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外科引流基本目的是将人体组织或体腔中积聚的腔、血液及气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种类
按照功能可分为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肾盂造瘘管、腹膜后引流管、肾周引流管、支架管(输尿管、尿道)
按照材料可分为硅胶管、乳胶管、橡胶管、PVC管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
留置导尿管:单腔导尿管,主要用于a.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b.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容量;c.向膀胱内灌注药物。

双腔导尿管,主要用于a.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若;b.盆腔内器官手术前排空膀胱;c.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d.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e.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三腔导尿管,主要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膀胱造瘘管:适用于:①急性尿潴留但尿管无法从尿道口插入者;②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③插入导尿管后,引起剧烈疼痛,使用解痉止痛药物无法缓解疼痛者;④尿道断裂患者;⑤尿路有严重感染的患者。

肾盂造瘘管:适用于:①肾结石取石术后;②输尿管因某种原因梗阻(如损伤或结核等),全身情况不允许用其他方法解除梗阻者;③肾积脓,全身情况不允许作肾切除术,或有其他原因必须保存病肾者;④膀胱癌晚期,使两侧输尿管堵塞者。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应用
尿道支架管:指留置在尿道内用于支撑尿道的管道,适用于尿道断裂或尿道狭窄施行手术者,一般术后3周拔管。

肾周引流管: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的积血积液,一般在术后5~7 d 拔除。

输尿管支架管分为内支架管和外支架管。

内支架管又称猪尾巴导管,有双J管、单J管两种。

植入输尿管后能起到引流尿液、防止输尿管狭窄和粘连堵塞的重要作用。

适用于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镜下碎石术、输尿管结石开放手术后、输尿管瘘、妊娠急剧肾积水、肾移植、肾及输尿管良性肿瘤、输尿管狭窄的扩张治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一般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妥善固定;定时观察;预防感染;根据病情拔管。

不同引流管的特殊护理:
留置尿管水囊注入量以8~10ml为宜。

注水过多,容易导致水囊破裂及尿道口溢尿;注水过少,尿管容易滑出。

留置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2000ml/日,每日2次会阴护理。

膀胱造瘘长期置管者,需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和固定,防止尿液对皮肤的浸渍,每月更换汤不换药造瘘管1次。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勤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尿沉淀出现,从而防止尿路感染和造瘘管堵塞。

持续膀胱冲洗时冲洗速度应根据冲出液的颜色来调整,膀胱冲洗速度过快,增加对膀胱壁的机械损伤,大量冷冲洗液刺激膀胱平滑肌,容易引发膀胱痉挛。

滴速以100~140i滴/min为宜,尿液转清后可调整至40~80滴/min。

采取20~30℃的冲洗液冲洗膀胱,有效地减少了膀胱痉挛发生次数。

准确记录冲入量和流出量以判断尿量,尿量的计算方式为:出量-入量=尿量。

停止冲洗时,取下冲洗管道,将冲洗液的流入管腔堵塞,流出管腔连接尿袋。

肾盂造瘘管严防脱落,否则易引起尿液外渗,引起感染。

肾盂造瘘管原则上不主张冲洗,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次注入量以5ml 为宜,反复冲洗冲压力不可过大。

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无明显憋胀感,可拔管。

若引流液外渗,可引起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膜刺激征,护理观察的要点是注意腹部体征,引流管内引流液性状及体温的变化。

肾周引流管的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即可拔管,置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

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逆行感染,注意拔出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有残余管道遗留在体内。

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拔管后密切观察引流管伤口处是否仍有液体渗出,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输尿管支架管置管后输尿管口抗反流作用消失,术后应用常规留置导尿5~7天,拔除尿管的置管者注意不要憋尿,以减少膀胱尿液返流。

出现少量血尿,轻微膀胱刺激症应做好解释工作,减少焦虑。

置管期间多饮水.置管时间为3~8周,最长不超过12周。

拔管时需要通过膀胱镜将支架管取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