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二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阅读二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阅读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学习目标: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重点: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例:如何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
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例:怎样理解句子“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中“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我的老师》)
“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
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例:《小橘灯》的结尾是:\"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如何理解句中的加点的“好”字的含义?
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言外之意。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例:《驿路梨花》的结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里运用了引用辞格,联系全文,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征义是表明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的深意。

检测题
例题2、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

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

他气恼至极。

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塞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

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一种奇妙
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要回答这道试题,就要首先结合这句话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概括,从本句入手。

其次再看句子所在的语段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从上下句来看,“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若按纸条上所说的去做而仍然吸不出水,则白白浪费了这救命的水;二是若把这壶水喝下去,虽可保住自己的生命,但这种自私的做法,将受到良心的谴责。

总结
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此外,还可以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任何一个关键句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

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