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 (4)
(3)传热过程至少由两种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组合而成 。
如 导热 + 对流换热
如空气流过 暖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热器
对流 + 辐射
如锅炉炉膛 里的烟气
传热方程式
KAt KA(t f 1 t f 2 )
A
Kt
K (t
f1
t
f
2)
t t
1 RK K
式中:K是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越大传热 越强,反之越弱
• 必须使用整个传热面上的平均温差 tm
换热器中传热过程的计算
1 热平衡方程式
热流体放热量 h qhch th' th'' 冷流体吸热量 c qccc tc' tc''
热流体放出热量=冷流体吸收热量
h qhch th' th'' c qccc tc' tc''
2 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 kAth tc
传热系数大, 结构紧凑,具有 可拆结构,检修 和清洗都 较方便。但操 作压力和温度 都不能太高。 不宜处理易结 垢的物料。
5.螺旋板式换热器
由两块平行的金属板卷制 起来,构成两个螺旋通道,再 加上上下盖及连接管而成,冷 热两种流体分别在两螺旋通道 中流动。
结构较紧凑,螺旋流通有 利于提高传热系数,冲刷效果 好,污垢形成速度低,且材料 范围广。但不易清洗,检修困 难,承压能力低。
是指用来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指标。
式中:RK是热阻
RK R1 R R2
第三节 换热器
一、换热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换热器 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
的设备统称为换热器。 • 换热器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和特点可分为 表面式(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凝汽器冷油器) 混合式(除氧器冷却塔减温器) 回热式(回热式空预器)
3.肋片管式换热器
从而使管外的热阻 减小,传热增强
又称翅片管,由几组管外加装了肋片的蛇形管组成, 一般用于管内流体和管外空气的热交换。
结构较紧凑,对于换热 面的两侧流体表面传热系数
相差较大的场合非常合适。
4.板式换热器
由一组已冲压出凹凸波纹的长方形薄金属板(型板) 平行排列,并以密封垫片及夹紧装置组装而成 。冷、热两 种流体在板间通道内相间流动,每一块板面都是传热面。
t1’
t1’
t1”
t2”
t2”
t1”
t2’ 顺流
逆流
t2’
讨论: 各种流动形式的比较
(1)顺流和逆流是两种极端情况,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下,逆
流的 tm 最大,顺流则最小; (2)顺流时 th tc ,而逆流时, tc 则可能大于 th ,可见,逆
流布置时的换热最强。
dTh
Ti T dq
dTc
Ti
内容提要
单元五 传热及换热器
能量传递的两种方式-做功和传热 本单元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导热 对流换热 热辐射
换热规律 复杂传热过程的传热规律 传热计算 传热规律在传热器中的应用
学习导引
本章首先分析了传热过程及特点,对传热基本方程 的分析,获得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最后讨论换热 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平均温差及其,并延伸到强 化和削弱传热过程的可能途径与措施。
1、9—管板;2—外壳;3—换热管; 4—折流挡板;5—壳程流体进口; 6—管程隔板;7—管程流体出口;
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式(管壳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 • 管程
流体从管的一端流到 另一端称为一个管程。 • 壳程
管子总数及流体流量一定时, 管程数越多,管内流速越高
低压加热器
低压加热器器芯
6.板翅式换热器
由若干层基本换热元件叠 合(使相邻两流道流动方向交 错)焊接组成, 两侧都有翅片, 传热能力强。结构非常紧凑、 轻巧,但易堵塞,清洗困难, 检修不易。
适用于清洁和腐蚀性低的 流体换热。近年来在制冷空调 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
(b)
1—平隔板;2—侧条;3—翅片;4—流体
7.热管式换热器
Pt qm, hin hout
反应堆冷却剂进出蒸汽发生器的比焓,kJ/46kg
传热过程计算的基本公式
传热计算
=k ( tf1- tf2 ) A=k A t
这里,假设二侧流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t=tf1- tf2 =常量
实际上,在换热器中,一定流量的热流体沿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冷流体沿程吸收 热量,温度不断上升。而且,冷、热流体间 的温差是不断变化的,即:t 常量
因此,利用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 上的热流量时,如何选用传热温差t?
