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_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_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课件PPT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 鱼的快乐,那么我们不是物,就不 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 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这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
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不可知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
休谟的不可知论:
人只能认识自 己的感觉,至于其他 东西是否存在,我们 是不知道的。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庄子和惠施在河堰上游玩,看到水中的游鱼上上下下, 自由自在。庄子指着水中的游鱼对惠施说:“水里的鱼优 哉游哉地游着,这些鱼一定很快乐呀!”
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是 快乐的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乐;但你不 是鱼,也不会知道鱼的快乐。怎么样?你无话可说了吧!”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注意: ①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②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 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据。 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否是哲学的基本派别?(不 是,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例析探讨: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 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 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 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 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 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
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思想、
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
目标等。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ABDE
)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计划方案
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
E.澳门回归祖国 F.三个代表思想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 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 意识的辩证关系”。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 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 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内容
(3)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 回避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倒。蕭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
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文化呢?赶
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
‘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
1、思考:这里的“形”和“神”分别指什么?这故事提
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2、分享本框题有关的哲理故事或时政或 漫画或典型题目
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不可知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
事物
可知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根本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属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
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决定
注意:
谁”、“何者为第一性、
①“何者是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二性”。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பைடு நூலகம்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哲 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
我感们觉肚。子空思空维的,这存个时在候我就会有饿的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 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
还有饿的感觉吗?
存在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谁为本原即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3)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兴宁一中 孔秀红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的向导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争流的思想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第三课 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 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 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 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 心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 “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我以及世界是客 观存在的,和你 的意识是没有关 系的
故事:
形神论战
南北朝时代,齐朝宰相蕭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
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
不灭。普遍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
则神灭。”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
形体,形体灭亡则精神消失。他把蕭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
驳得哑口无言。蕭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