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老子选读

古代汉语老子选读

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 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 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 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 而归之。
第6页/共10页
2、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 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 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7页/共10页
3、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 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 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 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 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 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 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8页/共10页
4、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 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 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一章主要运用什么 方法说理?试列举其中的对举词语。
第10页/共10页
2、讲“守弱居柔” ;
讲“相反相成,物极必反”
1)《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多,多则惑。” 2)“守弱居柔”,就是强调应自觉置身于柔弱的地位,
《老子》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善战者”、“善胜敌者”、“善用人者”,都 不争,即“不武”、“不怒”、“不与”、“为之 下”。
第3页/共10页
2)老子讲“无为”不是不做事情, “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
《老子》第二十九章:“为者 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 失”,圣人的欲、学、工作, 都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 为”。无为,就是要遵循客观 规律,不妄加干涉。
一、《老子》讲什么
1、讲“道”与宇宙的本质 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世界是“无”,什么都没有。但
“无”不是没有,“什么都没有”也不是真的什么都 没有,而是一种为人类所觉察不到的存在形式,就如 《老子》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报告《科学的未来是什么》, 其摘要中说:“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严格地讲, 什么都没有,连时间、空间都没有。”这个讲法与 2500年前老子的说法惊人一致:《老子》第二十五章 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第以1页为/共天10下页 母。”寂兮寥兮,就是没有
第2页/共10页
3、讲“不争”;讲“无为”
1)老子讲不争,并不是要消极软弱、没 出息;应从两方面理解“不争”:一是在人 民内部,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要不争,要和谐一致,没什么 好争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一是 “不争”正是为了更好地去争。夫惟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争的一种 最优策略。
第4页/共10页
二、老子的身世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2)。姓 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字伯 阳,楚国苦(今河南鹿邑)人。据 说曾任周王朝“守藏室之吏”,管理国 家图书,后来隐居不仕,著有《道 德经》,即《老子》五千言,出函 谷关后不知所终。
第5页/共10页
三、《老子》选读
1、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
处事要低调,办事要节俭;柔弱胜刚强。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
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 人,必以身后之。” 第七十六章:“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