锅炉受热面传热分析
P170 汽轮机主要辅助设备传热分析 P171
本章 小结
•
本章阐明了典型壁面传热系数传热过
程的计算;叙述了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
理及其基本计算方法。
•
主要内容有:
• 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
• 增强传热与削弱传热的基本途经;
• 换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难点是:平均温差
重点内容
1、了解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了解表 面式换热器的主要型式及适用场合。 2.掌握平均温差的计算,了解换热器传热计算的 基本步骤。 3.了解强化传热及削弱传热的原则和有效方法。
复习
传热过程
传热过程往往是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热量
传递方式的组合。
如冷库墙体 的传热方式
室外空气 对流与辐射换热
校核计算— 按已知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求取工作流体的终温 或核算换热器的换热量。
对已有换热器进行校核 一般是给定热力工况的某些参数,如流体质量流量(qm,1、qm,2)、 流体入口温度t‘1和t’2,校核流体出口温度及热流量。
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是传热方程式及热平衡式
kAtm qm1c1 t1 t1 qm2c2 t2 t2
l、算术平均温差:
tm
t't" 2
式中:t’—进口温差,t”—出口温差
• 假设温度t的角码表示为:“ ’ ” —进口温度,
•
“ ” ” —出口温度。
• 角标表示为:“1”一热流体,“2”一冷流体。
•
顺流 进口温差:t’=t1’- t2’ 出口温差:t”= t1”- t2”
逆流 进口温差:t’=t1’- t2” 出口温差:t”= t1”-t2’
混合式换热器:冷热流体 直接接触,彼此混合进行 换热,在热交换同时存在 质交换,如空调工程中喷 淋冷却塔,蒸汽喷射泵等;
三、混合式换热器
除氧器
3.按流动形式分
⑴ 顺流 ⑵ 逆流 ⑶ 叉流 ⑷复杂流
传热计算
表面式换热器内冷、热流体的相对流向 工程上换热器一般都
尽可能采用逆流布置
(d)混合流
在冷、热流体进口温度相同、流量相同、换热面面积 相同的情况下,流动型式影响冷、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换 热温差、换热量以及换热器内的温度分布。
换热器中冷流体温度沿换热面是不断变化的,因
此,冷却流体的局部换热温差也是沿程变化的。
kAtm
△tm——平均传热温差。
Hot fluid
Cold fluid
T T1
Th (Hot) T2
Tc (cold) x
顺流
Hot fluid
Cold fluid
T
T1
Th
Tc
逆流
T2 x
31
平均温差的计算方法:
To
T dq
dTc
In
Out
In
dTh
To
Out
34
tm,算术
tmax
2
tmin
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况,因此,总是大于相
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 tmax tmin 2时,两者的差 别小于4%;当 tmax tmin 1.时7 ,两者的差别小于2.3%。
2、对数平均温差
换热器的主要型式
2、根据传热面的结构分类
1.管壳式换热器
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 • 管程
流体从管的一端流到 另一端称为一个管程。 • 壳程
2.套管式换热器
由两根同心圆管组成,流体Ⅰ在内外管间环形通道中 流动,流体Ⅱ在内管中流动。
结构比较简单、紧凑,一 般用于高压逆流换热的场合。
在一根抽除不凝性气体的密闭金属管内充以一定量的 某种工作液体构成。利用工作液体反复循环地在热端吸热 汽化,蒸汽流到冷端放热凝结,使热量不断的由热端传递 到冷端。
凝结液的回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如毛细管 作用或重力等。
热管的工作液 体可以是氨、水、 丙酮、汞等。
一、表面式换热器
——冷热流体分别从流道壁面的两侧流过
• 火电厂换热器特性分析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计算
●传热设计计算是给定结构形式 和一回路、二回路参数,求取 传热面积。
●传热校核计算是给定设备传 热面积,由已知的一些参数求 另一些参数。
一、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的传热设计计算
●蒸汽发生器的热平衡
一回路冷却剂质量流量,kg/s
反应堆冷却剂 的热功率,kW
火力发电厂各类换热器特性分析
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其火焰和烟气的热量不断 通过中间介质面来吸收并传给水,蒸汽和空气, 这些中介质面就称为锅炉受热面. 锅炉受热面一般有: 水冷壁 过热器 再热器 省煤器 空气预热器 锅炉受热面的作用:用以相应完成给水的预热, 蒸发,过热和再热的任务.
省煤器
空气预热器
基本假定: • 换热器无热损失; • 流体的热容不变; • 传热系数K不变。
tm
tmax tmin ln tmax
t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