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西安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3分)下列是我省某校四位学生在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的特写,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B.称取一定质量地氯化钠C.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D.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2.(3分)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两块钛(Ti)金属板.下列关于钛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T i可以表示钛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钛原子,还可以表示钛单质B. T iO2中含有氧分子C. C aTiO3属于氧化物D. T 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Ti3+核外有25个电子3.(3分)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C. 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D.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4.(3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选择合理试剂验证Cu、Zn、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业进行交流,下列四位同学选择的试剂中不合理的是()A. Z n、Ag和CuSO4溶液B. C u和Zn(NO3)2溶液、AgNO3溶液C. C u、Zn和稀硫酸、AgNO3溶液D. C u、Ag和Zn(NO3)2溶液5.(3分)下列各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反应类型A 用盐酸除铁锈Fe2O3+4HCl=2FeCl2+H2O 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置换反应B 水通电分解H2O H2↑+O2↑产生气体分解反应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化合反应D 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Cu+H2O 黑色粉末变红复分解反应A. AB. BC. CD. D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6.(3分)Ⅰ、Ⅱ两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Ⅰ题计分.Ⅰ.塑料袋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如今却被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我国每天消耗约10亿只塑料袋.国务院发出通知从今年6月1日起限制生产和使用塑料购物袋.请回答下列问题:(1)塑料属于_________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2)聚乙烯塑料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知聚乙烯塑料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元素.(3)从环境或能源角度,谈一点限制生产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意义:_________ . Ⅱ.我省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试用你所学的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2)用家畜粪便、秸秆等作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主要发生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用沼气作燃料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前者的优点是_________ (只写一点).7.(5分)“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灾中.(1)国家给救援人员配备了活性炭口罩,活性炭起_________ 作用.(2)救治伤员时,输液用的生理盐水中的“盐”是指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 (3)灾区急需清洁的饮用水,防疫人员向水中加入一种消毒药片(有效成分为NaClO)对水消毒,其应用原理为:NaClO+X+H2O=NaHCO3+HClO,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4)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内油罐车失火,抢险人员就近从嘉陵江抽取大量的水喷向罐体,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8.(3分)以下是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20℃30℃40℃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NaHCO3 8.1g 9.6g 11.1g 12.7g(1)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应为_________ (填“a”或“b”).(2)欲使接近饱和的Na2CO3溶液变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已知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以上信息,向20℃饱和Na2CO3溶液中能入足量CO2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只写一种).9.(4分)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 (只写一点).从理论上解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_______ 处(填1、2、3、4),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10.(4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以盖房子的游戏来建立几种重要物质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游戏规则是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1)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Ca(OH)2中为右图①、②处选出合适的物质并填空.①是_________ ,②_________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11.(5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填序号).(2)某学生利用上述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表演趣味化学实验﹣﹣“发射火箭”.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细木棒向上冲出的原因是_________ .12.(7分)小林和小明在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人对试管内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加热CaCO3后残留的固体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1: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_________ ;猜想2:CaCO3未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CaO、CaCO3;猜想3: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CaCO3.【实验与事实】(1)小林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2)小明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先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接着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固体逐渐消失,你认为还应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结论与交流】小林认为猜想1成立,他的结论是_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你认为猜想_________ 成立.【拓展与迁移】若给上图实验装置增加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 (填序号),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验判断CaCO3是否分解.四、计算与解析题(4分)13.(4分)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稀硫酸与足量锌粒完全反应,收集到0.08g氢气.(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据此可知,20g稀硫酸里溶质H2SO4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 ;(2)按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参照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正确方法解析;B、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解析;C、根据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解析;D、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满,故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使用时,要遵循“作物右码”的原则,故图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的正确做法:撕一小段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中,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故图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要悬空滴加,故图示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不仅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也是做好此类考题的基础.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解析:A、根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或其一个原子;进行解答;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TiO2中含有2个氧原子;进行解答;C、根据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判断;D、根据Ti3+表示失去3个电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或其一个原子;故A说法正确;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TiO2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说法错误;C、根据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CaTiO3不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D、根据Ti3+表示失去3个电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Ti3+核外有19个电子属于故B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化学用语意义的了解,及氧化物的概念.3.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和组成及溶解能力.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A错误.B、在溶液稀释时,只改变溶剂,溶质没有变化,故B正确.C、溶剂不变,溶解能力是一定的,加入的溶质不一定能溶解,则溶液质量可能不变或变大,故C错误.D、物质溶于水,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温度变化不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应明确溶液的组成,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和溶剂的量的影响.4.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氢>铜>银.解答:解:A、Zn与CuSO4反应置换出Cu单质,Ag不与CuSO4反应,可验证Zn、Cu、Ag活动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B、Cu不与ZnSO4反应,可与AgNO3反应,可验证三者活动性;故B正确;C、Zn与H2SO4反应,Cu不与H2SO4反应,证明Cu不如Zn活泼,Cu与AgNO3反应,证明Cu比Ag活泼,可验证三者活动性;故C正确;D、Cu、Ag都不能与ZnSO4反应,不能验证三者活动性;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5.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反应类型的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