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思维障碍培养创新思维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与抽象性的特征。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把握知识,在认识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时,就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思维障碍,不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本文就扫除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维障碍创新思维
物理知识以其神奇的物理现象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一般能带着浓厚的兴趣。
但进入高中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从而让一些学生丧失信心。
究其原因,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师要探索学生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指导学生学好物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清除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一般会出现台阶现象,也就是两极分化现象。
高中物理阶段的物理知识,无论是从难度上还是知识容量方面比初中阶段都难得多,知识存在很大的跨度。
种种现象表明,高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是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不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物理思维。
其次,进入高中以后,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班级中物理成绩差异非常大,
不仅有个体差异,而且存在群体差异。
优等生能够通过观察顺利地解决问题,但有的学生即便了解了课本知识内容,对其本质问题还是不能深刻体会。
如加速度的概念、电学、电工学等,有的学生仍然会停留在初中的认识上。
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扫除其思想障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消除思维定势,适应新的学习形势的需要。
二、灵活联想变换,培养有序思维
一切物理现象都是有序的,人类对物理现象认识的过程也是有序的,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使学生拓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在做习题时有的题目可用基本方法解,这些题目思路明确,方法直接,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有些题目条件比较隐含,内容新颖有趣,提问深奥,结果不容易直接获得。
如果用基础方法去解,则可能很难有结果。
这就要求充分挖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灵活地进行联想与变换,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牛顿定律f=ma这一公式,是一个相对于质点的某一时刻而言的,根据定律与有关概念学生应该能理解。
运用牛顿定律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物体或一组物体,要把它们看成是一个质点。
质点一旦明确了,质量m就能确定,加速度a与受力f才能够分析出来。
质点的受力与加速,除了根据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电场力、洛仑磁力公尺与加速度定义、运动学公式外,还需要把力与加速度
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三、掌握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地描述物理知识、定理的背景及形成的过程,从逻辑性转向抽象性的过程,论证推导的验算过程,社会实践中应用的表现。
全面地告知学生,物理学科中每个定理的起源、发展、应用,把科学思想方法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长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就在桌面上演示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前移,如果停止推动,物体则静止,因此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同时,告诉学生这一结论沿用了几千年,直到后来人们发现,当猛推物体时,物体会从静止到运动再回到禁止,这个过程中也是力来维持的吗?然后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过程,把一个小球在对称的斜面上方释放,如果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小球就会滚至对面等高的位置,然后往回滚动。
如果把对面的斜面换成平面,小球为了滚动到等高位置就会无限滚动下去。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的小球实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球的停止?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有力在维持
吗?通过这样的发散性思维,学生产生了思维的迁移。
四、分析综合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物理性质及运动规律,就必须了解物质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的性质、特点和相互联系。
所谓综合就是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出发,综合分析各种情况。
分析与综合强调的侧重点个不同,但属于重要的思维方法。
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训
练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弄清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取先分析后综合的思维方法。
先让其中一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再探究其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另外的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剩余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通过师生一起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在这个基础上,再综合得出欧姆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获得思维方法,这比直接告诉学生欧姆定律的意义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克服思维定势,有利于认清各种物理现象;扫除思维障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年魁.浅谈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2010(12).
[2]张永胜.高中学生物理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中学物理,2010(09).
[3]宋玉峰.开展探究式物理教学,发掘学生思维潜力[j].新课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