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货币互换的意义: 1、获取利润、降低筹资成本 2、避免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3、间接进入某些优惠市场 4、 逃避金融管制。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2)利率互换业务
•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是指双方根据预先规定, 在象征性金的基础上交换不同特征的利息款项支付。利率互 换多采取净额利息支付的方法来结算,没有实际的本金交换。 本金只是象征性地起计息作用,双方之间只有定期的利息支 付流。中国于2006年2月启动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
催收计划,落实清收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一、 信用证(1etter of credit)
• 在国际贸易中,解决进口商希望收货后付款,而出口商希望
收款后发货。
•出口

•④备货装运
•③ •⑤ •⑨
•来 交 收
•证 •单 •款
•通 •议 •通
例3:2006年2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 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协议的名义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 期限10年,光大银行向国开行支付2.95%的年固定利息, 国开行向光大银行支付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的浮 动利息。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光大银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第三,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使间接融资规模
缩小,迫使银行将盈利途径转向金融服务领域。而直接融 资规模的扩大客观上产生了对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 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五,表外业务既能带来可观收入又不增加资产额,可以逃
避金融管理当局对其资本充足度的限制和部分税务负担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2008年12月中国央行与韩国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 议 2009年1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3月中国央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 (175万亿印尼卢比)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2010年6月,中国央行与冰岛央行签署了规模为35亿元人民币(5.128亿美元) 的货币互换协议。 2010年7月份,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 互换协议。 2012年2月,中国央行与土耳其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 模为100亿元人民币/30亿土耳其里拉 2012年6月央行与巴西达成了19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意向。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 A银行
•日元固定利率支付
•B银行
•美元固定利率支付
•美元
•债券 •本息
•1亿美元 •利率3.75%
•支付
•日元
•140亿日元 •债券 •利率5%。 •本息
•支付
•美元债券 持有者
•日元债券 持有者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利率互换的目的
1、提高贷款能力、改善资产负债匹配 2、减少利息负担或提高利息收益。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例1:A银行是一家有名的大银行,其资信等级较高,在市
场上无论是筹措固定利率的资金,还是筹措浮动利率的资金
均比B银行优惠,双方的信贷条件如下:
A银行
B银行
利差
固定利率
8 .5%
10%
1.5%
浮动利率 LIBOR+0.25%
LIBOR+0.75% 0.5%
A银行需要浮动利率筹资 ,B银行需要固定利率筹资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 A银行
•8.5% •资 •金
•LIBOR+0.75%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2、规模庞大
现行金融法规一般对表外业务不要求资本金或只要求 较少的资本金,使其杠杆比率较高,即只需要较少的资本 金就能从事巨额的交易活动.
3、交易集中
从事表外业务的机构以大银行、大公司居多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4、盈亏巨大
六、 表外业务财务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认识,加强总量控制,根据资本规模,建立资本 对表外业务经营和发展的引导机制
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对所有表外业务的发生情况进 行跟踪披露
建立完善表外业务的授权管理制度,对表外业务经营活动 要按风险大小确定授权标准,并严格按授权规定执行,杜 绝违规操作
及时跟踪客户经营活动变化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对形成的垫款进行分析,纳入五级分类实施监控,并制定
比较利益
0.75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 A公司
•LIBO R
•12%
•12%
•资
•金
•LIBO
•中介银行 R
•B公司
•12.25%
•资
•LIBOR+0.5
•金
%
•贷款人
•筹资成本:•A:LIBOR
•贷款人
•B:12.75%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B银行
•9.5
% •资
•LIBOR+0.75% •金
•固定利率贷款人
•筹资成本:•A:LIBOR -0.25%
•浮动利率贷款人
•B:9.5%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例2:A公司和B公司的借款成本
A公司
B公司
差额
固定利率
12%
13%
1%
浮动利率 LIBOR+0.25% LIBOR+0.5% 0.25%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四、 表外业务的特点
1、灵活性大
(1)银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银行可直接作为交易者进入市场,如期权、期货、票据发行便 利、贷款承诺、信用证业务等,还可以在表外业务中充当中介人
(2)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可选择场内交易,也可以选择柜台交易 可在有形市场进行,也可在无形市场进行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 1)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 1)表外业务加大了银行经
• 2)扩张信用,创造资金来源。 营中的风险控制和监管难度。
• 3)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
• 2)表外业务本身也带有一
• 4)增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
定风险
• 5)改善了银行收益风险的组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许多表外业务操作建立在对利率、汇率的预期基础上, 加之交易规模巨大,预期正确与否,带给银行的收益和损失是
对等的。
5、透明度低
表外业务的规模和质量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体现, 使金融管理当局、股东、债权人、银行外部和内部的工作人员
难以了解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五、 表外业务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
•第一节 表外业务的概述
•二、 表外业务的种类
•中间业务
•信托投资
•广义的银行 •表外业务
•狭义表 •外业务
•传统业业务
•新兴业务
•备用信用证和票据发 行便利、贷款出售、 资产证券化业务、互 换业务、期货业务、 期权业务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例:A银行想在日本筹措日元,受到限制,只能在欧 洲货币市场筹措美元1亿,利率固定为3.75%, 期限5年。与此同时,日本一家银行想得到美元, 但在欧洲市场其信用不被了解,筹资成本太高或筹 不到,只能在国内发行日元债券140亿日元,利 率5%。当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取140日元。
1、信用风险
指借款人还款能力发生问题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 险。主要表现在或有债权与债务的表外业务中,如信用证、 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场外期权交易,期权卖方因破 产或故意违约而使买方避险目的落空等。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三节 表外业务风险与管理
2、市场风险
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使债权人蒙受损失的风险。 如因利率汇率变化使银行预测失误,导致资产损失.
3、国家风险
指银行以外币供给国外债务人的资产受到损失的可 能性。主要由债务人所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造 成的。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反之,支付浮动利率、接受固定利率的一方 被称作“卖出”互换或对互换“做空”,这可理 解为在购买固定利息的附息债券的同时发行浮动 利率票据。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利率互换意义: 降低双方筹资成本 为借款人进入借债市场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可以调节筹资成本和风险
•知 •付 •知
•②开证
•进口 •⑩取货 商
•① •⑦ •申 •付 •请 •款
•赎 •单
•出口方议付行
•⑥寄单索汇 •⑧偿付
•进口方开证 行
第八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表外业务
•二、 备用信用证
• 备用信用证实际上是一种银行担保,保证了备用信 用证持有人对第三方依据合同所作的承诺。银行以自己的 信用为其客户进行担保,从而获取手续费收入。 “备用” 意指只有当该客户不能履约时,银行才需承担付款的义务。 在大多数情况下,备用信用证只是备而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