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 .
..
. . . 资 料. . 大学生维权意识状况调查
班 :
我认为一个人之存在一条很重要的标准是有权可享,对我们来说有些权利是法律赋予我们公民的存在体现,然而就目前大学生在校维权情况却不容乐观……就此我们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具体的状况调查。
一:维权意识状况调查背景及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员,由于身处校园,维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从而权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害。维权活动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但从整体而言,现状并不容乐观。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的维权起步较晚,规性较差,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程序作保障,可以说相应的制度基本处于空白。校维权组织过少,即使有也层次较低、作用不大。如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等,虽是天然的大学生维权组织,也开展了一些维权活动,但层次较低,仅局限于代表学生向学校反映一些有关学习、管理及后勤服务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维权职能。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总之,大学生整体维权意识还较为淡薄,维权活动极不普遍。
下面我们由一协具体事例来看看
例1:自1983年以来、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各国消费者为自己的权益保障而奋斗着。大学生作为一名在校的消费者,他们的权益有有时也会受到侵害,V .. .
..
. . . 资 料. . 你注意到了吗?你维权了吗?
问一下自己你知道吗?
例2:今年春节前夕,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女生萍看到一则招聘兼职打字员的广告,许诺打1000字给30元,可将文件带回家打字。萍领取了一份15万字的文件。然而,当她将打好的文件交到雇主手里时,却因错别字较多,原定4500元的报酬被扣掉了3200元。她一再要求雇主增加报酬,但雇主却以“一切按公司规定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因为事先没有签订任何劳务合同,也没有问清楚具体的奖惩事宜,”讨薪”3天未果,因为到了开学时间,只得自认倒霉。
例3; 机械学院的大二学生小对上学期在校外兼职受骗的事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他从网上获悉一家动漫设计公司招募兼职人员,便去应招,双方口头约定周日全天工作,月结工资。小做了两个星期后觉得不合适,就告知公司并要求对方把这段时间的工资结算一下,对方答应支付给他应得的工资(100元左右),但要过一个月才兑现。一个月后小打要钱,对方却不认账。小对记者说,当时很想通过维权部门讨回工钱,但咨询后才知道自己没有和对方签协议,只好吃了哑巴亏。
例4; 某高校毕业生王丽,按报纸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去某公司应聘,该公司要求她留下复印件及照片后回家等通知。几个月过去了,王丽仍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她以为自己落选了。可没料到的是,现已工作的她竟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公司投资100万元的“股东”,而且还V .. .
..
. . . 资 料. . 被人告上法庭,并被法院一审判决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未出校门却先摔了“跟斗”。也有一些学生求职时,需要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有的单位甚至提出“要上岗先掏钱考证”、“掏钱培训两个月就给安排工作”等要求等,结果可能是工作没找到,钱财也落空了。
下面我们以数字来清醒的看看现状
《关于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状况的调查——家教篇》的社会调查活动,在被调查的252名学生中,有39.1%的学生曾有被侵权的经历。这份调查显示,遭到侵权后,80%的学生采取了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态度;只有16.7%的学生采取了向有关部门投诉;还有3.3%的学生采取了忍气吞声继续工作。
晚报对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做出了结论: 80.5%大学生维权意识弱或者说根本没有维权意识,14%大学生维权意识一般。
综述,现在所表现的事实是惊人乃至残酷的,我们现在要吃一垫长一智。从其中总结规律,力争使以后的其他人少受骗,增加自己的维权意识!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分析其原因.
二大学生法律维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出来了两方面具体的原因
1.表层原因
(1)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欠缺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维权意识的V .. .
..
. . . 资 料. . 现状,我们前不久特意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有关现象制作了一份《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某大学的200 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所大学被调查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现状。
对“你认为我国目前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认为“权大于法”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6%,认为“有时法大于权,有时权大于法”的占40%,认为“不清楚”的占8%,认为“法大于权”的占36%。这说明,从大学生对法律与权力的认识上看, 有64%的大学生对法律与权力的关系认识不清。
对“你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的态度是怎样的”,认为“充分信任”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认为“比较信任”的占51%,认为“除非不得已,一般不跟他们打交道”的占32%,认为“不信任”的占14%。这说明,大学生中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持信任态度的竟然不到60%。
对“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不知道每年12 月4日为我国法制宣传日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67%。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有权有势可以办成一切事情,法律是无法与权力相抗衡的;二是学生家长平时的办事方式影响了学生, 很多家长在面对不利情况应该进行法律维权时都会采取找关系、托门路的方式,认为只有送礼才能把事情做成,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三是国家、社会和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V .. .
