腻。)。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多伤及人体下部。如下肢水湿浮肿、淋浊、妇女带下等。
10
(四)燥邪 1.燥邪的基本概念 •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 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 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燥。
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区域性: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
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相兼致病。如风
寒感冒、风寒湿痹。 5.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以相互转化。如风寒证
转化为里热证。
6
(一)风邪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善动不居,行无定处(如 行痹)。数变:发病急,变化快(如荨麻疹、中风、 风水)。 3.风性主动。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眩晕, 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4.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在病因中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如风寒、风热、风湿)。
13
(六)暑邪 1.暑邪的基本概念 •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
的外邪,称为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高热、大汗、面赤、目红、心烦、脉洪大)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伤津:口渴喜饮,尿赤
短少;耗气: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 溏而不爽;—藿香正气散)
12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邪致病: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侵袭人体上部:头
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齿衄,口唇糜烂)。 (2)易伤津耗气。 (伤津: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 泄:体倦乏力少气。) (3)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角弓反张。)(动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4)易扰心神。(心烦失眠,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5)易致疮痈 。(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