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地理课程标准比较
(三)目标要求 日本的地理课程目标,虽然没有具体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但也 包括了三个维度的目标。比较两国各个维度的目标,可以发现,日 本的目标要求要比我国的要高一些。如在技能方面,我国要求学生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数据的能力,而日本则要求学生搜 集、整理和图形化处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在方法过程中,日本更侧 重于考察或地域调查,我国则是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情感态度 上,日本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形成全球化意识,培养国际中日本人 的自觉性与资质。这些目标要求都是结合本国的教育、学生的特点 而制定的,主要与两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及地理教育现状有关,都体 现了地理课程目标的社会性、地理性。
三、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
• • (一)内容价值取向 日本地理课程内容,初中阶段以地理基础和日本地理为主,要求 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加强国情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日本,深入 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高中阶段则以世界地理 为核心,“学习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区域,了解它们的生活、文化与自 然及社会的关系”。整体上来看,日本的地理课程内容是以区域地理 为取向,从区域角度来看日本和世界各地,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初中 地理也以地理基础和区域地理为主,首先是地理基础,其次是世界地 理、中国地理、区域地理,形成一个由大到小完整的区域系统。高中 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部分的内容,“很好地体 现地理兼跨‘人文’与‘科学’两大学科领域的特性”。所以,我国 地理课程内容取向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中日两国的课程内 容取向上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地理新课改中都越来越关注现代社会 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地理教育的生活性、实用性、发展性等特点。
(二)目标价值取向 日本的地理课程目标,比较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及态度价值观 的形成。初中的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地学事物、现象 的观察实验,掌握观察、实验的技能……通过地域调查等活动提高 对地理事项的关心”,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考察等活动,学习 地理基础知识,进而掌握地理技能,形成地理价值观。高中地理课 程目标,则是从区域出发,分析世界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形 成地理基本观念,培养地理思维方式和作为日本人生存于国际社会 的基本素养。因此,日本的地理课程目标取向为能力取向和态度取 向。 我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本目标, “过程与方法”为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 三者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但在我国目前的地理教育中,还是比 较偏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态度的培养,把知识和技能的掌 握摆在首位,强调在此基础上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形成正确 的地理观与价值观。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中,我们也越来越重视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中日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
第二小组
前言:研究的意义 一、两国课程标准内容简介 二、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 1、目标表述 2、目标的价值取向 3、目标要求 三、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
1、内容的价值取向
2、内容的设置方式 3、初高中内容的衔接
四、对比的结论和感想
研究的意义
• 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于 2001年开始研制,2003年最终形成实验稿,即我国现行 的地理课程标准。日本的《学习指导纲要(地理篇)》(以下 简称《纲要》)为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其课程改革 一般十年进行一次,200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最新的《纲 要》。我国的《课标》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 施建பைடு நூலகம்四部分组成,日本的《纲要》由地理A和地理B两 个科目组成,其中每一科目均由“目标”、“内容”和 “内容建议”三部分组成,分别相当于《课标》中的课程 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二者提出的实施建议体现了 中日两国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取向和方式,比较其异同, 对于推进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有极 其重要的价值。
一、两国课程标准内容简介
•
总体差异:
日本地理课程标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篇幅不长,简单 明了,但所要表达的目标及课程内容都囊括在其中,概括 性较强。而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比较详细:“内容标准” 和“课程目标”为主体,“前沿”部分主要介绍地理课程 的性质、理念及设计思路,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 “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教科书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提 供建议,方便教师使用。对比两国的地理课标,我国的更 为完善,除了必备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外,还有“前沿”和 “实施建议”,丰富了地理课程标准,拓展地理课程实施 的空间。但也不能忽视日本地理课标的优势,篇幅短,易 掌握,内容粗化,进行地理教材编写时空间比较大,教师 在教学过程的发挥也更有优势,不易局限于一定的“实施 建议”中。
四、地理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