..
. . . 资 料. . 的教授,虽然大多数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但教学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四是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知识不重视,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法律是万不得已时才用的, 平时解决问题能不通过法律途径就不去考虑。
(2)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欠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就会出现不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现象。在调查中,对“如你在商场购物时保安无理搜查你随身携带的物品你会怎样做”,选择“拒绝,强烈抗议”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51%,选择“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绝不来这里买东西”的占12%,选择“找商场领导或者消费者协会解决”的占37%。对“当你受到侵害时或对方明摆着坑你时,你如何反应”,选择“算了,损失不大”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1%,选择“对方太蛮了,觉得斗不过”的占17%,选择“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不过就投诉他”的只占52%。这说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很欠缺。
对“你在消费的过程中或者打工前有不清楚的地方,你有没有问清楚”,选择“没有,懵懵懂懂就达成协议了”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5%,选择“没有,觉得对方很可信”的占17%,选择“有,但有些地方没看懂就算了”的占33%,选择“有,什么疑问都要问清楚”的只占25%。实际上,如果大学生在消费或者打工前不问清楚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就有可能遭遇欺诈,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害。对“当你受到侵权时,是否清楚受到哪些侵害了,有没有法律保障”时,选择“只知道受到侵害了”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V .. .
..
. . . 资 料. . 象总数的17%,选择“知道有法可依,但是具体说不清”的占72%,选择“很清楚什么法能帮自己讨回公道”的占11%。
2.深层原因
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国法治建设还没有最终形成,犯罪和不诚信事件常常困扰着法治社会的建设, 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法侵害。
二是大学生自身造成的。大学生面对侵权大多选择回避,而不是奋起抗争,这就会有意无意地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三是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不太了解。因为不懂法,大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更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侵权事件。
四是社会、学校的维权机构和维权教育缺失,大学生遭遇侵权后不知道该向哪些机构投诉, 也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
综上,我们了解了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与努力了。
三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建议
提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完善大学生法律维权机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法律维权体制和机制, 能够使大学生法律维权工作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不会由于领导的更换而废止,也不会由于某个领导的主观臆断而朝令夕改。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法律维权体制和机制,应该从完善我国法律法规、激励和惩戒机制、V .. .
..
. . . 资 料. . 宣传和教育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
1.完善我国关于大学生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关于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很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权益的进一步明确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家庭,其子女面对大学高额的学费就会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了保护学生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就应制定《高等教育机会法案》,鼓励高校遏制学费上涨,使学费信息透明化,建立完整的学生贷款计划问责制,简化大学生补助申请程序,加强对教科书费用的管理,为低收入和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支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确保残疾学生拥有平等进入大学的机会,完善校园安全与灾害预防计划,鼓励高校可持续、高效地利用能源,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如此,就能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2.完善关于大学生维权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激励机制是为了更好地劝导人们向善,
惩戒机制是为了遏制人们作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社会上各种欺诈、违约、侵权等犯罪事件并不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只有整顿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外部环境, 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对于侵权的机构和个人,有关部门应按照其对大学生的V .. .
..
. . . 资 料. . 侵害程度和造成的影响来衡量对其的惩戒, 既可以进行行政处分或处罚,也可以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对于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做得好的单位和机构,政府应给予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褒奖,以激励其他单位、机构、个人积极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些维权机构,制定了一些维权机制,但还不够完善。以高校为例,由于学校的管理机构中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部门, 也就不可能建立相应的机制,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笔者建议,应在大学管理机构中设立大学生法律维权中心,主要为遭遇侵权的大学生提供维权帮助。
3.完善大学生维权的宣传机制和教育机制在调查中,对“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宣传和教育学生维权”,认为“没有,学校没有维权的氛围”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9%,认为“有宣传,但是力度不大,途径单一”的占64%,认为“工作到位,学生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的占7%。这说明,大学生维权的宣传机制和教育机制急需完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注重改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法律基础课可以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目前很多学生只是把法律基础课当做一门普通课程,学习之后考试过关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因此,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