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ICD-10编码】 R 56.0【定义】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

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

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1. 病症与体征: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

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

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

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假设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响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比照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冷淡、嗜睡等意识改变。

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病症,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

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是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

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

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1.一般治疗〔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

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尽量减少或防止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这对降低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2〕营养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初始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中。

总分≥3,有营养不良的风险,需在24h内通知营养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采取的营养风险防治措施;总分<3,每周重新评估其营养状况,病情加重应及时重新评估。

〔3〕疼痛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发热伴头痛等疼痛情况进行初始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和?疼痛评估及处理记录单?中。

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医生,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的,应在1h内报告医生,医生查看病人后,联系麻醉医生会诊。

未进行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病人,如疼痛评分为0分,每72h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1-3分,每24h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4-6分,至少每8小时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6分,至少每1小时再评估并记录。

对有疼痛主诉的患者随时评估。

〔4〕心理治疗:甚为重要,鼓励患儿参加正常活动和上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药物治疗:(1)安定是首选药物。

剂量每次0.25mg - 0.5mg/kg,注射速度<1mg/min。

根据病情20min后可重复应用1次,24h可重复应用2-4次。

(2)苯巴比妥其钠盐每次5-10m/kg,肌注,为使苯巴比妥迅速到达有效浓度,应采取负荷量治疗,负荷量按15-20mg/(kg.d)计算,分2次肌注,2次间隔2-4h,24h后给维持量。

(3)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灌肠。

如首次用药无效,可依据患儿抽搐发作情况,上述3种抗惊厥药物循环使用,构成镇静环,但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3.病因治疗(1)治疗感染。

(2)控制原发病。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药物降温,物理降温。

纠正缺氧、低血糖等,抽搐时间长时需防治脑水肿:以20%甘露醇5mL/kg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推〔我院临床较少使用,斟酌!〕。

5.预防(1)积极控制体温,体温达38℃,服用退热药,可两种退热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

(2)再发热时可口服安定每次0.3-0.5mg/kg,假设仍发热再用同样剂量;或口服苯巴比妥,初次6mg/kg,以后3mg/kg,1次/6-8h维持至热退。

(3)复杂型热性惊厥需考虑长期服药的问题,选用药物有丙戊酸类或苯巴比妥等。

疗程1-3年或服至4-6岁。

其服药指征: ①高热惊厥反复发作,2年达5次以上者;②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以后;③热性惊厥转变为无热惊厥,如果证实为癫痈,那么要按癫痫病进行正规治疗;④热性惊厥发作后2周,脑电图有特异性癫痫波形;⑤预防治疗要掌握用药时机,每次热程中或热程前及早投药,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并发症及处理】1.并发惊厥持续状态处理同癫痫持续状态。

【分级及诊治指引】表1分级责任医生惊厥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意识水平①Ⅰ级专科三线医生+ICU 频繁,不能控制不稳定,需生命支持昏迷Ⅱ级专科三线医生〔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惊厥频繁但可控制不稳定,潜在呼吸衰竭昏迷Ⅲ级二线医生〔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反复惊厥可控制稳定下降Ⅳ级一线医生〔住院或主治医生〕惊厥少可控制稳定无下降【入院标准】1.惊厥发作超过2次以上、惊厥缓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状况异常者。

2.出现惊厥持续状态,需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特殊危重指征】1.发热不退,反复惊厥持续30分钟,已使用常规镇静止惊药不能控制惊厥发作。

2.出现呼吸衰竭,意识水平下降。

【会诊标准】1.出现持续惊厥,呼吸衰竭,需要生命支持请PICU会诊。

2.原发疾病较重请相应专科会诊。

【谈话要点】1.热性惊厥又称为高热惊厥。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

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以单纯型最多见,预后良好。

局部热性惊厥可能开展为癫痫或因反复严重发作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2.入院检查主要有血、大小便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细菌或病毒学检查、均是必须要进行的检查,脑脊液检查主要是与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颅内疾病鉴别,以免误诊。

脑电图是与癫痫进行鉴别的重要检查方法。

假设疑为颅内病变常需做的是做颅脑影像检查,如:头颅CT或者头颅核磁共振。

如疑心遗传代谢病,还需结合具体表现选择相应遗传代谢病检查。

3.热性惊厥通过大局部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发作停止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表现。

4.治疗主要是控制惊厥,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对于复杂型的热性惊厥可酌情采取预防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

5.假设并发持续状态导致起生命体征不稳定,那么需高级生命支持,将会请PICU会诊,转入PICU继续治疗。

6.本病临床以单纯型最多见,预后良好。

40%的患儿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时可有再次发作,但大多于3岁后发作减少,6岁后不再发作。

复杂型6岁后仍可能继续发作,伴发热或无热发作,易开展为癫痫或因反复严重发作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7. 此次入院的预计费用。

【出院标准】1.已确诊热性惊厥,惊厥己停止。

2.体温低于37.5℃,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好转。

【出院指导】1. 复查时机与内容〔1〕出院1-2周回神经科门诊复诊。

〔2〕热退10天后〔与2辅助检查〔4〕脑电图相照应〕行脑电图检查。

〔3〕服抗癫痫药物预防惊厥者,需定期回神经科门诊复查血清药物浓度、肝功能、血常规等,或根据癫痫药物种类及要求复查。

2. 复查时间和地点神经专科门诊,周一~周日均可复查。

3. 出现以下紧急情况需及时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1〕再次发热抽搐;〔2〕频繁抽搐或出现惊厥持续状态;〔3〕出现药物不良反响。

紧急医疗咨询:81330671 可提供紧急医疗咨询和指导。

4.健康宣教〔1〕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扶至床上,来不及就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

〔2〕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6〕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尽量减少或防止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这对降低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门急诊标准流程】【住院标准流程】〔林海生杨思达麦坚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