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的护理与评估PPT课件

呼吸的护理与评估PPT课件

✓ 其他: 体温上升--呼吸频率加快;体温下降--变深变慢。 疾病:甲亢、出血、急性感染等—呼吸会加深加快。 颅内压增高—呼吸减慢; 尿毒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深大呼吸。 疼痛:长期--频率增加;突发的剧烈疼痛—可出现屏气。 气压:高空低氧环境,氧气不足,呼吸会代偿性加深、加快。
14
异常呼吸的评估
年龄 呼吸
年龄
呼吸
新生儿 30-60
儿童
20-30
婴 儿 30-50 2岁幼儿 25-32
青少年和成人 16-18
老年人
12-18
✓ 运动时代谢及需氧量增加,呼吸加深、加快。休息或睡眠时呼吸减慢。 ✓ 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如紧张、恐惧、愤怒、悲伤、害怕等,可刺激呼
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或者屏气
13
✓ 血压:大幅度变动时可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血压升高时,呼吸 减弱、减慢。血压降低时,呼吸加快、加强。
频率异常 深度异常 节律异常 声音异常 形态异常 呼吸困难
15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tachypnea):又称气促,指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 过24次/分,但仍有规律。 见于发热、疼痛、甲亢等患者。一般体 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约增加3-4次/分。
呼吸过缓(bradypnea):指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 ,仍规则。见于颅内压 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患者。
肺牵张反射与脑桥呼吸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6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是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而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 肌梭和腱器官是骨骼肌的本体感受器。 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位于胸壁和膈肌内,可反映胸廓扩张的信息
,参与正常呼吸的调节。 当呼吸道阻力增加时,可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呼吸运动相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它的主要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 的H+浓度变化。它不感受缺O2的刺激,但对CO2的敏感性比外周感受器 要高。
9
PaCO2升高时,刺激呼吸的作用通过两条途径实现: ✓ 脑脊液中CO2分压升高,碳酸生成增多,PH值下降,[H+]升高,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引起
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加 但当CO2分压升高超过一定程度时,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包括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甚至昏迷,称为CO2 麻醉
10
[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也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 枢化学感受器两个途径实现 。 [ H+]增加时,呼吸加深、加快 。
PaO2降低时,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肺通气增加。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时,导致长期低氧和CO2潴 留,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作用发生适应,而外周化学 感受器对缺氧刺激适应较慢,成为驱动呼吸的主要刺激。
1
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呼吸的定义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的生理变化
2
一、呼吸定义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 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3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
由三部分组成,即: 中枢调节 反射性调节 化学性调节
17
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氏(Cheyne-Stokes)呼吸,是一种呼 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经过520秒的呼吸暂停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 如潮水起伏。每个周期约0.5~2分钟。多见于脑炎、脑膜炎、 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患者。 潮式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只有 当严重缺氧,co2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 呼吸恢复或加强,但当积聚的co2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原 有的兴奋,呼吸再次减弱继而暂停,从而形成周期性的变化。
4
呼吸的中枢调节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整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 群,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等部位。
各级中枢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相互协调和制约。 其中延髓和脑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的部位,而大脑皮层可以
随意控制呼吸运动,这点我们测量呼吸时应该注意。
5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8
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也是一种反射性调节。这里的化学因素主要是指动 脉血或脑脊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的浓度。感受这些因素 变化的是化学感受器,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内,可以感受动脉血中PO2 、 PCO2和H+浓度的变化。
应地增强。
7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防御性呼吸反射:又包括2个反射 咳嗽反射:是通过高压、高速气流起到清理呼吸道作用,尤其在粘
膜和纤毛清除机制被抑制或无效时。咳嗽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 和支气管的粘膜上,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性刺激敏 感,而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的感受器对化学性刺激敏感。 喷嚏反射:是类似于咳嗽的反射,以清除鼻腔中的刺激物。不同之 处在于刺激是作用于鼻粘膜上的感受器。
➢ 肺牵张反射:是指由肺的扩张和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和兴奋 的反射,又称黑-伯反射。当肺过度扩张时,引起吸气动作的抑 制而产生呼气,而当肺萎陷缩小时,则引起呼气动作的终止而 引起吸气。肺牵张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是 使吸气不至于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向呼气转化,以维持 正常的呼吸节律。
11
四、呼吸的生理变化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 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的比例约为1:4。胸式呼 吸多见于女性,而腹式呼吸多见于男性及儿童。
呼吸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性变化,常见的影响: ✓ 性别:相同年龄段,女性比男性呼吸稍快。
12
✓ 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16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hyperventilation):又称库斯莫(Kussmaul’s )呼吸,为深大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 毒症酸中毒等。
浅快呼吸:指呼吸浅表而不规则,见于呼吸肌麻痹、严重腹胀 、腹水和肥胖及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 肋骨骨折等患者。若呼吸浅表而不规则,有时呈叹息样,多见 于濒死的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