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考纲考情分析:展示近几年高考中考查有关文艺复兴知识的问题,明确备考复习方向。
第二环节:基础知识梳理环节。
设计问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第三环节:主题探究——先进文化的建设一、说一说什么是先进文化中世纪圣母西斯廷圣母局部1.请结合两幅作品的不同特点谈一谈什么样的文化是先进文化。
二、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请同学们结合14-18世纪东西方历史的经验来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请结合这一观点谈谈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谈谈如何建设先进文化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我们该如何搞好先进文化的建设?四、作业:请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我国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先后出现过的几种倾向。
第四环节——学术瞭望•有关文艺复兴的两种不同评价:•二、文艺复兴的另一面:1.彼特拉克在他的《登上文图克斯山》的信件中,说道“我对自己感到愤怒,因为我们仍然赞美尘世之物,虽然我很久以前就从教徒哲学家哪里得知‘比较而言,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什么值得赞赏,如果灵魂是伟大的,那么其余的都微不足道’”。
由此可见 ( )A.彼特拉克不是赞美尘世的人文主义者 B.彼特拉克对宗教来世观痴迷不悟 C.他与教徒哲学家保持着密切交流 D.彼特拉克的人文思想具有矛盾性 2. 亚·沃尔夫在《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中写道:“开普勒的看法就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
他的态度不仅是宗教的,而且还极其神秘。
它的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主要出于宗教动机。
它从寻找上帝之路出发,结果发现了星星的路径。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文主义者不注重理性 B.文艺复兴时期尚未形成真正的自然科学观 C.开普勒在探索天文方面仍有浓厚的宗教动机D.开普勒天文成就令人敬佩提示:不要因为了解了中世纪色彩的一面,而否认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文化存在本质区别。
3.据统计,采用圣徒的名字为自己取名的人在意大利也很多,1099-1199年,有11.72%的意大利人采用圣徒的名字,到1200-1299年间增至23.33%,到1300-1401年间更增到66.66%。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A.人文主义思想提升了宗教热情 B.人们的信仰比以往更加虔诚 C.世俗伦理观念没有得到市民认可 D.基督教会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三:社会生活视角下的文艺复兴: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2.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第一家每次运转一昼夜、每小时敲打一次的机械钟,以后这种钟相继出现在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和各城市的主要建筑物上。
这从本质上说明()A.意大利是最早使用时钟的国家 B.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C.意大利钟表行业发达 D.工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四、作业:结合史料从心理角度分析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大陆有2500万人口死亡。
历经此疫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也留下了记录:“不知道这场瘟疫是受了天体的影响,还是威严的天主降于作恶多端的人类的惩罚……虔诚的人们有时成群结队、有时零零落落,向天主一再做过祈祷了;可是到了……灾难的状况李可严重起来”为了平息上帝的愤怒,人们必须不断忏悔,并压抑自己的欲望,有些鞭笞派教徒甚至通过严酷的自我鞭笞来清除身上的罪恶,以期获得上帝的宽恕……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夺走生命,其中包括道德高尚的修士和修女。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卡斯提尔王国(属西班牙)的国王阿尔丰沙十一世丧命于黑死病,邻国阿拉贡(属西班牙)的国王佩德罗在六个月内失去了妻子、女儿和一个侄女,拜占庭皇帝约翰〃坎特库欣失去了儿子,法兰西往后让娜和……在黑死病期间,一些村民跟着古典和喇叭的旋律跳起舞来。
他们相信,“凭着心中的欢乐”,能拒瘟疫于村外。
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
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问:请结合材料从心理角度分析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板书:1.拓展知识:【1】两种作品的特点;整合教材知识;唯物史观、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2】文艺复兴的另一面 2.思维管理:【1】选定一个辅助步骤;两个辅助步骤;多个辅助步骤【2】打破思维定势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因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对史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
从师生互动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即连续性,决定了学文化史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忽视文化的连续性,传承性,而孤立地理解一些文化现象,所以,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实质等这些较抽象的内容有一点难度的。
但是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讲趣味性较高,也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考纲考情分析上,展示近五年的考题方向,出题思路,以明确备复习备考时的策略。
在教学方式上,谢老师注重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艺术作品之间,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共享知识,共享艺术,给知识注入生命,使之鲜活起来。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优势,精心选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建筑、雕刻等经典作品及史料,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品悟大师们的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更深切领悟文艺复兴的灵魂—人文主义。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高考试题、典型试题分析但丁、达芬奇等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理解文艺复兴是“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教材分析:《文艺复兴》是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高考中围绕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背景、内涵、历史影响等。
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解析】选D。
从“佛罗伦萨”“人文主义”判断这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主张追求自由幸福和享受。
A、B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虔诚信仰上帝,C错误。
D符合题意中对教会安于清贫的抨击。
2.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解析】选A。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是表现人性美、表达人物内心的。
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是揭示社会现实的。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是表现光与色的。
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是夸张的,是表现人的苦闷的。
3.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解析】选B。
具体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 希腊罗马文化兴起于古代,而不是15世纪错误B 古典文化的复兴,符合15世纪文艺复兴的时代特点正确C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的德国错误D 启蒙思想传播于17、18世纪错误【模拟题组】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泰格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
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 )A.“格物致知”B.“感觉即知识”C.“因信称义”D.“美德即知识”【解析】选B。
据题干信息,“感觉即知识”强调主观感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内涵相似,故选B。
2.波普(当代思想家)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这里主要是说( )A.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B.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C.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解析】选D。
从题干材料“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可知柏拉图的思想影响巨大,D正确。
题干主要是讲正面的影响,A错误;题干并没有展示柏拉图的核心地位,B错误;C不符合史实。
3.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解析】选B。
据材料“世俗主义”“个人主义”和“古典艺术”等信息,可以推断该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故选B。
【拓展延伸】人文精神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启示:(1)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是一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
(2)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3)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4.“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解析】选C。
从“上帝”可首先排除D项;题干观点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人文主义的体现,由此可排除B项;A、C都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正确解答须理解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从“与上帝”“平起平坐”“世界主宰”可知这种观点把矛头直指宗教神权统治,故排除A项,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