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砧木子叶剪除量对嫁接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砧木子叶剪除量对嫁接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砧木子叶剪除量对嫁接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朱倩楠;高艳明;李建设【摘要】Mini cucumber plants were tested to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cotyledon pruning size on growth trait,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 and quality of grafted cucumber plants and to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duction of dish grafted cucumber seedling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vigor of grafted cucumber seedlings with 1/2 cotyledon pruning size i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without cotyledon pruning, but root activity of grafted cucumber seedlings without cotyledon pruning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ith cotyledon pruning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oot vigor between cotyledon pruning treatments.The leaf MDA cont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cotyledon pruning siz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wth vigor,yield,quality,wax powder amount on cucumber surface,powdery mildew index and root volume between cotyledon pruning and non cotyledon pruning treatments.Pruning part cotyledon has no harmful effect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rafted cucumber seedlings and pruning 1/2 cotyledon size before grafting is the optimum treatment.%为黄瓜穴盘嫁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迷你黄瓜为试材,研究了砧木嫁接前子叶不同剪除量对穴盘黄瓜嫁接幼苗生长性状、植株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黄瓜嫁接幼苗长势以砧木子叶剪叶1/2处理的最强,其次为不剪叶处理;根系活力以不剪叶处理最强,极显著大于剪叶处理,剪叶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丙二醛含量随着剪叶量的增大而减小。

剪叶处理与不剪叶处理植株的生长势、产量、品质、果实表面蜡粉量、白粉病病情指数和根体积均无显著差异。

部分剪除砧木子叶对嫁接黄瓜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以嫁接前剪除砧木1/2子叶面积为最佳处理。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6页(P92-97)【关键词】迷你黄瓜;穴盘苗嫁接;子叶剪除量;生长发育;砧木【作者】朱倩楠;高艳明;李建设【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204+.3黄瓜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但近年来连作障碍导致黄瓜生产的病虫害日益严重,产量下降。

运用嫁接技术可缓解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使黄瓜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瓜穴盘育苗目前已成为宁夏温室黄瓜育苗的主要方式,其应用率达100%。

不同规格的穴盘对秧苗生长影响差异很大[1]。

黄瓜嫁接育苗的理想穴盘为50穴,实际生产中育苗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多采用98穴穴盘育苗。

由于砧木南瓜子叶较大,常造成穴盘中叶片的堆叠,因此,生产中为便于操作、减少植株间的相互遮挡,多将南瓜子叶部分剪除。

子叶对幼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子叶的发育和绿化,其从单纯的贮存器官转变成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器官[2]。

断去根的黄瓜子叶对植株的作用尤为重要,育苗时要很好地保护接穗子叶。

由此形成的矛盾如何解决,嫁接时剪除砧木部分子叶对嫁接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尚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

为此,笔者等于2013年以嫁接黄瓜为试验材料,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剪除不同面积砧木子叶,研究其对嫁接苗幼苗期及田间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探明适合的剪叶量与嫁接黄瓜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为穴盘嫁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黄瓜生产的发展。

1.1 试验材料试验选取的南瓜砧木品种为黑籽南瓜,宁夏巨丰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黄瓜接穗品种为碧玉3号,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4个处理:C0为砧木子叶不剪除,C1为嫁接时剪除砧木子叶1/3的叶面,C2为嫁接时剪除砧木子叶1/2的叶面,C3为嫁接时剪除砧木子叶2/3的叶面。

试验(定植)按完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1 m2(7.4 m×1.5 m),每小区1畦,每畦定植2行,共定植38株,株行距0.37 m×0.70 m。

1.3 测定内容1.3.1 形态指标测定每小区选5株代表性植株挂牌,分别于幼苗期(10月5—20日)和田间生长期(11月1日至12月15日)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和叶宽。

其中,叶长与叶宽在幼苗期测定全株的叶片,定植后则每个植株选取上、中和下3个部位的3片最大叶进行测量。

1) 株高:幼苗期,从嫁接接口到主茎顶端生长点的接穗高;田间生长期,从地面到主茎顶端生长点的全株高。

2) 茎粗:嫁接接口上1 cm 处接穗的茎粗。

3) 叶面积:测量植株所有叶的叶长、叶宽,参照文献[3]计算叶面积指数。

4) 叶长:叶片基部至叶尖的距离。

5) 叶宽:叶片上部肩宽。

1.3.2 幼苗生理指标测定各指标在定植前测定。

1) 根系活力:采用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根系活力。

2) 丙二醛含量:参照文献[4]测定MDA-TBA(丙二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物含量,然后采用直线回归法计算丙二醛含量。

