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冬期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3、**铁路CLZQ-3标段施工图纸4、**省当地气象资料5、我单位多年施工经验二、工程气象特征本标段位于**湿热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5℃—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
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日平均气温终年高于0℃,≥0℃积温5500—6000℃。
极端最高气温38.4℃(2013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7.6℃(1976年12月21日)。
三、编制范围新建**铁路至**段站前工程CLZQ-03标段,联络线、车站及成兰正线DK0+500~DK7+800、D1K43+400~DK64+100,范围内的路基、桥涵、站场工程。
具体范围如下:⑴**枢纽部分:**铁路青白江东站(不含)联络线:上行联络线5.242km,下行联络线5.523km;⑵**正线:DK0+500~DK7+800;D1K43+400~DK64+100(右线:YDK0+800~YDK5+628.72)。
车站3座,桥梁:特大桥18117.768m/6座、大桥831.174m/3座、中桥358.642m/4座、小桥20.623/1座,新建涵洞105座,框架桥12座,正线路基19.9km。
四、冬期施工项目安排(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与砌体施工按冬期施工办理。
(2)我标段地处**平原地区,受冬期施工影响情况较小,不适宜在冬期施工的项目避开冬期施工。
为了确保向阳青白江下行联络线特大桥跨成绵乐客专(58+104+58)m连续梁按期完工,按照冬期施工要求对连续梁施工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3)积极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对施工的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好备料工作。
(4)冬期施工要注意结构圬工的养护,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五、冬期施工技术要求1、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2、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
3、确保养护措施落实到位;应按规范要求保温、保湿,保证养护时间。
可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带模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超过20℃(墩台、梁体不宜超过15℃)。
(2).拆模条件:混凝土应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同时达到规定的抗冻强度后方可拆模,且在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3).拆模时的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不得大于20℃,墩台、梁体不得大于15℃。
4、确保各界面间的温差要求。
新旧混凝土施工缝两界面温差宜小于15℃;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和地基接触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
六、冬期施工组织机构6.1冬期施工领导小组分工和职责6.1.1冬期施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6.1.2小组职责(1).认真贯彻有关冬期施工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标准。
(2).负责组织制定、审查冬期施工方案和各项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并督促下属各架子队施工作业现场严格按冬期施工方案和要求组织施工。
(3).对冬期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进行指导。
(4).针对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培训教育,并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交底。
(5).负责对冬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以及上报监理。
(6).负责落实有关冬期施工的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
6.1.3责任划分(1).组长、副组长负责全标段的冬期施工全面工作。
(2).工程部和试验室负责冬期施工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的制定,以及现场施工技术指导、落实和检查。
(3).物资设备部负责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等物资保障。
(4).安质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的指导、落实和检查。
七、施工准备1、对管段内工程进行科学分析,不适宜在冬期施工的项目避开不利季节,因工程需要必须在冬期施工的项目则采取必要的保温,确保施工质量。
2、排除施工便道积水、对施工便道进行必要的修整,截断流入便道的水源,做好排水措施,消除现场施工用水造成便道结冰现象。
3、根据冬期施工项目的安排进行保温材料的准备。
4、施工前对机械设备全面进行一次检查,机械车辆更换低温燃料及添加防冻液,在冰雪天安装防滑链等措施。
对机械传动部位要及时检查,如有缺陷,及时维修、调整。
5、收集工地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收听每日气象预报并做好记录,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6、对有关人员进行冬期施工教育培训,组织有关各工种操作人员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理论、规范、规定和施工技术。
7、备足备齐冬期施工用的煤炉、电热毯、保温篷布及保温棉毡等各种保温周转材料。
8、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专项交底,使施工顺利进行。
八、拌合站冬期施工措施8.1 拌合站保温措施1、施工用水:在水池内加入10~20个6KW的电热管对水池进行加热,水池外面用彩钢瓦四周密封。
2、主机房的保温:每个电磁阀旁加100W场地射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另门窗挂棉门帘封闭严实,确保主机房温度保证零度以上,以保证拌料系统正常运转。
3、外加剂罐使用岩棉(8cm厚)包裹进行保温。
4、机械及输送车冬施:更换冬期燃油及润滑油,冷却系统用防冻液,制动系统加入酒精,加工棉保温套等措施确保车辆冬期正常运转。
