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方法与技巧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方法 与技巧
大纲要求
译的能力 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 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 300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 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 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
命题特点
1.虽然是翻译题,实际上是根据已给英文来补 全句子,译文在结构上受到已给的英文限制 2.考查重点为语法结构(如倒装句、非谓语动 词、虚拟语气等语法要点 3.注重测试词汇知识和词组运用知识。
1)名词转换为动词 汉语句子中,动词使用较多,而英语句子中只 有一个谓语动词。英语中由动词派生出的抽象 名词往往译成汉语时转译为动词。 There is a popular belief among parents that schools a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spelling. 译文: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校不再对教单词拼 写感兴趣。 2)形容词转换为动词 He was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译文:他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考前准备
首先,学生应该熟悉掌握英语的基础语法。虚拟语气、 倒装句结构、从句和非谓语结构都是四级常考的基础 语法,平时应多加注意。其中虚拟语气作为考点,出 现在2010.6月90题,2009.12月的87题,2009.6月88 题,因此应熟练掌握虚拟语气的各种用法,包括 should do和与事实相反情况的虚拟语气。倒装句结 构中要注意掌握部分倒装的情况,例如否定放句首引 起的倒装,如2010.6月88题。 其次,应当积累四级常考的短语和动词固定搭配,如 2010.6月87题的concentrate on/focus attention on, 88题的lose one’s temper,2009.12月87题follow one’s instruction, 88题give up doing,89题keep pace with,2009.6月87题keep with up,89题put on weight,91题relate to。
It is not easy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at club——they want people who have plenty of money to spend,not just every Tom, Dick and Harry. 正确译文:要加入那个俱乐部并不容易——他 们要的是有钱花的富人,不是随便哪个平民百 姓。
3.词性转换法
英语和汉语的词类大部分重合。但是在英语中 可以充当某个句子成分的词类相对较少,例如: 英语中充当主语的只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 词的动名词或不定式,充当谓语的只有动词; 而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主语、 谓语、宾语以及表语。因此,在翻译时,要灵 活处理,不一定拘泥于原句所用的词性,根据 译文的需要可以进行一些词性的适当转换。
The president, in giving to his most powerful and most distinguished rival the greatest place which a president has in his power to bestow, gave an excellent proof of the nobleness of his own spirit. 译文:那位总统把自己的权力所能授予的职位, 给予了他的最有势力、而又最为卓越的敌手。 这便是他的崇高精神的最好证据。
2. 信的原则
所谓“信”,就是要忠实、准确。 翻译所要表达的是被翻译文章的观点和内容, 因而难免会遇到译者不同意或不熟悉的内容和 观点。但是译者没有选择的权利,必须按照原 文的内容和观点来译,使译文忠于原文。任何 句子的翻译都必须准确、完整的传达原文作者 的思想内容。译者不得对原文的意思做任何增 删或改动。
A survey of the children's parents and teachers found that those who as four-yearolds had enough self-control to hold out for the second marshmallow generally grew up to be better adjusted,more popular,adventures,confident and dependable teenagers. 对孩子们的家长和老师的调查表明,那些在四 岁时就有足够的自制力坚持等到第二粒果汁软 糖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成了适应性比较强, 更惹人喜爱,富于冒险精神、自信并值得信赖 的少年。
翻译的原则
1.理解第一原则
很多的“名师”很重视英译汉的技巧,以至于很多考 生过分侧重对翻译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翻译实际上 是英文理解和英汉转换两个方面完美结合的过程。而 从以往四级英语考试的翻译试题来看,往往要求翻译 的句子正是阅读短文中的难句、长句,评分的原则也 是“对译文的要求是‘正确’和‘表达清楚’,对汉 语不作过高要求”。如果拿着翻译题就一味想着把英 文往中文里套,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实际 上就有偏差,这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了。 因此,拿到翻译题之后,第一重要的是先确定原句的 意思。如果句子较长,可以先找主、谓、宾、定、状、 补,分析清楚句子结构,然后再理解。切忌逐字翻译。
3)动词转换为名词 We were most impressed by the fact that even those patients who were not told of the illness were quite aware of its potential outcome. 译文:给我们留下极深印象的是:即便那些没 有被告知其病情的病人对其疾病的潜在后果也 非常清楚。 4)副词转换为动词 The light was on, the TV was playing, but nobody was in. 译文:灯开着,电视放着节目,但没人在家。
1)顺译法
所谓顺译法,是指按照原文顺序,从前往后译 汉语叙述中基本上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 在英语中表示连贯动作的并列句也是如此。另 外,有些英语长句的逻辑结构和汉语的表达也 比较一致。这些情况下,就可以采用顺译法, 按原句顺序翻译。
Trying doors as he went, swinging his club with many clever movements, turning now and then to cast his watchful eyes down the peaceful street, the officer, with his stronglybuilt form and slight air of superiority, made a fine picture of a guardian of the peace. 译文:这位警官边走边审视周围的房门,灵巧 的挥动着警棍,警惕的目光不时投向寂静的街 头。他身材魁梧,姿态略显神气,展现出一幅 和平卫士的优美画面。
2)倒译法
所谓倒译法,是指在英语长句中的表达顺序与汉语习 惯不一致,或者相反时,需要从后往前翻译的方法。 英语中,句子的顺序通常是先主句后从句,而汉语句 子则是恰恰相反,先从句后主句。逻辑顺序通常是: 结果在先,原因在后;推论在先,条件在后;事实在 先,让步在后。汉语则相反:先因后果,先条件后推 论,先让步后转折。 英语中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句子后部,而在汉语中通常 时间状语应放在句首。
3.“达”的原则
所谓“达”,就是要顺达、通顺。翻译时必须 做到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英 语和汉语的语言思维差别很大。这样,译者翻 译时必须在传达思想的同时,做好语言习惯的 转化,以便得到的译文能够成为规范的汉语, 为汉语阅读者读懂。
翻译的基本方法
一、长句的翻译
英语中长句比较常见,而汉语中句子一般都比 较短。因此,在翻译时,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 习惯经常需要把英语句子分成几个短句来处理。 在将长句切分之前,需要通过语法分析,弄清 句子各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逻辑关系、结构 层次,尤其是要分辨出长句中的主句及主句中 的主语、谓语、宾语。然后,按照汉语的特点 和表达方式将长句译为几个短句。 在长句的翻译中,通常会用到的方法有对原文 逻辑顺序处理的方法:顺译法、倒译法和分译 法,以及对原文从句的处理方法。
2.减词法
英译汉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仅有 时需要增补词语,有时还需要省略一些词语。 英语中的冠词、代词、连词、介词以及名词的 复数变化,在不影响原句意义表达时经常可以 省略不译,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简单明了
Hale Waihona Puke 例1 这种制度,条件成熟的可以实行,条件不 成熟的不要实行。 译文:This system can be adopted where conditions are ripe and not otherwise.(省略 原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语) 例2 我们要解决失业问题. 译文:We should reduce unemployment.(省 略范畴词“问题”) 例3 She laughed and then shrugged her shoulders. 译文:她大笑起来,然后耸了耸肩。(省略物 主代词“her”)
词汇转换
1.增词法
增词法是指在翻译时根据意义上、修辞上或句 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 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以便更加忠实、 通顺的表达原文思想内容,使得译文在语法和 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