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委党校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山东省委党校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简化)第一专题微观经济学(一)1、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经济学研究在既定资源条件下的选择问题,具体说选择包含4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由谁做出经济决策,以什么样的程序做出经济决策。

2、怎样理解经济人的概念?答:经济人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假定: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经济人是理性的人,经济人拥有完全的信息。

3、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答: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波动形成的。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价格过高的情况。

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消费者减少需求,这样就会导致该商品供过于求.供过于求会造成价格下降,进而促进生产者减少该产品的生产或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水平。

二是价格过低的情形.价格过低,会导致消费者需求增加,供给减少,这样就会导致该商品供不应求。

这样双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求趋于均衡点.第二专题微观经济学(二)1、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什么?答:消费者在连续消费一个商品时的均衡条件是,该产品的边际效用为0。

这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消费者已经从对该商品的费中得到最大满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在连续消费多种商品时的均衡条件是,消费者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无论购买何种商品其边际效用都相等,即同等购买力带来同等的满足程度,并且都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2、序数效用论认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答: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满足点。

该切点所满足的条件,即边际替代率=价格比率,就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也就是消费者在既定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答: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它可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或者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

这样,对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确定就成为对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的确定。

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问题。

第一,把握对最大化产量和最小化成本的追求。

第二,确定最佳组合所要求的各个要素的投入数量及相应比例组合。

4、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微观经济学认为,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或经营原则应当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这一原则被称之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或利润最大化条件。

可从三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还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继续扩大产量水平或者销售量水平,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二种情况,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时,每增加该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由此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要小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或销售,会使生产者不断亏本。

他必然减少生产或销售,直到边际收益不再小于边际成本为止。

第三种情况,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这时,减少生产或销售,就仍然存在利润增加的潜力,生产者没有得到可以得到的全部利润,如第一种情况;如果增加生产或销售,则生产者就会亏本,损失利润,如第二种情况.因此,当MR=MC,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5、市场有哪些类型,其各有什么特征?答:以厂商与价格竞争的关系来划分,市场可以分成两大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它们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①厂商数目很多②产品没有差别③价格完全不能控制④进入或退出非常容易⑤市场策略是压低成本等;垄断竞争市场:①厂商数目较多②产品有一定差别③价格有一定控制④进入或退出比较容易⑤市场策略是有非价格竞争;寡头垄断市场:①厂商数目很少②产品有小差别或无差别③价格控制程度大④进入或退出比较困难⑤存在行业壁垒完全垄断市场:①只有一家厂商②产品完全无差别③体格控制程度很大④进入或退出非常困难⑤独家垄断第三专题微观经济学(三)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厂商的基本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从产品角度看,这一原则就是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要素角度看成,就体现为要素产出的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有边际成本.2、实现帕累托最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1)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其定义就是:任何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都应相等,这是所有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必需条件,是在各个消费者之间配置消费品的最优条件.(2)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其定义就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任何一个厂生产任何两种产品所投入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那么,这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是要素(资源)在各种生产用途上配置的最优条件.(3)帕累托最优的交换和生产条件,其定义就是:产品生产的产品转换率与商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3、治理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政策措施?答:①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②经济措施:税收和补贴③法律措施:规则及普遍性④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权利界定4、公共产品有什么基本特征,分为什么类别?答:公共产品基本特征:①非排他性;②非竞争性;③是一种公共选择,带有一定强制性.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如国防、灯塔、水利设施等)和准公共产品两大类(分两类,一是与规模经济有联系的产品,如铁路运输系统、电力输送网、城市供水、供暖、供气系统等;二是绩优产品,是指那些不论人们的收入水平如何,都应该消费的公共产品,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等).5、如何改进公共产品的效率?答:(1)形成更为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程序和机制,降低公共产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使纳税人降低负担,实现公共产品外部收益的最大化。

(2)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离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搭便车"和“寻租"现象。

(3)引入市场部门,即私人产品生产部门来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或代理公共产品的供给。

(4)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开展竞争。

第四专题宏观经济学(一)1、货币交易需求与货币投机需求有什么不同?答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对国民收入的变化比较敏感,是收入的函数。

它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货币投机对利息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是利息率的函数。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利息率高,货币需求小;利息率低,货币需求量大。

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对货币的需求总量(以L表示),就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对货币的投机需求的总和.2、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论证政府实施需求管理必要性的?答:均衡产出水平并不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而且往往低于充分就业所需求的逆风水平。

通过增加支出,从而扩大需求,就可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接近和达到充分就业。

这就是凯恩斯主张政府对经济运行需求管理的理论出发点和依据.3、乘数理论作用是怎样一个过程?答:举例说明乘数理论作用过程.如果政府扩张支出,增加10亿元的支出,也类似于社会新增加了一笔投资.假定税收总额没有变化,消费函数为0.7.由政府新增的10亿元支出所形成的第一次收入增量中,就有70%进入消费,即7亿元进入消费,由此又产生第二轮收入的乘数效应,依此类推,国民收入会按乘数倍增。

按照0.7的消费函数计算乘数,即K=1/(1—0。

7)=3。

3乘数为3。

3,政府扩大财政支出10亿元,会使国民收入增加33亿元。

4、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答:凯恩斯理论的中心内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以下要点:(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决定于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消费函数)。

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这两者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则会越来越大。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因此,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形成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投资的乘数作用。

(4)投资决定于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5)利息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它形成货币需求)和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

流动偏好是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而引起的持有货币的要求。

流动偏好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形成的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另一类是由投机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息率的函数。

(6)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投资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很不稳定,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7)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预期资本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民收入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支出,不能形成足够的有效需求。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经常是在非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形成均衡的。

(8)市场不能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政府必须实施需求管理,增加支出,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达到宏观经济的均衡。

第五专题宏观经济学(二)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涵义?答: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供求平衡问题,其均衡的条件I=S,即国民收入等于支出或者投资等于储蓄,也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理解其涵义要把握两层次的概念:第一,产品市场均衡是一个国民收入与支出相等的问题。

第二,产品市场均衡就是实物产品与总供给与总需求想等的问题。

2、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涵义?答: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L=M,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其涵义是货币的交易需求与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均衡。

首先,在考察货币市场均衡时,要反映货币供求对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即产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其次,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货币的投机需求性质不同,在货币市场的均衡中,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最活跃的因素.3、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一般要达到哪些目标?答:(1)充分就业;(2)价格水平稳定;(3)经济稳定持续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4、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工具或手段?答:财政政策的工具或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即扩大或缩小政府的需求。

在社会支出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政府购买,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而当有效需求过旺,高出了充分就业的水平,政府就要减少支出,收缩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商品,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倾向。

②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增加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支出,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的支出和需求,起到扩张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