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__群文通练一知识付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__群文通练一知识付费

群文通练一知识付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知识付费就是为获取特定知识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它不同于以往为获取知识而付费的方式:与网络服务紧密相连,有别于线下为参加培训的缴费;是特定人群为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技能、经验等而实施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线上为娱乐消遣的付费;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知识产品的消费行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图书。

知识付费是新生事物,但实际上只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新形式。

知识共享有过两次升级。

第一次由1.0版到2.0版。

1.0版为静态(以百科为代表的静态知识,无互动),2.0版为动态(以社区论坛为代表的动态知识,有互动)。

第二次为2.0版到3.0版,表现为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

在知识冗余与粉丝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这样的“知识”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制造内容”。

用户生产内容不再免费共享,而是创造价值了。

在信息冗余与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知识付费就是为用户提供知识交换和提升知识储备的崭新渠道。

(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有改动) 材料二:知识付费典型平台发展状况(王传珍《知识付费奇点与未来》,2017年1—2期《互联网经济》,有改动) 材料三:去年大学毕业后,姜女士一直准备着公务员考试。

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和考试相关的付费学习平台,姜女士购买过不同平台的公务员备考网课。

“我认为这个钱是需要投入的。

一方面,网络授课形式方便,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学习,如果错过直播,还可以看回放;另一方面,网课比一两万元高价的备考面授班,便宜多了。

”姜女士说。

大部分付费课程背后,有一个诸如教室一样的社区,报名后就可以在里面交流,也有老师在线答疑、布置作业等,就像上学时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像姜女士一样愿意在互联网上知识付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付费知识省去了东寻西找的时间。

市民林先生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平常会付费看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以了解先进的设计理念,“知识付费是以学习为主,如果你抱着猎奇的心态去提问或者去看答案,这本身就不存在知识一说”。

林先生身边也有不少人爱看《月薪3000和月薪3万元的区别》《毕业一年如何赚到20万》一类文章,他说:“如果说你想通过一篇文章就能提升自己能力、开阔眼界,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2018年4月25日《宁波日报》,有改动)材料四: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

据“企鹅智酷”对1736名网友进行的在线调查,有过为知识付费行为的网民满意度为38%。

对消费者来说,知识付费的内在驱动力是投入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但不少人的体验是由知识短缺造成的焦虑并不能彻底消除。

同时,一部分消费者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在知识付费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显现。

据统计,他们“对短视频的耐心已经下降到57秒”。

在知识付费兴盛之前,消费者就有为娱乐付费的做法。

由为娱乐付费到为知识付费是一种进步:知识进一步体现出其无可否定的价值;知识产品及其价值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尊重,知识付费体现的是对知识产品及其价值的社会认可。

但在知识付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局部性的变味:娱乐化程度日趋严重,猎奇之势愈发明显。

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一些知识付费的平台及其经营者,常常将知识产品的原作者及其对知识产品享有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置之脑后,或者超越了道德底线,甚至超越了法律底线。

(丁晓蔚、王雪莹等《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中“知识付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经济模式,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新形式。

B.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平台上购买特定知识产品以及服务的消费行为。

C.是为用户提供知识交换和提升知识储备的新渠道,其中的知识系用户创造并具有价值。

D.是用户进入付费平台进行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形式,体现了无可否定的知识价值。

答案 B解析A项“经济模式”错,应为“互联网经济模式”。

C项“其中的知识系用户创造”错,事实上,“知识”不一定为用户所创造。

D项曲解文意,用户为知识付费才“体现了无可否定的知识价值”,而非知识付费这种共享形式。

2.下列关于知识付费能够盛行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的功能拓展和移动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为知识付费铺就道路。

B.在我国知识付费虽然刚刚起步,但是现实的市场不小,潜在的市场更大。

C.消费者投入较低的时间、精力成本,就能够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

D.一些消费者急于消除求知过程中的焦虑,其需求通过知识付费得以满足。

答案 C解析“就能够获取自己所短缺的专业知识”,与现实情况不符。

3.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应对危机的建设性意见。

答:答案①经营者应提升知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

②经营者应保证内容的“知识性”。

③消费者要以正常心态对待知识产品及相关信息。

④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知识付费的健康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

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

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

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

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知识付费,付费的可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有人帮你消化一本书,然后讲给你听,这就是服务;再比如,一些大V开设小密圈,帮你挑选出精准优质的信息,你可以付费加入,这种挑选,也是一种服务。

知识付费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知识本身是不值钱的,那是百度、谷歌甚至知乎可以做的事情,是免费的,但将知识包装为产品和服务就是值钱的。

所有学习产品的商业模式,无外乎都是某种服务,或者承载这些服务的交易平台。

目前市面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其实可以按照服务的不同类型来区分。

这些类型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学习中的痛点。

(如下表)(摘编自孙圈圈《知识付费,是不是伪命题?》) 材料三: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

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

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在知识需求方面,终身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

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

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

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

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

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

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

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材料四: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

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

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

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

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有删改) 4.下列对“知识付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的崛起,不仅是借力于技术的演进,更是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有关。

B.狭义的知识付费,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

C.狭义的知识付费项目的完成,既需要知识内容的制造者,也需要知识付费的消费用户,还需要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提供服务。

D.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不仅可以让提供专业知识的特殊用户获得收益,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获得收益。

答案 B解析“狭义的知识付费”不包括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如终身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B.要想开发一个“课程”类的知识付费产品,无论是在线课程还是训练营,课程效果是考量其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C.知识付费产品按照服务类型,主要分为“资讯”“知识”“课程”“个性化咨询”四种,它们都能有效地解决我们学习中对未来焦虑、技能不足等一些痛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