• 一、“实施建议”呈现方式比较 中日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均以条目式呈现,将主要观 点概括为要点,分条呈现,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和条理性。 日本的《纲要》在“内容处理建议”分为“着眼全部内容, 须考虑以下内容”和两个条目,在每个条目下又有子条目, 一目了然。同时在“关于内容的处理,须考虑以下方面”条 目下的子条目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安排,很有条理。但是《纲 要》全部是文字形式,呈现方式单一。 我国《课标》的最后一部分是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设四 块构成其基本框架。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都有理有案。如在 “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下安排案例——在学 习“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中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在 实施建议中有19个二级条目、11个案例,同时还有表格的呈 现方式,相对日本的《纲要》,我国的《课标》实施建议呈 现方式多样、内容翔实。
2 “地理本土化”实施建议比较 地理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地 理教育中进行“本土化”处理十分重要。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小,人口也不多,但是其“国 民精神”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这与日本的教育密切相关。在地理教育中,日本非常注重本 土文化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在《纲要》中,“内容处理建议”从整体和具体 内容都对学生地理学习做了本土化的处理。从整体上看,地理A和地理B都“着眼全部内 容”,并明确要求“在处理上述学习内容中有关日本的部分时,让学生通过比较考查其与 日本的关系”。关于内容的处理,地理A在关于内容2(2)的处理建议上,从日本“自然灾 害频繁”的国情出发,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日本《纲要》在进行本土化处理的 同时又注重以此为了解世界的窗口,以国际视野来认识日本,“从宽广的视野通道通览世 界各地去了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又能在国际中求同存异,“使学生意识到持不同习惯 和价值观的人们生存于地球”的意义,真正地做到“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我国虽然一直紧抓学生思想教育,力图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民素质,“学习公民 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 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也提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 度的课程目标。但在实施建议中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明确指导,“如何在地理 教育中渗透中国元素”是需要我国反思和改进的。
二、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
• (一)目标表述 • 日本的地理课程目标表述很简洁,甚至只用一句话, 就高度概括了一学期的课程目标,言简意赅。如日本高中 地理A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依据地域性考察现代世 界的地理诸项课题,在培养学生对现代世界地理认识的同 时,养成地理的见解与看法,并培养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 个体而存在的日本人的自觉性与素质”。日本地理课程目 标的表述,综合性、概括性强,目标较为明确,描述动词 主要为培养、养成、提高等,可量化性不够强。 • 我国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对课程目标进行描述,详细地制定了本课程将要达到的目 标。我国的三维目标,主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 方面来描述,使用的动词由便于理解、便于操作的行为动 词来刻画,如“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中的“找 出”,此外还有其他如说出、背诵、区别、制定、运用、 参与等可操作性强、具评估性的动词。
• (二)内容设置方式 • 初中地理部分,中日两国虽然都是以地理基础和区域地理 为主,但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所区别。日本的初中地理,内 容为“日本地域结构调查,从与世界的比较中看日本”, 将日本地理融合在世界地理中来学习;而我国把世界地理 和中国地理分成独立的两部分。日本地理的内容设置,有 利于加强日本与世界各国的关联性,勾勒出地理的整体性, 也利于阐述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培养全球观和 现代日本人的资质。 • 高中地理部分,中日两国都设置了地理选修课,以满 足学生的需要,但日本是在理科和社会科(文科)中设置地 理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学科的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内容, 而我国的地理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为文理兼修,选 修课程包括七大模块。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极 大地丰富了地理课程内容,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因此。日本在地理课程内容设置上更注重融合性、整合性, 而我国的地理课程内容设置更注重丰富性。
• (三)初高中内容衔接 • 中日两国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均设置有地理课程,在内 容的选择和安排上,都要考虑到两个阶段内容的衔接性。 如日本地理中的“日本与世界”,在初中阶段安排“世界 与日本的地域结构”,要求从与世界的比较中看日本,学 习日本与世界的地理知识;在高中阶段,则安排“地域性 的现代世界课题”,研究了解各国的生活文化与日本的相 互关系。日本地理课程,在初中学习日本的区域特色之后, 高中阶段逐渐由身边的“日本地理”扩展到“世界地理”, 进一步加深认识世界格局,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差异。 • 我国的初高中内容衔接,以“区域地理”为例,在初 中阶段要求“说出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识别区域主要的地 形类型”;在高中阶段则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 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我国在初中较重视基础 知识与技能,高中阶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地理规律。 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初高中的地理内容选择上,注重知识 的前后连贯和螺旋上升,我国的内容衔接,主要体现在知 识内容和能力要求的逐步发展上。