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爬山主备人:赖欢审核人: 编号: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习重点1、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习难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爬山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检测预习1、我会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 )()()()()凝____ 煮____蝉____哲____燃____()()()()煌____智________慧斯____2、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隐隐约约。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显示自己的能力强。
()形容灯火通明,光辉耀眼。
()自学指导:1、划出结构段,并概括每个结构段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找出爬山过程中父亲第一次说的话,用“——”标出。
(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①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②“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我听得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
3、我能找出站在山顶上父亲说的话然后用“——”标出来。
(学法提示:仔细阅读课文4~7自然段)①父亲的话强调更让人愉快,重要的是。
②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谈谈你的理解。
4、我能找出下山途中父亲说的话,然后用“——”标出来。
(学法提示: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①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②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受?5、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呢?6、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出那个黑暗而宁静的山林的?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走进大自然,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和思考到的记下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miàn tiáo sīlǐníng shìzhǔshúhuī huárán shāo zhì huì( ) ( ) ( ) ( )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父亲用那双能洞穿人心的双眼()着我。
2、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沿途的美景呢?3、我发现几十双眼睛都()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课前预习预习检测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标上记号。
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大家读一读,互相交流,教师检查。
教师引导3、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出现父亲说的话,齐读。
(2)讨论:“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①引导想象:爬山会遇到什么困难?(累、渴、饿、害怕、危险等)遇到这些困难,人自然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呢?②“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③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这样说的目的。
4、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出示插图和父亲说的话,指名朗读。
(2)谁来说一说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爬山的过程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启发: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结合“我”的话理解“自以为是”。
(3)你能举出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吗?(自己发言,老师作必要的引导)(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小结提问:父亲说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教育我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5、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2)议论: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启发:父亲是怎样做的?自学指导:(3)学生闭眼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虫鸣、汽车喇叭声、风、雨声等)(4)交流自己的体验。
(5)教师示范读父亲说的话。
(6)学生展示读。
(7)说一说这位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6、把父亲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7、自由朗读末段,让学生质疑。
(1)重点引导理解“青山的沉静”指的是什么?(沉着、冷静、不动摇)“父亲的智慧”指什么?(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个别朗读。
当堂训练1、按课文内容填写。
1)大自然的美景,不只(),还要用(),更要用(),最后用()。
2)……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
从青山那里,();3)从父亲身上,()。
2、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仿写。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2)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22、《语言的魅力》导学案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闫海燕审核人:黄建英使用日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
2、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标画不理解的内容。
课前预习1、读:自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画:在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然后读词语三遍。
衣衫褴褛乞丐良辰美景无动于衷著名愁容满面询问诗意浓厚莺飞燕舞嬉戏陶醉万紫千红3、给词语注音。
()( ) ()()()衣衫褴褛乞丐满面愁容询问陶醉著名4、查:查字典,理解生字的意思并组词。
衫()乞()著( ) 愁()询()陶()醉杉()吃()者()秋()旬()淘()碎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可以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1)读准下列词的读音姗姗而去衣着华丽良辰美景衣衫褴褛魅力绅士(2)读词语无动于衷莺歌燕舞衣衫褴褛姗姗而去(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教师指导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自行研究课文意思,并把不懂得问题做上记号,同桌一起讨论,交流。
自学指导: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一读诗歌,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个()的老人,路人的表现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比较写在木牌两面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5、诗人在木排上写的话,为什么能激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说说你的看法。
当堂练习1、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莺飞燕舞()()()()()()2、改写句子。
将下面的句子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1)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2)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22、《语言的魅力》导学案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闫海燕审核人:黄建英使用日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读文,理解文章层次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添字后的语言魅力3、诗人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让人想象、联想,引起同情之心,感悟诗人善良的品质。
4、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或赞美家乡特产的广告用语。
自学指导:一、读写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完成填空1、哪句话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反映了老人的情况。
2、老人用立牌的方式乞讨说明他是一个的人。
3、找出“衣衫褴褛”相反的词语“”。
这形成鲜明的。
更衬托出老人的可怜无助。
4、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
行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无助,但情况会有怎样的转变呢?二、分组读第2---5自然段,读思结合。
1、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诗人的话用语气来读,老人的话用语气和神情来读。
2、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学生听后找出描写诗人动作的词语:、、、、。
文章用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悬念,引人入胜。
3、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文中诗人“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4、出示两句话,读学、分析、体会两种不同的效果。
老人:我什么也看不见。
诗人:春天到了,可是……心情:哎笑行人态度:无动于衷慷慨相助(给钱人多极了)5、上面两句,哪句话可以告诉我们语言魅力所在呢?我们一起学习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好吗?教师引导三、学习第六自然段,感悟升华1、学生齐读本段,体会魅力所在。
2、汇报交流:令人产生联想—对比—产生同情①联想:春天到了……(抓住良辰美景一词展示联想)②情感升华A:师导:这样唤起人们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打动人心,具有惊人的震撼力,这就是诗人添字后的语言魅力所在。
B: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你该怎样做呢?请谈谈自己的做法。
课堂检测:1、老人立牌乞讨是事情的,诗人给牌添字后产生的变化为事情的,给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文章是按2、根据意思填词语①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②心里一点儿也没受感动。
③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是的,春天是美好的。
那,那,那,那,怎么不叫人陶醉呢?②我能模仿上段话填空。
是的,秋天是美好的,那,那,那,那,怎么不叫人陶醉呢?4、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如:穿雪花凉鞋,凉爽一夏。
喝,凉爽一夏。
延伸拓展1、欣赏①笑声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教室里飞舞。
②教室里充满了笑声,热闹得像炸开了锅。
2、你能从本期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魅力的诗句来吗?请抄写下来。
3、学写一则保护环境的警示语或赞美家乡特产的广告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