3) 壮苗指数:参照文献[5]在定植前(10月20日)取样,清洗干净植株,称重后于105℃烘干120 h,再称干重。

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重。

1.3.3 光合指标测定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每片叶测量3次求均值。

其中,幼苗期对全株叶片进行测定,定植后每个植株选取上、中和下3个部位的3片功能叶进行测定。

1.3.4 产量统计每次采收时记载每小区采收时期,产量和单果重。

1) 产量:在结果前期(11月21日至12月16日)、中期(12月17日至1月16日)和后期(1月17日至2月6日)分别对每小区采摘的黄瓜分次进行称重记录,包括采收个数及重量,最后分类合计每小区整个采收期的所有数据。

每小区测产5株黄瓜,3次重复。

2) 单果重:从每个小区内随机选择20个样品进行称量,然后求其平均值。

1.3.5 果实品质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VC)的含量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糖量计测定,有机酸的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果实表面的蜡粉参照文献[6]的方法,利用爱色利528分光密度仪测定果实表面的色彩密度差。

1.3.6 病情指数调查参照文献[7]调查统计每小区白粉病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DI)=∑(各病级病叶数×相应病级值)/(调查总叶数×发病最高级病级值)×100%1.3.7 根体积测定采用排水法测定。

在拉秧前1周,每小区随机取3株根系测定根体积。

1.4 育苗及栽培管理试验在宁夏大学农科实训基地进行。

基地位于宁夏省银川市西夏区。

嫁接育苗在1号智能温室内进行。

栽培在5号日光温室进行。

2013年9月11日播种嫁接用砧木,9月14日播种接穗。

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催芽,采用98穴穴盘播种。

当南瓜幼苗长至2片子叶平展,第1片真叶初展,接穗黄瓜子叶平展时进行嫁接(9月21—22日)。

嫁接前完成剪叶工作,采用插接法嫁接。

嫁接后即移入温室育苗床架上提前搭建的小拱棚内,常规管理。

2013年10月21日定植。

用旋耕机深翻、耙磨平整,按畦高0.3 m,大行距0.8 m,小行距0.6 m做畦。

定植前安装滴灌并覆盖地膜。

栽培期间的环境调控、水肥管理、植株调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同常规管理。

2.1 砧木子叶不同剪除量嫁接黄瓜的生长状况2.1.1 株高从图1可见: 1) 幼苗期。

4个处理的生长速率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C2与C0的生长速率基本相同,均大于C1与C3;C2的生长速率最大,达0.28 cm/d,C1的生长速率最小,为0.18 cm/d。

株高生长量以C2最大,为4.22 cm,其次是C0,为3.76 cm。

2) 田间生长期。

C1、C2和C3的株高增长量几乎相同,C0的株高增长率及增长量均低于其他处理。

2.1.2 茎粗从图2可见: 1) 幼苗期。

各处理茎粗在10月5—10日均呈较快地增长;而在10月10—15日茎粗变细,但相比前一期增长量减少较小;15—20日C1、C2和C3的茎粗均有所增加,C0的茎粗依旧缓慢减少。

整个测量时期C1和C2茎粗的增减速率表现相似,C3表现略有区别。

茎粗增长量由大到小为C2>C0>C1>C3,增长率由高到低为C0>C1>C2>C3,前3个处理增长率基本相同,C3相对较低。

2) 田间生长期。

茎粗的变化,整个测量时期4个处理的茎粗增长速率基本相似。

在11月1日至11月15日期间茎粗增长相对缓慢,11月15日至12月1日茎粗增长速率明显提高。

其中,增长量最大的处理为C0,最小的为C1;C0的茎粗增长率为8%,而C1、C2和C3的增长率均在6%左右,增长率由高到低为C0>C1>C2>C3。

2.1.3 叶面积从图3可见: 1) 幼苗期。

整个测量时期(10月5—20日)各处理的叶面积均呈增长趋势。

其中,C0增长率最高,为99%; C3的最低,为45%。

C1的叶面积增长率小于C2,C2的叶面积增长量大于其余各处理,且为C3的2倍。

2)田间生长期。

整个测量时期(11月1—15日)各处理的叶面积均呈快速增长,11月15日之后,增长速率变缓。

4个处理叶面积的增长速率由高到低为C1>C3>C0>C2,且总体差别不大;叶面积增长量从大到小为C3>C1>C2>C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