5、砂石合格仓采用棉布进行覆盖。
6、定时进行砼出机温度、拌合水温及骨料温度的检测监控,并作好记录以便及时调整。
7、砼运输采用搅拌车运输,为减少拌制好的砼在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在搅拌车的筒体外侧应增加保温的棉罩或其它保温罩,使砼在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减少,进场下料时逐车检测砼温度。
8.2拌合站施工场地要求1、所有粗、细骨料均堆置在场棚内,地坪设置反坡不得积水,严禁雨雪进入棚内,疏通拌合站各储料仓、拌合场地排水设施。
2、搅拌混凝土时,对施工用水进行加热,所有粗细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在拌制前事先将最外层含有冻结团块的粗细骨料用装载机清除掉。
3、排除现场积水、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做好排水措施,消除现场施工用水造成场地结冰现象。
8.3混凝土拌和1、冬期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原则: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粘聚性、保水性)、足够的强度、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和经济性。
指挥部试验室针对冬期施工,考虑到混凝土入模前温度损失过快,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如掺入速凝剂、早强剂等外加剂的方法来避免冬期施工温度过低混凝土受冻,强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2、砼的拌制①原材料预热水泥、粉煤灰、矿粉储罐进行检查罐体的密封性并做好防水防潮措施。
通过电热器加热设施将拌合水加热,加热温度60~80℃。
外加剂的存放库也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受冻结冰。
砂石料确保砂石料内不含有冰块、雪团。
暖棚体积应足够大,保证加热后砂石料的储存量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并有一定的余量。
②设备保温搅拌楼门窗挂棉门帘封闭严实,运输车采用篷布包裹,防止散热。
外加剂的输送管道采取棉毡包裹的保温措施,防止散热降温。
拌合站的砂石材料堆放区进行覆盖,防止雨雪造成含水率的不均匀性。
③拌制砼搅拌站严格按照试验室发出的配合比通知单进行生产,不得擅自修改配合比。
搅拌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10min,搅拌时间为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搅拌时投料顺序为石→砂→水→水泥和掺合料→外加剂。
生产期间,派专职人员负责骨料仓的下料,以清除砂石冻块。
从拌和水中扣除由骨料中带入的水分,严格控制粉煤灰最大取代值。
搅拌站要与气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对预报气温仔细分析取保险值。
拌制时随时测量拌和水的温度,保证水泥不与温度≥80℃的水直接接触。
8.4混凝土的运输及输送1、混凝土搅制好后,采用混凝土罐车及时运到浇灌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表层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
冬期混凝土罐车上需包裹棉毡和皮套(必要时雨雪天气佩戴防滑链条),以加强运输过程中的保温覆盖,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大于10℃,同时合理组织,要求工序安排紧凑,车到卸料,不等车,减少混凝土等待入模的时间。
2、冬期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砼输送管用岩棉包裹保温,并在施工前对管道用热水冲洗加热,预热温度不能超过40℃。
3、加强运输便道维护力量,及时清除积雪,防止路面结冰,确保道路畅通无阻,避免出现堵车现象。
九、连续梁冬季施工措施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进行冬期施工就必须进行混凝土的保温保湿,现场采用搭设保温暖棚的有效措施。
①根据我公司以往连续梁冬施的经验,对挂篮底部、四周和顶部范围采用棚布进行封闭,形成保温暖棚。
②根据施工需要,在暖棚的适当位置开设窗口和门洞,如在暖棚的侧面开设混凝土进料窗口(汽车泵输送),在暖棚的后端开设钢筋等材料和人员进出门洞,在暖棚前端开设预应力穿束门洞等。
开设的窗口和门洞开合方便,封闭严密,棚内按要求设置安全防火设施,并设专人管理。
③在已浇注的箱梁口,设置隔热挡板或保温挂帘,减少热量向已浇的箱梁内散失。
④梁体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暖棚处于未完全封闭的状态,暖棚内采用热风机取暖,使暖棚内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
⑤待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封闭暖棚,采用煤火炉升温,在箱梁内箱里和两翼板下各安装2-3台煤炉。
每台煤炉顶安装一个水桶,起到加湿作用,采用火炉加热必须将火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到棚外。
以防止煤气中毒和防止氧化碳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终凝后采用土工布覆盖并适量洒水养护。
升温速度控制在小于10℃/h以内,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60℃。
⑥在外模封闭暖棚内设2个温度和湿度测点,在底模暖棚内设3个温度和湿度测点,在室内设3个温度和湿度测点。
混凝土浇注后,应每2小时检测一次,确保暖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均匀。
⑦当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要求的强度后,使暖棚内的温度以小于10℃/h的速度下降至10~15℃时,只用热风机供暖,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进行预应力施工。
2、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及拆模①冬期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强度和拆模强度应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强度的要求,并同时满足抗冻要求的规定。
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模。
预应力张拉时梁体混凝土达到95%设计强度及100%弹性模量并不小于5天龄期后方可进行张拉。
②压浆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灌性、不泌水、早强、塑性微膨胀等性能,压浆时和浆液达到设计强度前的梁体温度不低于5℃,如果低于5℃时,应停止压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