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读书笔记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读书笔记

1*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一生)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

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

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

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公司经理和生产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

要有一名副经理(副厂长)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

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

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

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

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试行)》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

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

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

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

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990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检查某石化总厂的一个循环水泵房:4台泵,台台完好;4个润滑点都及时保持润滑良好;769个静密封点,只有一点不明显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

;7盏灯具完好;774块玻璃,块块明亮无缺;工具箱工具摆放整齐,对号人座;备用设备班班盘车,靠背轮上有记号。

泵体的颗颗螺丝发亮,阀门的根根丝杆见光。

他们真正做到了“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系统与装置一个样”。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

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

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

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

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应适当增加经济效益指标。

由于企业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

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

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

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

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

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4。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设备的使用过程由使用单位管理。

两者应该密切结合,互遇信息。

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及节能性等。

要熟悉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使研制出来的设备符合用户要求。

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用户应及时地把安装、调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改进设备的设计。

5。

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

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计划检修。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之间常会出现一些矛盾。

如果计划检修只是抢进度,忽视检修质量而遗留下设备隐患,就会加大维护保养的工作量。

反之,如果维护保养不精心,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不仅会带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而且会加大检修工作量,正常计划被打乱,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6。

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求集中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

只有把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现有企业耗费高、能耗大、质量差等弊端。

另外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延长设备寿命和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这是因为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多,修理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来愈短。

据资料统计,一台普通车床如折旧周期按年计算,则在年中所花的使用费用为设备价值的6倍。

所以在设备维修中,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正确处理设备维修与改造关系,把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

一方面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

一方面对陈旧落后,进一步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按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的设备。

7。

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等特点发展。

为了对现代化设备搞好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全过程综合管理。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且要对引进的外国先进设备,在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技术教育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研究,积极组织国内、国外及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

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各企业必须进行设备研究工作。

对于重点设备研究项目或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项目,要组织各企业的设备研究力量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集中力量,分工协作进行攻关。

研究出来的技术成果应及时推广应用。

8。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0世纪60年代,大庆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装备落后,生产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人精神,在短时间内,为国家拿下大庆油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树立了工业学大庆的光辉旗帜。

大庆油田0多年以来,一直稳产高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大庆油田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非常出色。

大庆人在生产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三老”(做老实、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严密的组织、严肃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细的作风)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3.设备故障的处理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持续,顺行,除切实搞好设备的点检维护之外,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在处理上,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防止和处理事故的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一、故障抢修、(一)设备发生故障时,都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修复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组织抢修是,按故障的大小,由各级人员进行组织,2.重大设备事故,由各厂设备厂长组织全部维修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抢修。

设备部参与抢修方案制定,现场协助,监督检查。

3.特别重大事故,以及设计全公司性的设备事故,有总厂设备副总经理组织公司各有关单位进行抢修。

(二)抢修前,要制定抢修方案,安排抢修工序,项目,规定时间,负责人,负责单位。

(三)全体抢修人员应充分了解抢修方案,确认各自担当的任务,准备好必要的工器具。

(四)施工时,应严格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并且要防止混乱。

(五)做好抢修的一些原则,具体组织、实施等工作,在“检修工程管理”一章中再进行详细叙述。

二、故障分析肯对策研讨(一)故障分析析目的故障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故障的原因,分清故障的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并以防止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为了确保不掩盖事故真相,要注意下列二点:1.不要把故障分析引入责任追究的死胡同应首先从领导者开始,要把故障分析的重点从责任追究转到弄清原因上来。

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人说真话,力图使当事人入市反映事实真相,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

而不是设法推卸责任,掩盖真相。

2.提高第一线作业人员的自觉性和记录水平。

第一线作业人员的自觉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故障分析中同样如此。

故障原因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真实、准确、完整、全面的故障状状况。

因此,当事人的反映、书面报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料。

所以,要结合实例,对操作者如何写清现象进行教育,以求提高第一线作业人员对故障记录的自觉性和记录水平。

(二)故障对策的研讨1.故障管理的目标故障管理的目标是:允许故障发生,不允许重复故障的发生。

因此,要求认真,仔细的填写故障报告书,并要编写典型故障事例报告书,反复研讨,提高全员的故障处理能力,以防止故障重复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