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大企业的崛起管理革命

现代大企业的崛起管理革命

• 第一个转变:车间现场
– 科学管理运动,管理者掌握生产的知识和信 息;
– 直接招募和培训工人。
• 变化的驱动因素:速度经济(economies of speed)。
英国工厂的工匠控制
• 从外包制(putting-out system)过渡到工厂 制;
• 把技能留在车间现场的管理战略; • 以熟练工人为中心组织生产:招工和训
福特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体制
• 流水线能够运转的前提:零件的可互换性和将 其组装的简单性;
• 1903年,组装位,一个工人完成大部分组装任 务;(工作周期514分钟)
• 第一步:运送零件到组装位,工人不再需要移 动;
• 第二步:1908年,福特最终取得了零件的完全 可互换,决定让组装车间的工人在汽车之间走 动来完成单一工作;(工作周期2.3分钟)
• 进行三重投资的第一批行动者成为各自工业中 的支配者,它们以组织能力作为竞争武器。除 非有技术上的重大变化,新企业很难进入这些 工业。
• 石油工业:标准石油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美孚真空 和德士古;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和海湾石油;
• 轻机械工业:胜家缝纫机公司、伊斯特曼(柯达)照 相机公司、雷明斯顿打字机公司;
• 由管理人员决定生产,而不是由工人自 己决定怎样工作。Five dollar day
工厂制的转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工厂招募工
1. 工头负责劳动 2. 欧洲移民工人
• 招工过程没有正式程序,大量依靠个人 关系
• 1915-1920间变化:
转变的实质
• 车间现场和工厂的组织转变的实质是实 现管理控制;
• 非电机械工业: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麦考密克收割机 公司(后与另两家企业合并成为国际收割机公司)、 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锅炉公司;
• 电气设备工业:通用电气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 西方电气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制造部);
• 金属工业:卡内基钢铁公司、伊利诺伊钢铁公司、美 国铝公司;
• 橡胶工业:古德里奇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
• 材料工业:匹兹堡玻璃板公司;
• 金属品工业:美国制罐公司和大陆制罐公司;
• 化学工业:杜邦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
管理层的转变
• 第二个转变:管理层
– 对大规模、复杂的生产和分配活动进行计划 和协调的需要推动管理结构的发展;
– 职业经理在企业管理上对企业主的替代。
• 变化的驱动因素: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和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现代大型多单位企业的出现
• 主题: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了现 代工业组织能力的基础,组织能力是企 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 续经济扩张的动力。
• 第三阶段从1880年左右开始。到那时,生产企业开始 把大批量分配结合进自己的经营过程,现代工业企业 -今天巨型公司的原形-由此而生。
转变的关键:三重投资
• 19世纪最后25年间,生产技术的重大创新(电 力、内燃机和化工等)带来可以利用由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所带来的空前成本优势的潜力。
• 实际利用这种潜力的关键是对大规模生产设施、 销售系统和管理组织的三重投资,它导致现代 大企业的崛起。
• 实现管理控制的实质是由管理者掌握有 关生产过程的知识,并且把对技能(skills) 的再生产过程从劳动者手中夺取到管理 者手中,变成可以加以“科学”地分析 和改进的过程;
• 因此,存在着“deskilling”的趋势。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英国企业
美国企业
第二个转变:管理层的转 变
(Chandler, 1990)
看得见的手
• 第一个阶段(1790-1840)是传统经济阶段。主要依 靠市场机制来协调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没有新 的经济制度,和工商业经营方式的革命。
• 第二个阶段(1840-1880),传统经济的平衡被三项 划时代的技术进步所打破:铁路、电报和无烟煤的广 泛使用。铁路公司是历史上第一批雇用受过专业训练 的职业经理的企业,发展了最早的管理层级。
现代大企业的崛起:管理革命
西方现代工业企业的出现
• 时间:19世纪晚期到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 • 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 标志:完成了在车间现场和管理层的两
个层次上的组织转变。 • 意义: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行政协调获得
更高的生产率。
第一个转变:车间现场的 组织转变(或工厂管理的
转变)
车间现场的组织转变
• 劳动组织依赖于工头(the foreman); • 管理者不知道或不掌握关于实际生产过
程的知识。
“科学管理”运动(1890-1920)
• 系统管理的高潮是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的“科学管理”;
• 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
– “One Best Way” – Match People to Tasks – Supervise, Reward, and Punish – Use Staff to Plan and Control
练; • 家族所有和工匠控制是英国工业企业的
基本特征。
美国工厂的管理控制
• 美国的工业化依赖于移民工人-高流动 率;
• 把技能从车间现场夺走的管理战略;
– 泰勒制; – 人力资源政策:管理者直接雇用工人; – 可互换零部件,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
传统生产方式的问题
• 生产知识和技能依赖于个人经验和私下 传授;
• 最后一步:于是1913年世界上第一条流水装配 线开始运转。(1.19分钟)
1916年产福特T型车
福特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体制
• 分析生产操作,把生产流程分解为单一 的组成部分(彻底分工):
– 1915年,福特高地工厂的7000工人讲50种语 言,许多人不会讲英语。
• 简化零件,使用专用机器,按流程排列, 每台机器完成一个任务。
彼得·德鲁克对“科学管理”历史 意义的评价
科学管理“可以算是自从联邦制度拥护者 论文问世以来美国人对西方思想做出的 最有影响、意义最为深远的贡献。只要 工业社会还存在,我们就决不会忘记, 人做的工是可以加以系统研究、加以 分析,可以在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上 下功夫而加以改进的。”
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第33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