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13
(2)间断呼吸(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 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 短时间后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 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产生机制 同潮式呼吸,但比潮式呼吸严重,预后不 良,常在临终前发生。
14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
高的似婵鸣样声音。产生的机制是由于声 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常见 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 (2)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 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 泌物积蓄所致。多见于昏迷患者。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COPD) (3)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喷嚏反
射)
7
3、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P动aC脉O血2)氧和分氢压离(子P浓aO度2)(、H+二)氧的化改碳变分对压呼吸运 动的影响,称化学性调节。 Pa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PaCO2下降,出现呼吸运动减弱或暂停; PPaaCCOO22升 超高过,一使定呼水吸平加,深则加抑快制,中肺枢通神气经增系加统;活若动, 包括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甚至 昏迷,即二氧化碳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 受器两条途径发挥调节)。(H+)升高,呼吸加 深加快,肺通气增加;(H+)降低,呼吸抑制。 PaO2的调节:
8
(三)、呼吸的生理变化 1、正常呼吸: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 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 匀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一胸式 呼吸为主。
9
2、呼吸的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活动: 情绪: 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血压降低, 呼吸加快加强。 其他:环境
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以便机体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 的酸碱平衡。 (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 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 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频死的患者。
12
3、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陈—施氏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 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 一段呼吸暂停(5—20秒)后,又开始重负以上 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潮式 呼吸的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多见于中枢神 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巴 比妥类药物中毒。产生的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 兴奋性降低,只有当缺氧严重,二氧化碳集聚到 一定程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和加 强,当集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 有效的兴奋,呼吸又再次减弱继而暂停,从而形 成了周期性变化。
18
三、呼吸的测量
注意事项 1、呼吸受意识的控:指通过呼吸运动使肺与外界环境之 间进行的气体交换。实现肺通气的相关结构包括 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 通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胸廓的节律性运 动则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 换。其交换方式是通过分压差扩散进行,即气体 从高分压向低分压处扩散。如肺泡内氧分压高于 静脉血氧分压,而二氧化碳分压则低于静脉血二 氧化碳分压。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肺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从肺泡中获得氧,释 放二氧化碳。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1
• 概念 •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
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 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
一、正常呼吸即生理变化
• (一)、呼吸的过程:由外呼吸、气体运 输、内呼吸这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组成。
• 1、外呼吸(即肺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 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两个过程。
15
5、形态异常 (1)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正常女
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由于肺、胸膜或胸壁 的疾病。 (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正常男 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由于腹膜炎、 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 瘤等,使膈肌下降受限。
16
6、呼吸困难 概念: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 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 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 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分类:
10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呼吸的评估 1、频率异常 (1)呼吸过速(也称气促)、指呼吸频率超
过24次/分,常见于发热、疼痛、甲亢等。 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呼吸频率约增加3—4 次/分。 (2)呼吸过缓:指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11
2、深度异常 (1)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指一种深而
4
2、气体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到 组织细胞(在氧的输送过程中,三大系统 发挥着主要作用:心血管系统保证组织灌 注,呼吸系统使血液得到充分氧合,血液 系统提供的Hb以携氧),同时将二氧化碳 由组织细胞运送至肺。
3、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 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换气方式同肺换气, 交换的结果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体循环 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地从组织中获得二氧 化碳,释放出氧气。
(1)吸气性呼吸困难 由上呼吸道梗阻所致 (2)呼气性呼吸困难 由下呼吸道梗阻所致 (3)混合性呼吸困难 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
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
17
(二)异常呼吸的护理 1、提供舒适的环境 2、加强观察 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
声音、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咳嗽、咳痰、 咯血、发绀、呼吸困难及胸痛等。 3、提供营养和水分 4、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戒烟限酒。减少对呼吸道粘膜 的刺激,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教会患者 呼吸训练的方法。
5
(二)、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
产生呼吸节律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 群,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 大脑皮质等部位。在呼吸运动调节过程中, 各级中枢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并相互调 和制约。延髓和脑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 的部位,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